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通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学二年级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第一篇】本文叙述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通过对妈妈两句话的研读和对小萨沙保护蔷薇花的举动的体会,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本节课开始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中谁是最弱小的,引出蔷薇花以后,再对比着读读蔷薇花在不同情况下的状态,使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到蔷薇花的弱小,然后以此引入妈妈和小萨沙的对话。这样的设计,看似顺水推舟,但实际上从蔷薇花的弱小到妈妈和小萨沙的对话,在教学环节上有些脱节。经过思考,我觉得可以作如下的修改:读题后,先让学生谈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萨沙)追问:谁认为萨沙是最弱小的呢?(妈妈)由此引出妈妈和小萨沙对话,教学环节上更加紧凑。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比如说:当教学在滂沱大雨中弱小的蔷薇花的时候,我设计了“在滂沱大雨中,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会说些什么?”来引导学生进行想像说话,使学生进入文章的角色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能较好的站在蔷薇花的立场,说出蔷薇花无奈,沮丧,希望得到帮助的心情。使蔷薇花弱小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印迹。当蔷薇花得到的萨沙的保护的时候,我设计了“当蔷薇花受到了萨沙的保护,它有什么心里话想说”这样一个问题,使学生站在蔷薇花的立场来体验接受保护以后的心情。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品质,自觉承担起保护弱小的责任,并能以此为快乐。最后,学生们在交流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例的时候,展现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使学生保护弱小的品质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第二篇】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提倡,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是让字回到文之中,尽量在文章阅读、生活阅读中逐步达到多识字,提高识字效果,即语境识字。语境识字激发孩子的阅读参考资料,少熬夜!兴趣,从本质上及早让学生感受、体验、享受语文的快乐。课标还强调,低年级教学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朗读、诵读和欣赏、体味上,在读中引发兴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要做到:识字与阅读的结合;朗读语言和运用语言结合;阅读理解中朗读和说写的结合。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和萨沙不敢为弱者的品格。教学重点:识字、朗读教学教学难点: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虽然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亲人的眼里,你们是最弱小的。那你们是不是最弱小的。(不是)有一个叫萨沙的小朋友,他在家中是最小的,但他和大家一样挺直腰杆说“我不是最弱小的”,想听听他的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我不是最弱小的》,看小萨沙是通过什么事来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二、读文识字,初步感知。1、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示:(1)自由读文,遇到生字,圈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2)请把圈出来的字读给同桌听,如果读对了就夸夸他,如果读不准就帮帮他。(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请在段前标上序号。2、汇报学习情况,进行生字教学。(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学生领读、齐读)(2)出示带拼音的词语(个别读、齐读、开火车读)(3)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借助熟字读词语)(4)组织做游戏。(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读对摘取一朵云)(5)结合句子认字。(出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3、初步感知(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声音洪亮。参考资料,少熬夜!(指导朗读)(2)课文读懂了吗?快来填一填。夏天的一个周末,五岁的()和哥哥(),跟()一起到森林中去玩。在他们赏花聊天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妈妈把雨衣递给()又把雨衣递给了()。最后,()掀起雨衣,遮住了()。(3)讨论:你喜欢萨沙吗?你还喜欢谁?说说理由。三、观察字形,指导写字,口头组词。1、课件出示“扑、托、摸”。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共同点:(1)结构上,都是左右结构,注意“扑”左右相等,“托、摸”左小右大;(2)偏旁上,都是提手旁的字,练习书写。2、课件出示“芬芳”,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可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突出这两个字的主笔,以“支撑”整个字方正平稳。3、课件出示“弱”字,要注意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引导学生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你怎样记住这些字?4、“末”字,观察其在田字格中与横中线竖中线的位置。5、田字格里剩下的生字中,哪个字需要老师帮忙?6、生在田字格里临摹。7、讲评。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真了不起,不仅学会了生字,而且了解了课文的大意,继续加油!五、作业:1、熟读课文,积累词语,把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多读几遍并摘抄下来。2、完成“我会填“课后练习。《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第三篇】一、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意思,并能欣赏有关词句。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二、教学重难点:1、会认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参考资料,少熬夜!妈妈的对话。三、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习惯。四、教学准备:五、教学时间: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通课文,讲述故事。1、检查预习(1)昨天要求大家读一个小故事——《我不是最弱小的》,都读熟了吗?有不认得的字词需要帮助吗?(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2、讲述故事谁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愿意来讲一讲。(稍作准备后请两位学生讲述并简评)二、细读品析,积累词句。1、说说在这个故事的描述中,哪些词句比较欣赏。(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引导体会花的美:多,娇嫩,颜色鲜艳,香气浓,并指导朗读。老师读句子,学生闭眼想象,然后看插图,再感情朗读。(2)“大雨如注”引导从课文中找个近义词,帮助理解。(3)“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引导体会野蔷薇花在大雨中柔弱无援的样子,并指导朗读。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分为哪两个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2、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莎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玩,点明萨莎是最弱小的。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莎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莎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四、精读第一段。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讨论:时间:假日地点:森林天气:闷热人物:一家人3、小结。五、指导写字“蔷薇”两个字上小下大,草字头占整个字长的四分之一;“附、聊、滂、沱娇、纤”要写得左窄右宽,参考资料,少熬夜!注意“垂”的笔顺。六、作业1、钢笔描红。2、抄写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读题),这是1篇很有人情味的课文。先来复习一下生字词。(1)开火车读词语。闷热弱小旷地掀起低垂附近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几滴雨点在雨如注滂沱大雨野蔷薇娇嫩纤弱萨沙托利亚(2)导入:这是发生在一个外国家庭的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人物。(指名说)二、精读课文第二小节1、过渡:在一个假日里,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郊外度假。(放音乐)引读第二小节的前两句话。听着这么美的音乐,读着这么美的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森林的美好)2、萨沙一家人分别在做些什么呢?3、多么详和的画面啊,拿好书一起来读第2小节的前3句话。4、突然(放音乐)描述:雷声大作,先是—,接着—,什么叫大雨如注,你还知道哪些词是形容雨大的?(倾盆大雨狂风暴雨滂沱大雨)5、过渡:一场大雨打乱了一家人的度假计划,却也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可贵。大雨中,一家人的表现是怎样的?(相机板书)6、雨下得这么大,爸爸、妈妈却把雨衣给了萨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三、学习第3—8小节。1、导入:萨沙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这样做,他是怎样问妈妈的?他妈妈又是怎样回答的?2、学习第一次对话(3—4小节)(1)引读:萨沙问道—(2)理解重点句子(出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3)读读、想想、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4)联系上文说说:萨沙的父母在大雨到来时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5)指导朗读。(肯定的语气)3、学习第二次对话(5—6小节)参考资料,少熬夜!(1)听了妈妈的话,萨沙的表现怎样?(2)妈妈的话应该怎样读?(3)比较句子(知道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更能表明妈妈的意思)(4)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4、指导朗读出反问的语气。5、学习7—8小节6、听了妈妈的第二次答话:萨沙是怎么做的?7、看图想像:萨沙会说些什么?爸爸、妈妈和姐姐会说些什么?8、书上是怎么说的?(出示小黑板:用笔画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语;用曲线画出表示蔷薇花弱小的词语;联系上文说说萨沙为什么要这样做;把这小节读好)9、讨论交流10、给蔷薇花盖好雨衣的萨沙,会说些什么呢?(出示: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1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现在我保护了比我弱小的蔷薇花,我应该不是最弱小的了)12、指导读好反问句(自豪的语气)1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8小节。14、讨论反馈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1、大雨来临时,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最后萨沙将雨衣盖在了蔷薇花的上面,这么做是为了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指板书)学了课文,作为萨沙的同龄人,你有什么体会呢?2、指名说说3、小结: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自觉保护弱小者,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同学们之间更应和睦相处,对一些比自己弱小的人或是小动物以及花草树木应该爱护、关心,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五、作业:1、把自己最想说的话或感受最深处写下来。2、抄摘自己欣赏的词和句,并试着运用其中的一、二个词语。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小朋友听。六、板书设计:14我不是最弱小的萨沙(说做想)妈妈每个人都要保护爸爸比自己弱小的人。托利亚七、教学反思参考资料,少熬夜!本节课我注重了以下两点:一、抓准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弱小”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时时传递着保护弱小的心声,使“弱小”一词发挥了超出它本身的作用。首先,我在板书课题时,引导学生认读“弱小”,通过生生举例理解“弱小”一词的意思,赋予它形象感和质感;接着我请学生结合课题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什么?”一生说:“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一生说:“我不是最‘弱小’的,那谁是最‘弱小’的呢?”句句疑问不离开“弱小”,让“弱小”牵动学生的心灵,指引学生读书的视线;当学生通过读书对疑问有新解答时,我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带有“弱小”的句子,想想分别是谁、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引出关于保护弱小的对话,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在深入读书时,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感悟,思考萨沙为什么想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继而体会文章的深层意蕴。二、抓关键句引导学生读书本节课,学生的读书活动贯穿课的始终,且都是兴致盎然的,富有实效的。初读是在学生心中产生了疑问、有了强烈的阅读期待时开始的,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不仅把文章读正确了,还结合疑问抓住了文章的主要任务和信息。接着,我结合学生对疑问的解答,提出再读的要求:把文中带有“弱小”一词的句子找出来,想想每句话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学生探究的兴趣再度激起。然后我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悟结合,步步接近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萨沙和妈妈的三次对话,我先让学生体会说话人的语气、心里活动,逐句训练。在整体感知整段对话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分角色表演。
本文标题:《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107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