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精选4篇】
好文档,供参考1/19初三数学教学计划【精选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初三数学教学计划【精选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初三数学教学计划【第一篇】一、内容和内容解析(一)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二)内容解析一元二次方程是方程在一元一次方程基础上“次”的推广,同时它是解决诸多实际问题的需要,为勾股定理、相似等知识提供运算工具,是二次函数的基础。针对一系列实际问题,建立方程,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方程的共同特点,从而归纳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归纳具体方程的共同特点,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体现了研究代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一般形式ax2+bx+c=0也是对具体方程从“元”(未知数的个数)、“次数”和“项数”等角度进行归纳的结果;a≠0的条件是确保满足“二次”好文档,供参考2/19的要求,从另一个侧面为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提供了契机。二、目标和目标解析(一)教学目标1、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重要数学模型,初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二)目标解析1、通过建立一元方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未知数相乘导致方程的次数升高,继而产生一元二次方程。学生能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存在的实际背景,感受一元二次方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2、将不同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统一为一般形式,学生从数学符号的角度,体会概括出数学模型的简洁和必要,针对“二次”规定a≠0的条件,完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生能够将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准确的说出方程的各项系数,并能确定简单的字母系数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是学生学习的第四个方程知识,首先好文档,供参考3/19在初一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接着扩展“元”得到二元一次、三元一次方程,完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初二分式的教学,使得对实际问题的刻画从整式推广到有理式,分式方程得以出现,到一元二次方程第一次实现“次”的提升。学生必然存在着疑问,为什么有些背景列得的方程是二次的呢?教学中要直面学生的疑问,显化学生的疑问,启发学生自己解释疑问,才能避免“灌输”,体现知识存在的必要性,增强学好的信念。培养建模思想,进一步提升数学符号语言的应用能力,让学生自己概括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得出一般形式,对初三学生是必须的,也是适可的。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形成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上,不能草草给出方程的概念就反复辨析练习,在概念的理解上要下功夫。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教师展示教科书本章的章前图,请同学们阅读章前问题,并回答:问题1.这个方程属于我们学过的某一类方程吗?师生活动:学生整理已经学过的方程类型,复习方程的概念,元与次的概念,观察新方程,分析此方程的好文档,供参考4/19元与次,尝试为新方程命名。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某些实际问题的模型,体会学习的必要性,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体系中合理的构建一元二次方程这一新知识。问题2.这样的方程在其他实际问题中是否还存在呢?你能再想出一个例子吗?师生活动:学生思考二次项产生的原因,从熟悉的实际背景中,很有可能从矩形的面积出发,设计情境。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中走出来,走向对一元二次方程产生的根源的探求,在编制情境的过程中,他们将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部分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自己编制情境并列出方程,部分学生可以根据同学给出的情境去列方程,或者阅读课本上的实际问题。(二)拓宽情境,概括概念给出课本问题1、问题2的两个实际问题,设未知数,建立方程。问题1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个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的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是3600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好文档,供参考5/19个队参赛,则每个队要与其他____个队各赛一场,全部比赛共有___场。由此,我们可以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化简得________________.问题3.这些方程是几元几次方程?师生活动:学生将实际问题中的语言转化成数学的符号语言,体会运算关系,寻找等量关系,学习建模。将列得的方程化简整理,判断出方程的次数。设计意图在建模的过程中不仅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对二次项产生的根源将更加明晰,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让学生回答方程的元与次,一是让他们体会统一成一般形式的必要性,为概念的形成做铺垫,分解教学的难点;二是让他们明确教学的主线,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问题4.这些方程是什么方程?师生活动:观察本课得出的一些方程,思考它们的共性,同学们尝试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并且概括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好文档,供参考6/19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开发学生认识的资源,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去深入理解同一概念,让不同的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不同的收获,实现分层教学分层指导的效果。问题6.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例1.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1);(3);(5)。答案(2)(5)(6)。师生活动:用概念指导辨析,方程(3)与(4)同学们可能会产生争议,(3)帮助学生明确一元二次方程是整式方程,(4)体会化为一般形式的必要性,对a≠0条件加深认识。设计意图补足学生所举正反例的缺漏,追问:有二次项的一元方程就是一元二次方程吗?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概念,深化对一元、二次的认识。问题7.指出下列方程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及它们的系数。好文档,供参考7/19例2.将下列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及它们的系数:(1)师生活动:(1)将方程,移项,合并同类项得:,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是,常数项是,过程略。例3.关于x的方程时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时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设计意图在形式比较复杂的方程面前,通过辨析方程的元、次、项看清方程的本质,深化理解,淡化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记忆。(四)巩固概念,学以致用教科书第4页:练习设计意图巩固性练习,同时检验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掌握情况。(五)归纳小结,反思提高请学生总结今天这节课所学内容,通过对比之前所学其它方程,谈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认识,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典型错误。好文档,供参考8/19(六)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复习巩固:第1,2,3题。五、目标检测设计1、下列方程哪些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1);(3)。设计意图考查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2、关于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C.设计意图考查的一元二次方程初三数学教学计划【第二篇】一、学情分析通过对上学期检测分析,发现本班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平时成绩可以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与技巧,对数学学习比较感兴趣,另一方面是相当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后很远,基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这几天对好文档,供参考9/19生的了解,我感到教学工作的开展很难。期末考试及格和优秀人数有待提高。具了解随老师学习的仅有十几个人,许多学生连最基本的知识也不会,课上也不听,作业也交不上来。有的的学生刚发的作业试卷一天就丢了。针对这这个班的学生的情况,我一定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力争中考取得好成绩。二、教学思想九年级教学要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使今年中考成绩稳中有升。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1、明确指导思想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数学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还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认真研究,把握方向。认真研究中考指导书,梳理清楚知识点,把握准各个章节的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四个层次。哪些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哪些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教师好文档,供参考10/19要对复习的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心,这样就能驾驭复习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复习的质量。三、教学进度教学安排教学达到的目标第1-4周完成圆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第5周完成统计估计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第6-7周围绕初中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第一轮总复习,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促知识巩固,力求做到人人过关。第8-9周第二轮总复习,综合练习,分层提高阶段,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第10-11周第三轮总复习,初中数学“四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和训练,促师生潜能开发,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结构得以纵深发展。第12-13周专题训练。针对不同知识进行专项练习。第14-16周模仿中考试题进行综合知识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第17周模仿中考试题进行综合知识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好文档,供参考11/19四、教学工作措施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通盘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及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精心制作总复习计划;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抓住关键点,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能力上下工夫;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4、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5、积极与其他教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7、以“两头”带“中间”的战略不变;8、注重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引导;9、认真开展课内、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0、九年级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有要考虑到在九年级下册时对初中阶段整个教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同时要把握好教学进度。初三数学教学计划【第三篇】好文档,供参考12/19学习目标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难点: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正确理解及其各项系数的确定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整式方程?_什么是-元二次方程呢?现在我们来观察上面这个方程:它的左右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就这一点来说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但是一个整式方程未必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这还取决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几。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好文档,供参考13/192、指出下列方程那些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3x十2=5x-3(2)x2=4(3)(x十3)(3xo4)=(x十2)2;(4)(x-1)(x-2)=x2十8;以上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为:___________以上是一元一次方程的为________二、探究新知[一]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1)。提问a=0时方程还是一无二次方程吗?为什么?(如果a=0、b≠0就成了一元一次方程了)2)。方程中ax2、bx、c各项的名称及a、b的系数名称各是什么?3)。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一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而且左边通常按x的降幂排列: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探究新知(二)1、
本文标题:初三数学教学计划【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120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