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户外活动教案【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户外活动教案【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户外活动教案【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户外活动教案【第一篇】阶段目标:了解河南人的性格。1.方言导入:(一)通过模仿河南话,了解河南话的特点。学生模仿一句河南话。1、师生问好师:“刚才咱们的问好讲的是普通话,那现在我说一句话,你们猜猜我是哪儿的人?用河南话说“大家好”生:“河南话。”2、师:“中,俺家的孩子真棒!这是哪的话啊?”生:“也是河南话。”3、师:“那咱们说两句河南话吧。师带学生说“中,俺家的孩子真棒!”师:“你们学的真是惟妙惟肖。”设计意图:通过河南方言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总结河南人的性格特点。1、师:“你们听得出来吗,河南话有什么特点啊?”生:“豪放,豪爽。”2、师:“是啊,河南人说话和他们的性格一样豪爽!”2.感受歌曲阶段目标:找出歌曲中的7音,让学生了解河南民歌的风格特点。(1)聆听河南民歌《编花篮》,感受歌曲的情绪。师板书写课题,学生谈感受1、师:“那咱们听听河南民歌中是不是也体现了刚才你们说的那些性格,今天,咱们学习一首河南民歌《编花篮》,说一遍。”生:“编花篮”2、播放音乐,聆听后,师:“说说你们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生:“高兴,豪放。”(2)师范唱歌曲,学生评价,并激发学生演唱的兴趣1、师:“我也很喜欢这首歌,我特想给你们唱一段,怎么样?”范唱后,师:“我唱的怎么样?哪唱的好?”生:“表情好,吐字清楚。”参考资料,少熬夜!师:“我唱的有河南味儿吗?”生:“有。”师:“你们知道河南在我们国家什么位置吗?”生:“黄河以南。”(三)了解河南中原地区的相关音乐文化2、师:“对,河南是我们国家的中原地区,在过去呀,河南话就是我们的普通话。哎,那咱们也用河南话说说歌儿里的词儿吧?”(4)学生模仿演唱歌曲第一句,体会河南方言的语调和民歌旋律一样师先带生用河南话读“编编编花篮”,再唱“编编编花篮”1、师:“你们说,这个“编编编花篮”读的和唱的像不像啊?”生:“像。”师:“这是民歌的一大特点。就是方言的语调和民歌的旋律是一样的。”(五)感受7在歌曲中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做一下练习1、师用手比划唱“编编”,师:“编”有个什么啊?”生:“有个小弯儿、”2、师:“那咱们听听这个小弯儿是怎么来的,秘密在这呢。”(师弹琴71,生听)3、师边弹边问学生:“这小弯儿出来了吗?这个小弯儿是哪个音啊?”生:“7”师:“有了7,河南味儿就出来了。71也是河南民歌的特点,咱们在五线谱上找找7的位置吧。”4、师先带生唱12356无声调式音阶,并问学生12356在民歌中的名称分别是:宫商角徵羽。5、加上7之后,唱六声调式音阶,介绍7是变宫音,师唱歌曲最后一句乐谱,师:“结束音落在哪个音上了?”生:“1”师:“叫什么调式?”生:“六声宫调式。”6、师:“这首歌曲还有很多地方带有7,不信咱们唱唱(师唱前面部分,生唱带有71的部分)师:“是不是有很多71啊?体会到河南味儿了吗?”7、师:“分小组自己唱唱乐谱,重点认认带7的小节。”生分小组自主识谱参考资料,少熬夜!8、师:“咱们听听哪个小组唱的好,我需要一个小钢琴师弹伴奏(只弹主和弦146)师生评价哪个小组唱的好9、全班唱乐谱设计意图:通过深挖7这个音,让学生了解河南民歌里带有7这个音的特点。3.学唱歌曲阶段目标:激发学生唱会唱准歌曲(1)读歌词1、师:“你们听说过河南的牡丹吗?河南的牡丹甲天下,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啊?”生:“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编着好看的花篮去山上摘牡丹。”师:“她们这时候心情什么样啊?”生:“高兴激动。”师:“那咱们也用高兴激动的心情读读歌词吧。”(2)聆听范唱,重点聆听吐字,咬字。引导学生发现歌曲每句结尾字的发音规律,总结民歌的押韵。1、师:“咱们赶快听听歌曲,重点听它的吐字和咬字。”2、师指着歌词中的“篮,山,丹”,生读这几个字,师:“这几个字的押韵母音都是什么?”生:an师:“怎么把an母音唱好?我来唱两个,你听听哪个好听”(师唱不带an母音和带an母音的)生:“第二个好听。”师:“第二个咬字靠前,位置靠前,那你们唱唱。”师:“像我一样提眉毛,提笑肌。”(3)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出两个乐句的韵味与情感1、唱完后,师:“有句歌词重复唱了两遍,为什么啊?找找那两句”生找出“朵朵花儿开得艳”师:“歌词一样,哪不一样?”生:“旋律和节奏不一样,第二句有附点节奏,而且音高跨度大师:“附点的作用是什么啊?”生:“夸张唱”2.师:“那夸张唱唱,强调牡丹花开的很美,这遍唱要注意什么呢?”生:“吐字咬字,提笑肌,夸张唱附点节奏”(4)教师范唱河南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中的参考资料,少熬夜!一句,引导学生感受豫剧中甩腔的演唱方法,同时了解河南人的性格特点。1、师:“河南啊,出了很多大英雄,其中有一位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最后成了一名大将军,河南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里有一句这么唱的(师范唱)2、师:河南歌曲中好多带有“嗨嗨”,“嗨嗨”叫甩腔,歌曲中你能找到哪有甩腔?”生:“最后一句,哪哈咿呀嗨”3、师:“起立,插腰,咱们找找甩腔的感觉,肚子鼓鼓的,涨涨的。有这感觉吗?”生:“有”师:“甩腔体现了河南人什么性格来的?”生:豪放4、师:“那你们试着唱出来。这遍唱该注意什么?”生:“甩腔,吐字咬字,附点要夸张”(5)教师用不同变化唱歌曲一段,学生感受哪个好听1、师:“我想给歌曲加点变化,你们听听哪个好听。”生:“有力度对比的好听”师:“咱们唱唱有力度对比的。”设计意图:采用师范,模仿等直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把握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4.歌曲拓展:加入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加进来)阶段目标:学生感受体验简单二声部带来的和声效果师生合作,学生唱主旋律,师唱71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合作,使短小的歌曲变的丰富,锻炼培养二声部歌唱的能力。5.结束课堂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河南民歌有了一些了解吗?体会到河南人性格豪爽了吗?以后我们还要学习更多好听的地方民歌,同学们今天表现的很好,下课。”户外活动教案【第二篇】设计意图:猫和小鸟是幼儿喜欢的动物,模仿小鸟飞、小猫跑的动作幼儿更是喜欢。为了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目标:参考资料,少熬夜!锻炼幼儿的身体、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练习走、跑、躲、闪、蹲的基本动作。活动准备;欢快的音乐磁带、花猫头饰、小鸟头饰、花儿头饰,易拉罐若干(当树林)。活动过程:1、热身运动:播放音乐做小动物模仿操。2、情景导入: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到树林里去做游戏好不好。(幼儿一起说好),想不想做花猫、做小鸟、做花朵。(幼儿一起说想)3、游戏:《花猫和小鸟》把幼儿分成三队,一对当花猫、一队当小鸟、一队当花朵,老师帮幼儿分别戴上头饰。和幼儿一起布置场地,把易拉罐当树林摆在活动场地上。规则:播放音乐、扮花朵的幼儿分散在树林里蹲着,扮小鸟的幼儿在树林里飞来飞去,扮花猫的幼儿去捉小鸟,只要轻轻拍到小鸟就算捉到。两人互换头饰,但不能推、也不能拉幼儿,否则罚下。小鸟可躲在花儿下面,花猫则不能捉小鸟。音乐停止后,小鸟和花朵互换头饰,游戏再次开始。活动延伸: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布置个任务好不好,(幼儿一起说好),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花猫和小鸟》的游戏。活动反思:户外活动教案【第三篇】活动目标:1、学习如何弹跳,练习跳跃动作。2、可以根据手臂和脚的动作跳跃3、喜欢参加活动,可以遵守游戏规则。活动准备:1、在室外选择平坦的场所,用粉笔或其他标志笔在地上画几个类似荷叶的圆圈。2、使用呼啦圈作为荷叶,可以根据儿童的弹跳能力适当改变圈间的距离。活动过程:1、准备活动:教师编儿歌《青蛙》我是青蛙,捕虫能力大,伸手,踩脚,蹲下——找虫子,跳起来——吃它!活动四肢,巩固跳跃的动作。中所述情节,对概念设计中的量体体积进行分析。2、玩游戏:请把幼儿分成男孩和女孩。青蛙哥哥和青蛙姐姐今天去河对岸捕虫,看看谁能从荷叶跳到对岸。①请孩子从起始线开始,从一个圈子跳到另一个圈参考资料,少熬夜!子里,边跳边说:青蛙,回家,跳。②引导幼儿互相学习青蛙跳跃动作,谈谈那只青蛙跳跃的距离。他是怎么跳的?(请给幼儿个别示范)幼儿团体学习弹跳动作,了解胳膊和腿的动作必须协助才能跳得很远。③指导幼儿再次利用手臂和脚的协助进行弹跳动作,进行游戏青蛙跳荷叶。④根据儿童的活动场景,可以改变成长圈和圈的距离。3、放松活动:青蛙游泳模仿青蛙的动作进行脚放松活动。户外活动教案【第四篇】活动目标:1、初步掌握两人合作抛接球的基本方法。2、尝试两人配合玩球,逐步做到手眼协调、反应敏捷。3、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4、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活动材料:报纸球和塑料筐若干,“幼儿学习材料”—《我会保护自己》活动过程:1、“抛纸球”游戏。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面对面分别站在场地中两条相距3—4m的投掷线上。教师发出口令,幼儿把自己手中的“球”抛向对面的同伴,对方将抛过来的“球”拾起来再抛回去。规则:教师放音乐作为信号,音乐开始,幼儿进行抛球练习;音乐停止,幼儿停止抛球。2、“你抛我接”游戏玩法: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手拿塑料筐,另一人将纸球抛向筐内。互换角色进行游戏。规则:(1)抛与接的两人必须保持3~4m的距离。(2)抛纸球的幼儿要对准目标,将纸球抛出去;接纸球的幼儿可以改变筐的方向、高低,尝试去接纸球。
本文标题:户外活动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145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