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222023学年沈阳市铁西区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卷
2022-2023学年沈阳市铁西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和霭.(ǎi)桅.杆(wéi)篡.改(cuàn)杳.无消息(niǎo)B.酷似.(sì)颁.发(bān)可憎.(zēng)屏息敛.声(liǎn)C.吹嘘.(xū)豪绅.(sēn)锃.亮(zèng)一以惯.之(guàn)D.相宜.(yí)瞅.心(jiu)磅.礴(páng)摧.枯拉朽(chuī)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相信自己,才能谱写精彩人生。因为相信自己,项羽破釜沉舟,巨鹿之战,留给后人无限;因为相信自己,拿破仑毅然率领军队翻越高山,写就战争史上的。生不会一帆风顺,越是在困境中,越是要相信自己。只有这样,才会有一往无前的气魄和胆量,才会有持之以恒的执着和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才能赢得春色满人间。A.敬仰传奇坚韧B.敬仰轶事坚强C.敬重传奇坚强D.敬重轶事坚韧3.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在许多个比.白天还热闹的夜晚,我坐在骑楼下的街边一隅,沉沦..于与街道一样狭长的夜.色.中,吸着一颗椰子,藏于这颗坚硬果实内心的沁凉..的水分,顺着喉管流进我全身的时候,我依稀听到南海风浪....的吹打之声。骑楼老街是老华侨遗忘在街道上的一个老故事。世事沧桑....,多少人随着海甸溪的海水漂远了,多少事伴着钟楼的鸣声飘散..了。此刻,从街角传来的琼剧声,让这里悠然泛起....一份属于这座海岛的俗世温暖....。A.“沉沦”“飘散”都是动词,“夜色”是名词。B.“依稀”“沁凉”都是形容词,“比”是介词。C.“俗世温暖”“悠然泛起”都是偏正短语。D.“南海风浪”“世事沧桑”都是主谓短语。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B.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他的名字在鲁迅的《藤野先生》中被提及过。C.星期五原本是一名英国船员,后来成为鲁滨逊忠诚的仆人和得力的助手。D.鲁滨逊在岛上种粮第一年收获了大米和大麦,他把这些粮食烤成了面包。5.古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5分)(1),沿溯阻绝。(2)常有高猿长啸,。(3)月色入户,。(4),长河落日圆。(5)几处早莺争暖树,。二、阅读理解(55分)(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6题。(3分)【甲】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乙】滕王阁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6.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甲诗尾联以抒情作结,情由景生,抒发了诗人游子思乡的离愁别绪。B.乙诗的第五句通过俯视和仰视相结合来写空间,又写了时间的漫长。C.两首诗都写了诗人登楼时所见到的景色,所写的景色都是明丽之景。D.两首诗共用了三个“空”字,均表达出诗人对世事难测的怅惘之情。(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甲】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游东坡陆游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亭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節①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注释】①第:一种竹子,实心,节高,宜于作拐杖。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横.按筑杖水中藻荇交横.(《记承天诗夜游》)B.是.为雪堂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C.旧止片石布其.上飞漱其.间(《三峡》)D.正与.雪堂相直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1)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2)覆以一屋,颇败人意。9.请用“/”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10.【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之情,【乙】文以为游览的中心景点。两文分别表达了对和两位古人的追慕之情(4分)(三)阅读选文,完成11-12题。(5分)材料一:中国网2月5日讯经过精心策划和全力创作,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日前已完成录制,并将于;2月、12日(大年初五)登陆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中国诗词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作组在诗词题目的甄选上注重“普及性和专业性并重”,入选节目的所有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以此激发观众的参与性,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精髓,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材料二:某机构对;200名大学生进行了以“人文”读诗”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表一:进入大学后诗歌阅读的数量阅读数量人数所占比例0首2814%10首以内10251%10—20首6432%20首以上63%表二:你认为诗歌在当下的存在价值是(可多选)问题选项人数所占比例让人类获得情感的共鸣和艺术的体验5326.5%为物质社会增添精神追求2211%反映人性的美德和光辉3216%成为诗人谋生的一种手段7537.5%毫无价值8542.5%材料三:据媒体报道,新学期开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古诗名句就从上海的小学一年级新教材中消失了,同时被删的还有《登鹳雀楼》、《夜宿山寺》、《江雪》等这样的7.首绎典诗作。这引发了教育界、文化界一些人士的广泛争议,并由此给人们带来共识。在文化上“去中国化”的现象,与我们缺乏文化的自觉、缺乏文化的敬畏,有很大关系。,什么是文化自觉?这就是在我们的文化意识中,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坚持,就是对自己本土理念的一个文化支持。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文化越来越被看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重视和挖掘我们深远的传统文化,博大深厚的文化资源,保持文化的自信、文化的自觉,是多么重要。一个民族有了这种文化的自觉,就不会失去精神家园和文化的根,就会真正建立起文化自信,而这一切决定了这个民族是否拥有深厚的思想、活泼的想象力、奔放的创意、旺盛的自我超越的精神,更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真实国力和它的未来。11.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诗歌大会》所选诗词题目绝大多数出自中小学课本。B.大学生普遍重视诗歌的阅读,但是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C.大学生对诗歌价值的认识存在不足,这需要加以教育引导。D.建立起文化自信,这对一个国家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小明同学要将材料一拟写成一句话新闻,请你帮他补充完整。(补写部分不超过15个字)(2分)《中国诗歌大会》(四)阅读选文,回答13—18题。(20分)一个人的仪式①返回山东的路上,我特意绕道上海,去拜谒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和陈子龙墓。多年了,明清易代之际的陈子龙和夏氏父子,尤其是少年夏完淳最令我难以释怀。知道这三个人的人,已经少之又少。去拜谒他们墓地的计划,干脆不跟任何人提及,起码能免掉解释的麻烦。②来到余山镇广富林村,陈子龙墓就在湿地中间一块略高的台地上。一图围墙围成一个墓园,园内生满翠竹绿树,坟丘很低,几与地平,几块石碑立在周围。这是隔着高高的栅栏门看到的景象。我进不去墓园,门上挂着锁。不能到墓前凭吊一下,不能读一读那些碑文,心有不甘。村干部安慰我说:隔着门看看就行了,进去看也就是那个样.③独立栅栏门外。我望了望周围,一个人影都没有。陈子龙啊,你虽是大英雄,却不能为当代人带来经济效益,所以注定要寂寞了。我打量着这道门,然后手脚并用,翻过了栅栏。这一回把该看清的都看清了。绕坟一周,揣摩碑文,拍照,默哀,原路退出。④离开余山镇,来到了小昆山镇荡湾村。⑤夏氏父子墓坐落在村北开阔的田野中,守墓人打开门后就走了。墓丘上遍覆翠竹,墓前有九株合抱粗的香樟树,枝繁叶茂,颇有蓊郁之像父子俩葬于此已有三百六十年了。1645年9月17日,夏允彝抗清失败后在家乡投水殉国。1647年9月19日,夏完淳在南京遇难。父殉国时虚岁50,子就义时虚岁17,他们以近似宗教的虔诚先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生命成了他们向故国山河所能奉献的唯一祭品。⑥我盘桓良久,不忍离去。这里和陈子龙墓园一样,一片寂静,在我到来和离去的全过程中再没见到一个人。在碑前站好,垂手,阖眼,默哀,举行这只有一个人的仪式。⑦翠竹无声,香樟无语,它们似乎在和我这个远道之人一起默哀。默哀进行了多长时间,我不知。一阵风来,似从空中压到脚底,香樟树叶、竹叶及墓园内所有植物的叶子飒然作声,仿佛三百年前的凄风苦雨骤然而至。我忽然悲从中来,禁不住张开喉咙,放声大哭,热泪长流。⑧回到小昆山镇驻地。忽见一个路标,指明前方是“二陆读书台遗址”。二陆是谁?晋代才子陆机、陆云兄弟?经询问,果然是。二陆是小昆山人,当地与他们有关的景点有多处,都是热闹的地方。才子到底比英雄可爱。我是奔英雄而来的,就不到才子那里凑热闹了。⑨忽然又想到夏氏墓园里的那些鸡鸭。守墓人在墓园里养了不少鸡鸭,它们在坟茔背面的丛林里组成一个鸡鸭帝国。我的突然而至的哭声,那些鸡鸭该听得最为真切,不知吓着了它们没有。我痛哭的时候,忘了天地宇宙,也忘了这个鸡鸭帝国。对英雄来讲,它们倒的确是麻木的。13.从全文内容来看,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14.写出选文第③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陈子龙啊,你虽是大英雄,却不能为当代人带来经济效益,所以注定要寂寞了。15.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16.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17.选文第⑧段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2分)18.写出本文的主旨。(4分)(五)阅读选文,回答19—22题。(13分)在坚守中变通①老子曰“上善若水”,我认为,水“几于道”的重要原因是它在坚守中懂得变通,水既有滴水穿石的坚守,也有随形于物的变通。②人亦如此。当人心中既有至死不渝的坚守,又有适时而动的通达时,才能造就和谐的自我,画出人生完美的圆。③灵活处理人生万事,以图形作喻,刚强坚定之人均可看做“三角形”固然稳定,却多了些许棱角;滚动起来寸步难行;不若在其外表套上一个圆,便可顺利前行。如韩信一般,虽有铮铮铁骨,却懂得变通,愿承受胯下之辱,方保全性命。再如勾践一般,虽矢志复国,却懂得变通,暂屈于吴,为吴人臣,卧薪尝胆,终一雪国耻,复兴越国。古今英雄,无不深谙:只有将坚守与变通结合起来,方能成大事。④人柔弱中“和”的一面,即为变通的一面,多因情义而起,随形势而动,是对“坚硬”气概的补充和美化,人坚硬的一面,即为坚守的一面,多如屈子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是“柔弱”的精神前提。人心中“坚硬”的东西撑起了人的精神,使人有尊严地挺立,而“柔弱”的东西使人能够灵活处置一切事务。⑤世间事物毕竟瞬息万变,人若只固执地坚守,不懂得变通,是一种可悲。⑥屈子、项王,他们正是少了份变通,固执地坚守,才有了千年的遗憾。相反,坚守士大夫气节的司马迁,在辱经宫刑后,没有固执坚守所谓“气节”,而是灵活地坚定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刚正不阿的关云长正是由于心中柔软报恩之情的呼唤,于华容道义释曹。
本文标题:20222023学年沈阳市铁西区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248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