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中物理功的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网友精心分享的“高中物理功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物理功的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领会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设计思路,经历探究学习的体验过程。2、理解巧妙改变做功倍数的方法。3、知道小车做匀速运动阶段测量速度比较合理。4、能进行实验操作,会采集实验数据。5、学会利用实验数据寻找w与v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通过建立坐标系、描点、连线,利用图象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得到物理结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探究过程中避繁就简的方法选择,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物理方法,并学会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象法。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图象法、迁移法、归纳总结、讨论。教学用具长木板,相同橡皮筋(若干),小车,打点计时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观察运动员掷铅球,人推车启动等视频。师:是什么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生:由牛顿定律知,力是速度变化的原因。结论:力对物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师:功与物体速度的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今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二、进行新课实验目的: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师:在实验中,应如何对物体做功?又如何改变每次做功的大小呢?(引导学生讨论后总结)既可以考虑用恒力做功,也可以用变力做功。若用恒力做功,例如用一砝码盘牵引着小车做实验,则可以通过改变砝码盘的质量及下落的高度来改变每次做功的大小。若用变力做功,可以采用容易获取的橡皮筋作为器材之一。师: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如何测量?生:拉力为变力,做功很难直接测量。师:橡皮筋的拉力是变力,无法直接进行测量计算。师:那探究过程我们是否需要测出橡皮筋做功的具体数值?生:不需要,知道比例关系也可以。师:那又如何改变每次做功的大小?生:我们用每次增加橡皮筋的条数来改变功的大小。师:每次实验对橡皮筋的长度有什么要求?生:拉伸长度相同,保证每根橡皮筋做功相同。师:回答非常好,如果一条橡皮筋对小车做功为W,则两条橡皮筋做功为2W,三条为3W,依次类推,每次做功都可以用W的倍数来表达。这种处理方法,把不便于用公式计算的弹力做功转换为比值代替,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法,其精妙之处在于巧妙的回避了功的测量。师:应如何来测量物体的速度呢?(学生分组讨论,用打点计时器或者用气垫导轨配套光电门……)师:介绍打点计时器。让学生讨论如何设计探究方案。生:可以用长木板、橡皮筋、小车、打点计时器组合方案。高中物理功的教案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独立说出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功的意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提高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功的概念,能够进行功的计算。难点做功因素的判断以及功的计算。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展示叉车提升货物的场景并提问叉车机械的成效通过怎样的物理过程实现。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货物受到叉车的力的作用,教师同学们观察非常认真,对之前知识掌握非常牢固,货车受到力的作用并被举高的成效在物理学中就叫为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吧。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功的定义教师展示实验:推动水平桌面的书本;用力举高粉笔盒。并提问这两个实验中,力的成效是什么?学生回答:课本沿着力的方向移动;粉笔盒向上升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功的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二)做功的因素教师多媒体展示情境图片:1、小车在推力作用下前进;2、物体在绳子拉力作用下提升;3、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前行;4、用力搬石头而未能搬起;提问学生这几种情境中力是否有成效。学生回答1、2情境中推理和拉力有成效,做功,3/4中滑板受到的力及石头受到的力没有成效,不做功。教师评价学生善于观察,理解准确,并顺势提问被踢出的足球是否有功?学生不难答出足球被踢出后,没有了脚上力的作用,具有惯性而运动,故没有做功。教师评价后安排小组结合做功与不做功的这几种情况讨论做功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学生回答: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教师点评总结,这就是做功的因素。(三)功的计算教师引导:大家都已经掌握做功的两个因素,那么一个力做功多和少怎么判断呢?学生思考同时老师板书并呈现用100N的拉力使物体上升3m和5m的题目,提问哪种拉力做的功更多?学生回答:两种情况拉力大小不变,第二种提升更高,第二种拉力做功更多。教师评价后总结得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也就越多。我们定义:力学中,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如果用F表示力,s表示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W表示功,则功的表达式为;强调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其中功的单位为牛米,也叫焦耳,符号为J。教师多媒体展示课本中例题,请同学进行作答。学生黑板展示计算公式及结果为答案正确,表扬鼓励各位同学。环节三:巩固提高教师1J有多大呢?我们知道2个鸡蛋大概1N,1J就相当把两个鸡蛋举起1m做的功。环节四:小结作业同学们来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并回家估算一下背着书包从楼底教室大概做多少功。四、板书设计高中物理功的教案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2)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做正功或负功;(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4)掌握合力做功的意义和总功的含义;(5)掌握公式W=Fscosα的应用条件,并能进行有关计算。2、过程与方法:理解正负功的含义,并会解释生活实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功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通过探究功来探究生活实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点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公式,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教学难点1.难点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方向的位移容易混淆,需要讲透、讲白;2.使学生认识负功的意义较困难,也是难点之一。教学过程一、功1.基本知识(1)功的定义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因素①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3)功的公式①力F与位移l同向时:W=Fl.②力F与位移l有夹角α时:W=Flcos_α,其中F、l、cosα分别表示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③各物理量的单位:F的单位是N,l的单位是m,W的单位是N·m,即J.(4)正功、负功(5)合力的功功是标量,当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时,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各个力分别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这个物体所做的功.2.思考判断(1)公式W=Fl中的l是物体运动的路程.(×)(2)力F1做功10J,F2做功-15J,力F1比F2做功少.(√)(3)力对物体不做功,说明物体位移一定为零.(×)探究交流一个人提着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走了一段路程,人对水桶是否做了功?提示人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行走,人提桶的力对水桶不做功.因为人提水桶的力,沿竖直方向,而水桶在竖直方向上无位移.二、功及正功、负功的理解问题导思1.公式W=Flcosα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何?2.功有正负,功是矢量吗?3.做功与做工相同吗?1.对公式W=Flcosα的理解(1)各符号的含义:F表示力的大小;l表示力的作用点相对于地面位移的大小,当力的作用点的位移与物体的位移相同时,也常常说是物体相对于地面的位移大小;α表示力和位移方向的夹角.(2)W=F·lcosα与W=Fcosα·l的理解公式可以表示为W=F·lcosα,表达的物理意义是功等于力与沿力F方向的位移的乘积;公式也可以表示为W=Fcosα·l,表达的'物理意义是功等于沿位移方向的力与位移的乘积.2.对正功、负功的理解(1)功是标量:功是标量,只有量值,没有方向.功的正、负并不表示功的方向,而且也不是数量上的正与负.我们既不能说“正功与负功的方向相反”,也不能说“正功大于负功”,它们仅表示相反的做功效果.(2)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功的正负由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决定,所以功的正负不表示方向,而只能说明做功的力对物体来说是动力还是阻力.(3)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往往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误区警示1.计算功时首先应明确要求的是哪一个力的功,物体所受的各个力做功时互不影响。2.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含义不同。
本文标题:高中物理功的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386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