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开封市“一户一表”改造工程探讨
摘要:“一户一表”改造工程作为供水行业的重点和难点工程,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考虑本地供水现状和地理气候条件影响,进行了各种尝试和探索。因地制宜总结出了几种改造方案,推动了我市一户一表的改造工作,既保证了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又满足了用户的要求和利益。望能与各界同行交流探讨。关键词:“一户一表”改造工程新型水表改造室内给水系统城市供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供水企业原有的抄收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颁发的《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关于“城市供水应实行装表到户、一户一表、计量收费”的具体要求以及河南省供水协会撰写的《河南省供水行业一户一表工程指导性意见》,我们结合开封市供水状况和企业实际,积极推进实施“一户一表”工程。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了现阶段适合本市“一户一表”改造工程的几种方案,望能与业界同行共同探讨交流。1“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必要性、紧迫性。供水企业的水费抄收方式直接影响供水企业服务水平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开封市的水费抄收方式是只对供水企业安装的楼房单元表和院落总表进行抄收结算,总表内的分表由居民自行抄表代收。弊端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总表与分表计量有误差导致内部居民分摊水费现象十分普遍,使邻里以及用户和供水企业之间产生矛盾,甚至引起纠纷。其二、入户查表,分表水费代收工作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负担,还增加了社会治安隐患。其三,总表后的管道产权不明晰,爆管后管道的维修不及时,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漏失水量费用的责任划分也很棘手。综上所述,原有的抄收方式已不适应于当今社会,而且给供水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带来负面影响,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居民明明白白消费,进行“一户一表”改造已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南水北调、三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工程纷纷建设,水资源费调高,制水成本也因水源污染,电力紧缺等因素增加,按照国家要求,各地都在不断调高水价,因此用户间、用户和供水企业间矛盾日益突出。另外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提出城市居民用水将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而进行“一户一表”改造是落实这一要求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为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有效利用我国日益紧缺的水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进行“一户一表”改造已迫在眉睫。2“一户一表”改造工程方案选择。“一户一表”工程包括新建楼房、已建旧楼和院落。新建楼房可通过建设部出台有关规定或设计规范,设计给水管廊或水表外装的建筑构造来解决。院落的改造也可以因地制宜,方法多样,按照方便抄收、减少扰民的原则进行。工程的难点在于已建楼房“一户一表”的改造。开封市已建楼房多为多层建筑(六层及以下住宅),绝大多是为单元总表,各户分表都安装于私人室内。牵涉到产权、住户配合、施工场地狭窄等问题,改造难度极大。针对问题各水司想了许多办法,作了许多尝试,方案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新型水表对已建旧楼原有水表进行改造;另一类是在已建旧楼内部进行给水系统改造,将每户水表移出室外安装在住宅的公共部位。2.1采用新型水表2.1.1采用IC卡水表IC卡水表以IC卡等智能卡作为媒体,由它将各种信息输入表中控制系统,水表能按用户预付费购得的水量自动开阀供水,水量低于报警值或用尽时可自动关阀停止供水。这样“先买水,后用水”可有效解决以往水费拖欠和入户抄表效率低的问题。2.1.2采用远传水表该系统由户内远传水表和户外显示仪组成,远传水表采集传统计量数据,并将其转化为读数信号由通讯线传送至室外液晶显示屏显示,抄表员只需在户外就可抄到当月用水量,提高了抄表效率,但无法及时处理拖欠水费的问题。采用新型水表改造的方式不必进行楼房内部给水系统改造,安装方便、形式美观、不受建筑形式、室内管道安装方式的影响。但新型水表在使用中不乏存在一定的缺陷,总的来看仍不成熟:首先价格昂贵,几乎是普通水表的十倍,且品种繁多,互不兼容;其次,水表的精确度、稳定性都有待提高,传感信号线路过长易受外界影响,如人为破坏,电气干扰等都能导致计量不准;再次,电源若并在单元电表内,其所发生的费用又给用户增加了负担,若用UPS电源,其备电时间不可能很长;另外防盗功能不完善,在电源故障或停电情况下水表不能正常工作或计量不准,用户仍照常用水,有些还需要人工入户对水表重新设置初始值;因此目前不推荐采用。2.2改造室内给水系统,实现一户一表。该方案通过改造楼房内部管线,将各户分表迁出室外,出户计量。原则是尽量不破坏建筑体,并使水表便于抄收和维修管理。2.2.1集中立管,室外安装。该形式采用楼梯间集中立管进水,可视具体情况设一或两根立管,分层配水给用户,水表、管道明装在各楼层楼梯间内,管道及水表箱室外明敷。这种方式适合于用水单元靠近楼梯间的套型,可减少对用户室内建筑和装修的破坏,室内管线改动小,但室外工程量、施工难度都较大,管道和水表需作保温处理。由于表箱分散且多数单元楼下设有防盗门,无疑加大了抄收工作量和难度。(以一梯2户6层为例,如图示1、2)2.2.2采用单独立管,室外安装。该形式每户采用单独的进水管,分户配水,管道沿建筑外墙明敷,水表集中安装在楼下表井内。这种方式适合于用水单元靠近建筑外墙的套型,对用户室内墙体和管线破坏较小,由于不需穿越楼板,故施工难度、工程量都较小,只需对室外管道作保温处理,水表易于管理,抄收方便。但沿楼房建筑外墙敷设管线,不仅影响楼房建筑外观,也使用户缺乏安全感,故也不宜大力推广。(以一梯2户6层为例,如图示3)由于处于北方地区,解决防冻问题成为选择改造方式的关键。目前多采用聚胺脂原液现场发泡并外缠玻璃丝布、涂刷玻璃钢液的保温方法,但原液使用量会因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因此这种方式在冬季施工起来较为困难,且造价较高,随着技术发展,保温效果更好、价格低廉的材料出现后,以上两种方式可推广应用。图1楼梯间改造两根立管平面图和系统图图2楼梯间改造一根立管平面图和系统图2.2.3采用单独立管,室内安装。该形式每户采用单独的进水管,管线通过用户厨房或卫生间排敷在合适位置,与用户室内管道一一对应碰接,每一梯单侧6户水表为一组,安装在楼下表井内集中管理。这种方式便于水表维修管理,易于抄收,户外露出地面的管道很少,解决了管线和水表的防冻问题。但工程量较大,施工较为复杂,尤其对于用水单元距离建筑外墙较远的套型,而且管道穿楼板处须做好防水处理。(以一梯2户6层为例,如图所示4)图3沿建筑外墙敷设平面图和系统图图4穿越楼房内部楼板敷设平面图和系统图3“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应注意的问题3.1政府支持和用户配合“一户一表”工程作为供水行业的重点工程,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必须统筹兼顾、多方动员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首先政府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不仅坚持从源头抓起,杜绝前边建后边改的情况,同时对改造工程要给与倾斜和扶持。其次供水企业要大力宣传实施“一户一表”工程的重要意义,对促进城市发展、服务居民的重要作用,使“抄表到户”工程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肯定,促使用户积极配合,创造条件,使“一户一表”工程得以顺利实施。3.2因地制宜的选择最佳方案在目前开封市的已建楼房改造中,多采用2.2.3形式。该形式一则可避免冬季气温低给管道及水表带来的麻烦,二则方便抄收和维修管理。由于大部分工程量在用户室内,且需穿越用户室内楼板,用户及邻里间的配合相当重要,所以只对楼房各单元整体进行改造,不接受单个用户申请。当楼房建筑结构特殊时,如每套住宅内有双卫生间,或者阳台设有给排水系统时,采用这种形式施工难度大,可考虑灵活运用其他形式。另外,还有一些目前技术上难以彻底改造的住宅楼,可把一块单元总表按给水立管分为两块总表,尽可能缩小抄收水表的户数,以减少跑冒滴漏和总、分表计量不准的问题。待水表制造业加快科技改革步伐,研制、生产技术先进、性能稳定、价格低廉的新型水表,以彻底解决“一户一表”改造工作中的各种难题。3.3多方筹集改造资金资金的来源如何解决是“一户一表”改造工程的根本。只有政府支持、群众的积极配合、多方筹资才能解决。方法很多如:1、供水企业、政府、和个人共同负担;2、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拨专款专用或转嫁在水价中收缴;3、由用户自己承担等等。目前开封市现有居民生活用头表2.7万多户,每块头表估计平均带有十块分表,改造资金缺口很大。为了顺利开展这项工作,开封市采取供水公司和用户共同负担改造费用的方式,目前经物价部门审批后,用户每户负担“一户一表”改造费用为750元,申请改造的用户大幅增加,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总的改造进程仍很缓慢。3.4选择合适的管材“一户一表”改造工程中管材选择很重要,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由于目前多采用2.2.3形式,管线穿越用户室内,若管材质量不合格,发生跑冒滴漏或爆管,会直接给用户带来损失、极大影响企业形象,因此根据建设部、国家经贸委、质量技监局、建材局共同发布的建住房[1999]295号文件“在城镇新建住宅中逐步限时禁止使用热镀锌管,推广应用各种塑料管”的精神,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生产工艺先进的PP-R管、PE-X管和铝塑复合管等塑料管材,我公司采用的HDPE(高密度聚乙烯管)与传统镀锌管相比具有耐腐蚀、美观质轻、安装方便,内壁光滑,阻力小,使用寿命长达50年以上等优点,大大减少了爆管现象和漏失率。由于塑料管热膨胀系数高,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加设伸缩节或采取防止管道温度变形的技术措施。开封市通过几年“一户一表”工程的实施和探索,对出现的实际问题积极地解决,并在不断的经验积累中逐步走向成熟。
本文标题:开封市“一户一表”改造工程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48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