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小学音乐《小青蛙》教案设计3篇
小学音乐《小青蛙》教案设计3篇【导读】这篇文档“小学音乐《小青蛙》教案设计3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小学音乐《小青蛙》教案设计1小学音乐《小青蛙》教案设计课题:《小青蛙》课型:音乐欣赏年级:一年级执教:伍晓霞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小青蛙》,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的感情。2、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内容。3、增强学生保护青蛙,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的感情。2、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内容。教学难点: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内容。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录音磁带、动物头饰等。教学过程:一、随着音乐入教室师放《拍手歌》,带领学生跳舞进入教室。二、猜迷语身穿绿衣裳,眼睛象灯炮,唱歌呱呱呱,保护庄稼本领大。导入新课师:种子非常喜欢雨露,盼望着喝饱雨水发芽长大,那么小青蛙呢?他们也喜欢雨水吗?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一首乐曲《小青蛙》,听一听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是怎样表现《小青蛙》的。(一)初听全曲(音乐磁带)1、欣赏整首乐曲。2、师提问:你们觉得这首乐曲情绪怎么样?(欢快、活泼)知道小青蛙在干什么?你们还听到哪个小动物的叫声?(公鸡)(二)分段欣赏1、欣赏第一段乐曲带着问题复听(到底小青蛙在干什么?)→出示挂图1用动作表现出来。①抽生表演②生评2、欣赏第二段乐曲小青蛙遇到什么困难?(下雨了)→出示挂图2把乐曲的情绪用动作表现出来。①抽生表演②生评3、欣赏第三段乐曲→出示挂图3雨停了,现在小青蛙、小蜻蜓、小鸟、小鸡等等,这些动物在一起开了联欢会,你们想参加吗?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三)再次整体欣赏小朋友们,老师手上有很多小动物的头饰,你们谁愿意带上头饰来扮演这些角色?让我们从头把音乐欣赏一遍,随着音乐尽情地表演吧!(四)师表演《花蛤蟆》师:你们表演得那么精彩,老师也想来凑凑热闹,想不想看老师表演?好,下面我为大家表演一段《花蛤蟆》。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小青蛙》就是由山东民歌《花蛤蟆》改编的。师:我们的小青蛙是益虫还是害虫?(益虫)那我们能不能去捕杀它呢?对了,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保护大自然!小学音乐音乐教案2《同一首歌》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同一首歌2、表演歌曲《小酒窝》3、欣赏乐曲《我们多么幸福》教学目标: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同一首歌》,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同一首歌》,并进行表演。三、引导学生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同一首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3:器乐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二:解疑合探1、学生交流,可动可唱)2再听录音,你能听出是一二还是一二三吗?(随音乐拍手感觉)3、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1)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用lu哼唱:重点:3106│30│5305│60│5、节奏朗读歌词(重点读准:左边0一│个0│右边0一│个0│读准八分休止处)6、录音,轻声跟唱。7、教师范唱(学生边轻声随唱边拍手)。8、分别用稍快、中速、慢速让学生试唱,说说用哪种速度表达长有小酒窝甜美、可爱的小朋友,喜悦的心情?9、轻声用甜美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10、分组排练表演唱。11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三、聆听《同一首歌》1、导入:回忆童年开心吗?你们觉得幸福吗?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我们多么幸福》。2、听歌曲说说歌曲情绪?几拍子?(感觉象即可)幻灯出示歌词3、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4、复听,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5、谈谈对歌曲的感受6、编创与活动师:歌曲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兴高采烈?当你听到时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也可用竖笛参与演奏。8、自编动作表演歌曲《同一首歌》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我的祖国》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我的祖国》2、表演歌曲我的祖国3、音乐知识:四分、二分音符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教学目标: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我的祖国》,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我的祖国》,并进行表演。三、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我的祖国》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二:新课学习:1:导入:(谈话、多媒体出示内蒙古大草原和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并配以《我的祖国》伴奏音乐)教师介绍: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他们以放牧为生??老师唱一首给你们听吧。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2、再听音乐,学生自由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点。3、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1)听歌曲录音《我的祖国看光盘影片内容);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3)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4)多媒体出示大草原,学生用中速、悠扬的歌声演唱,注意唱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开展联想与想象,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5)边唱边即兴表演。6)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三、音乐知识1、学生跟着琴边看谱边唱唱名。看老师用柯尔文手势边唱表示着“3、5、6”三个音。(学生唱)教师弹琴,开火车游戏,教师弹一组,学生按节奏唱一组,一个接着一个。(唱音高时结合柯尔文手势进行训练,让学生从立体的直觉上理解音的高低。)3、加上时值唱一唱365―625―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由节奏入)―读一读唱一唱边拍手边读4、节奏游戏找妈妈将《我的祖国分割成卡片,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分别贴在黑板上归类,边听音乐边贴,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一组贴得快,贴得最正确《大中国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大中国2、学唱歌曲《大中国3、表演歌曲《大中国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聆听《大中国整聆听音乐作品中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的内蒙古民歌的音调,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二、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大国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三、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大中国进行表演。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大中国》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4:柯尔文手势复习唱“3、5、6”三个音。二:新课学习:聆听1、初听乐曲的“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2、听主题曲调,(情绪怎样?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出示主题曲调,学生看曲谱再听音乐,并随音乐哼唱,体验蒙古音乐的风格。3、听全曲。设问:全曲与我们刚刚哼唱的主题有什么关系?速度上有什么变化?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师生交流答案:主题变化发展。4、听全曲。要求:听完后,按音乐发展的情景,简单编讲故事《草原巡逻兵5、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听音乐排序号。教师简单介绍“笙”的性能。(二)新歌学习1、导课:复习《草原上》边唱边表演师:《草原上》这首歌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首蒙古族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他的情绪是怎样的?(听范唱录音,学生体会歌曲情绪。)学生自由回答2、听音乐,表现了小牧民怎样的心情?(学生自由回答。)3、学生随音乐自由编创动作表演,老师适时指导。(师生一起随音乐表演)4、学生跟着范唱录音轻声演唱。(唱准八分休止符和倚音)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边唱边用动作表演,表现出小牧民自豪、欢快的情绪。友谊《噢!苏珊娜》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同伴进行曲》2、学唱歌曲《噢!苏珊娜》3、表演歌曲《噢!苏珊娜》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聆听《同伴进行曲》,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管乐器(包括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及玎击乐器)演奏的进行曲。,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二、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噢!苏珊娜》,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曲调素材精练,易唱,易记,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表现对朋友的真诚的情意,也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向往。三、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噢!苏珊娜》,并进行表演。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噢!苏珊娜》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3:竖笛小练习。(结合复习前课内容吹奏学生自己作品进行练习)二:新课学习:(一)聆听《同伴进行曲》1、导入:(复习歌曲“郊游”,)2、谈话:秋天,秋高气爽,秋色怡人,真是交游的好时光,我们结伴去郊游好吗?在郊游前,先听音乐,进行列队表演,但得听出这段音乐是齐步走还是跑着走?1)初听,听后交流,介绍创作背景2)复听a、b段,边听边看图形谱,听后说说两段情绪是否相同?3)分组讨论:用不同手段进行描述(提示:可以表演、画图、语言)分组展示、学生评价3、听c段音乐,(设问:这段音乐与前面两段音乐中的哪一段相同)4、复听c段音乐,画图形谱。5、师:队列开始,请小朋友们进行队列变化表演。(二)学习新歌《噢!苏珊娜》1、图片出示“牛仔”(学生交流、思考)听音乐,学生自由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点。2、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1)听歌曲录音《噢!苏珊娜》(也可选看光盘影片内容);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3)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4)歌中说他们去探望朋友们,说明他们怎样?应用什么情绪来唱?用欢快的情绪完整地唱一边。5)边唱边即兴表演。6)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小牧笛》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小牧笛》2、表演歌曲《小牧笛》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教学目标: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小牧笛》,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曲调欢乐、活泼,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表现的纯朴真挚的感情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小牧笛》,并进行表演。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小牧笛》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三音进行练习)三、新课教学(一)听辨“612”1、师:我们来进行个游戏,看哪个小朋友的耳朵灵,听得准出示“612”唱一唱2、进行听辨:要求:当你听到弹奏的是上面一个音时请站起来,听到弹奏的是下面一个音是坐着不动。3、两条曲调分开进行听辨完成后,跟琴唱一
本文标题:小学音乐《小青蛙》教案设计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580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