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精编5篇】
写作好帮手1/26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精编5篇】【导读】这篇文档“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精编5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教学重点:1、理解“我”为什么发出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2、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和“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写作好帮手2/26一、谈话导课1、师:今天,老师想跟你们聊一聊幸福,你觉得我们的生活幸福吗?你觉得什么是幸福?(生自由说)是的,我们能享受到这样幸福的生活,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里,可是,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如我们一样幸运。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第15课,来倾听这个中国孩子的呼声。2、齐读课题。二、复习巩固1、出示生词,自由读。维和牺牲失去悲痛战争呼吁制止维护凯旋征战贡献圣坛罪恶健康阿姨妻子威胁蓝盔弥漫永驻2、你能不能用前两行的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谈谈雷利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三、精读课文,感悟悲痛1、爸爸就是这么一个令我骄傲的人,他自从踏上维和的征程就再也没有回来,与爸爸临别时的场景至今写作好帮手3/26难以忘怀。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想象当时的场面。从这个自然段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2、集体交流。(1)生读句子,课件出示。(2)谈体会。(3)感情朗读。3、是啊,我们和爸爸相约,等他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捧着世界上最美的鲜花迎接他。这一天终于到了,我和妈妈早早地来到机场等待爸爸的归来。体会一下,此时雷利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激动、高兴)4、飞机的门缓缓打开,我马上就要冲过去拥抱我亲爱的爸爸,可我看到的却是——(师配乐朗读正文第三自然段)5、听了老师的朗读,此时你有什么感受?试着用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6、这个自然段中哪个地方最令你难受、悲痛?你能带着你的心情读一读吗?7、从“染红、浸满”这些词语中你仿佛能看见什么?8、“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你知道爸爸在呼唤什么吗?这里为什么要用三个“和平”?(引读)写作好帮手4/269、是呀,有了和平,才有——,有了和平,才有——,有了和平,才有——10、战争,让祖国失去了一名卓越的战士,战争,让雷利失去了爱他的父亲,让我们再切身地感受小作者内心的痛苦,入情入境地读一读这令人难忘的一幕吧!(齐读第三自然段)四、结合图片,体会战争带来的灾难1、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度里,多幸福呀!可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国家也和平、安宁吗?默读5、6自然段,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画出不懂的地方。2、交流。引导理解“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3、(播放图片,渲染情境)孩子们,这,就是战争!这,就是在战争中生活的人们!4、看完了这些图片,此时的你,最想说什么呢?5、战争中,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是民族的希望,没有了他们,祖国的明天又在哪里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相信你们肯定有更深的体会。6、此时,我们是否会和雷利一样,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呼声: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7、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向全世界呼吁——(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写作好帮手5/268、想到那些无辜的孩子们,想到他们那充满了惊恐的童年,让我们把这呼吁读得更响些,传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传到还存在战争的土地上,让那些挑起战争的人,为了孩子们,放下武器。(齐读)五、拓展孩子们,相信你们学完这篇课文后一定会思绪难平,请拿出你的笔,把你此时最想说的话写出来。六、总结这篇文章带给老师很多思考,我们走出课堂,每个人都应该想想,地球为什么会有战争,我们该怎样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这才是我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板书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要和平!和平!和平!不要战争教学反思《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讲述的是一位来自中国的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后,他的孩子——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在极度悲伤之余,提笔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情感真挚而又充满期望的信。他在信中向全世界大声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表达了中国青少年的正义感和爱好和平的愿望。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写作好帮手6/26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倾诉着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这篇文章深深地感染了我,每次读完,我都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我想,这样1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怎能不打动那些善良的孩子们的心?由于现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教学时,我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补充资料等方式,不断引导学生朗读语段。先由抓关键词体悟“父亲之爱”,到深情范读,以情激情地体会“痛失父爱”,由学生朗读中喷涌而出的对“和平”的呼唤,再自然升华为“战争之恨”,层层深入,自始至终都使学生深深扎根在语言文字中,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读出见解,也读出方法。整堂课就是以读促悟的过程,与此同时,学生又在朗读中历练了能力、积淀了语感,在过程中体验了阅读的乐趣。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写作好帮手7/263、通过阅读课文,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出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出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教学准备开展“世纪回望,百年战场”的活动:收集有关战争的图片、资料,对战争的残酷性有所了解,扩大学习本课的知识背景,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2、师述导语:当人类满怀和平的渴望步入21世纪的时候,战争却仍在这个星球继续……愿这些战争的画面能够到此静止、凝固--成为历史。这就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词句,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尽量自己动手扫清障碍。2、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轮读课文,理解生词意思。写作好帮手8/26三、再读课文1、学习课文第一段:⑴自由读课文第一段,讨论:“秘书长为什么评价他爸爸是一个卓越的观察员?”⑵齐读。2、学习课文第二段:⑴学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要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⑵指名读,评议,练读。⑶全班练读第二段,读出雷利与爸爸依依不舍的语气。⑷学生自读第三段后,用悲伤的音乐作背景,让学生配乐朗读。3、学习课文第三段:⑴师述:爸爸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了,作为儿子的“我”怎样呢?⑵自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雷利的决心与呼吁。注意用上“弥漫”、“威胁”、“娇嫩”、“比例失调、”“制止”、“充满”等词。四、齐读全文五、注意书信的格式写作好帮手9/26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第三篇】一、引入课题。(出示一幅小孩子痛哭的画面。)教师:孩子们,老师给大家看一幅画,谁能来给大家介绍这幅画的内容?(学生介绍略)教师:战争与和平,总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利用画面的目的是尽快进入情景,但实际反应来看,效果不是很好。二、学生初读课文,将体会最深的地方与同桌交流。班上交流,学习课文。1、体会“两年多来……”一节。教师的提问:你体会到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然后抽学生朗读,教师评价。以学定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是将“评价”只是当做老师行为不是很恰当。2、体会第三自然段,教师请学生找找有几个“听见了”,几个“和平”。体会意思并自由感情朗读。请自认为读得好的同学起立朗读。然后全班齐读。这段话的学习教师基本上是让学生“读”完的,反复的读。但是我们的感觉是没有很好的体现“层次性”要求,有点“泛泛”而读的感觉。写作好帮手10/263、试着体会作者对父亲才华横溢而又英年早逝的痛苦而复杂的心情。也是先个别朗读,再全班朗读。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进行评价:“爸爸”是个怎样的人?通过“一个劲”儿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复杂”,也将究竟怎样“复杂”的问题进行了“回避”。在学生评价之后,教师是否应该让学生说说自己评价的理由呢?4、学生自读课文剩下的段落,用横线划出对世界局势进行描写的句子。思考:你想知道什么?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朗读“今天……”一段。教师提问:“和平之花”是指什么?你知道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教师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这一步拓展得很好,但是稍觉肤浅。我觉得顺序应该调整为:先展示资料。(很重要的一点是:收集来的资料反应什么问题?)然后再“回头”体会文中句子。如果学生没有深刻体会思想感情,表现出的可能仅是一些虚假的激情。三、总结课文,引导实践。写作好帮手11/261、教师:你们说战争是什么?面对战争,你想说些什么?雷利(本文作者)怎么说?什么叫呼吁?他“呼吁”什么?读“要……不要……”。朗读之后,学生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2、引导实践。教师:孩子们学习了课文,为了制止战争,我们应该怎么做?抽学生回答,有的谈针对目前的“美伊战争”,我们可以发倡议,给美国总统寄信,或是给伊拉克的小朋友寄去和平鸽……其实,情至深处,学生往往能够体现出很强的背诵能力,对于“为了……为了……为了……”一段话,完全可以让学生感情背诵!我觉得更好的设计是,在同学们的提议中,选择哪些是“可行”的,让这部分同学的发言稍微具体一点,避免走形式,也就是说,尽管是公开课,还是要考虑是否能够落实的问题。3、再读课文,放飞“和平鸽”(纸做的)。在充满感情的朗读声中,下课铃响,学生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这点设计得很有新意。这是本课中设计较为成功的一点。《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第四篇】教学目的写作好帮手12/26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上仍存在的不太平的硝烟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3.学习课文生字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难点、关键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2.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酌情感。2.学习课文生字词。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屈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不少写作好帮手13/26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可爱的孩子们。(引导生结合国际形势发育,例举目前的国际战况)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什么?(引导生发言)3.好‘还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的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板题,读题: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二、自学课文1、出示自学要求。(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2)边读边想:雷利这是说给谁听的呼吁?都说了些什么?2.学生根扼要求自学,允许讨论。3.汇报自学情况。(1)生字学习情况。(生字卡抽查)音:卓(zhuō)越素(sù)质蓝盔(kuī)凯(kǎi)旋手腕(wǎn)硕(shuó)士弥(mí)漫硝(xiāo)烟灵柩(jiù)形:弥碗盔硝柩你腕炭峭疚义:卓越;杰出的,有才能的。写作好帮手14/26京质:指人的综合素养。灵柩:装进了死者的棺材。呼吁:呼求援助、支持、同情等。丧钟;教堂为教徒死亡敲的钟。比喻死亡或灭亡的信号。本文指让战争停止的信号。(2)请一学习小组开火车读文,正音。(3)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这是’个个曰孩子写给联合同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信,信个用极富情感的语言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和平,不要
本文标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728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