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参考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参考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参考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内容17*《汤姆。索亚历险记》主备人执教者教学目标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教学重难点阅读梗概和精彩片断,把握名著的内容,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猜想激趣,导入新课阅读梗概,了解内容浏览片断,体会特点快速浏览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思考:(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2)。你认为精彩片段中哪些地方最精彩?2、学生自由发言,展开交流。四、结合疑问,激发兴趣1、学生自由质疑。2、师生解疑。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17*《汤姆。索亚历险记》情节——浪漫有趣有惊无险引人入胜语言——轻松幽默讽刺夸张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二篇】一、整体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大家迅速浏览全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作者在天安门看到灯光,听到赞叹,回忆起1947年,在沙土集围歼战中,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牺牲参考资料,少熬夜!了自己的事。)二、研读课文(一)提出问题,学生自读感悟。同学们,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出示课件(1)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在开头、结尾都写到天安门前的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划出重点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2)小组交流。(二)明确线索,初步感悟天安门前的灯光。1、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因为文章是以“灯光”为线索的。)2、课文是怎样以“灯光”为线索来记叙的呢?按顺序谈一谈你的感悟。3、指名读第1自然段。出示课件(2):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抓住“光明”、“温暖”,从这两个词语中我感受到的舒适与宁静。抓住“千万盏灯”从这个词语中我感受到壮观与自豪。学生抓住“静静地照耀”,从中体会到舒适与宁静。)师板书:千万盏灯(三)感悟郝副营长看灯光时的沉思。1、过渡:作者也喜爱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作者沉入了深深的回忆。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有什么感悟?2、师出示课件(3):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抓住“注视”从中我体会到郝副营长看得认真、投入。)师板书:吊着的电灯3、“沉思”是什么意思?(深思的意思)4、他在沉思什么呢?出示课件(4):参考资料,少熬夜!郝副营长在沉思___________________(他在沉思当时穷苦人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只有战胜了敌人才能换来和平,才能……他在沉思让人民用上电灯。)指名读。(四)感悟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憧憬。1、过渡:此时郝副营长注视着图上的吊灯,他想的是中国的孩子们也用上电灯该“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地说。沉思过后,突然,他凑到作者的耳边轻轻地问:“记者同志,你见过电灯吗?”作者是怎么说的?郝副营长又说了什么?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2、请一位同学来读第6、7自然段。师出示课件(5):“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体会到来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3、“该多好啊!”是说什么好?(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是说有灯光好)师板书:憧憬中的电灯4、“憧憬”是什么意思?(向往)5、他还会憧憬什么?出示课件(6):郝副营长憧憬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穷苦人过上幸福生活,祖国更加繁荣富强。)6、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段。7、分角色朗读课文。(五)感悟郝副营长在战斗中的英雄行为。1、过渡:郝副营长注视着图上的吊灯,沉思的是只有打败敌人,才能能让孩子们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于是他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多好啊!”郝副营长这样憧憬是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那么,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又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又感受到了什么?生读书描写战斗的自然段。师出示课件(7):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参考资料,少熬夜!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了一片喊杀声。(抓住“一星火光”从中体会火光的作用大)师板书:一星火光出示课件(8):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2、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生接读: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3、这一段作者在描写郝副营长的动作时,是怎样写的?(这一段运用了划、点、举三个动词描写了郝副营长的动作。这样描写使句子更生动形象。这样描写使郝副营长的动作更连贯,再现了当时的情境。)4、齐读这句。5、引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为了使突击连的战友不至全军覆没郝副营长毅然(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为了让这场★★围歼战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郝副营长毅然(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郝副营长为了赶明儿胜利了,让孩子们都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宁愿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他毅然(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6、同学们看书,文中写郝副营长的行为是第10自然段的,如果我们把文章改动一下,看看哪种写法好,为什么?师出示课件(9):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围墙。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原来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自己读,感悟区别。)7、指名两个同学来对比读一读。一个学生读文章的第9、10两个自然段,一个学生读改过的出示课件(9)。(书上保持了叙事的完整性。当时大家不知道是谁点的。参考资料,少熬夜!设置了悬念,使文章情节更加生动,引发人想象。)8、引读: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9、师出示课件(10):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10、自由读读11、引读:郝副营长仅仅22岁,但(女生接读: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郝副营长最大的愿望就是见一见电灯,但(男生接读: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郝副营长是著名的战斗英雄,本来有着光明的未来,但(全班接读: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12、这位战斗英雄这样做你感受到了什么?(他用他的生命换来灯光。)13、是啊,是英雄的牺牲换来了今天天安门前的璀璨华灯。指名读最后一段。师出示课件(11):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师板书:璀璨的华灯14、你们从中感受了什么?。(体会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15、这璀璨的灯光又象征着什么?(这灯光象征着他们的革命精神,幸福生活。)6、感悟首尾呼应、以灯光为线索的写作方法。1、课文在开头、结尾都写到天安门前的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师出示课件(12):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2、请两个学生读两句。(体会开头结尾相呼应的写法,象征着幸福的生活是无数英雄的牺牲换来的,这幸福来之不易。)3、师总结归纳完成板书:本文以天安门前千万盏参考资料,少熬夜!灯引出回忆,通过描写郝副营长注视图上的吊灯陷入沉思,他想只有打败敌人,穷苦人的孩子才能够见到他憧憬的灯光。他在战斗中点燃了一星火光,这火光虽然微弱,但却为部队指明了胜利的方向。而他也像无数革命先辈一样,最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文章是以这样的线索来结构全篇的,线索清晰,结构严谨。我们同学们要记住这种写作方法,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三、作业仿照这篇文章的写法,写1篇记事文章。板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记叙文刻画人物,表达情感的方法。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阅读目标:1、品味作者自然朴实又充满真情的语言;2、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教学重难点]1、学习鉴赏作者笔下塑造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深情,培养健康的情感。2、用心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真情的语言。3、联系全文,走进生活,体会作者母亲对其进行的“生命教育”,提升浓浓的亲情。[教学方法]个人思考,同伴启发,教师引导;在讨论中形成自我认识,在探究中关注细节,在畅谈中深化感悟。[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说说你知道的与“母爱”有关的诗词、故事、名人名言,大家来共同分享一下:生甲:孟母三迁的故事、岳母刺字的故事。生乙: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生丙:孟郊的《游子吟》。(师:母亲是我们出生以后最先接触到的人,母亲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任老师,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二、阅读探究,感悟人物。(师述:美国作家惠特曼曾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老舍身为一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母亲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是否与惠特曼说的一样?参考资料,少熬夜!探究一:老舍笔下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1、小组探讨,选代表回答。2、师归纳:作者笔下的母亲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做事认真;她热情好客,乐于助人,最会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含蓄而深沉,她的爱无私而伟大。探究二:为什么母亲会有这样的性格?(提示:民族性和时代性决定的。)探究三:母亲对老舍先生性格有什么样的影响?同学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出影响所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1、学习小组探讨,推选学生代表交流。A、9自然段:爱花爱清洁,守秩序。B、10自然段:好客的习惯。C、12自然段:做事做人讲原则,做人的道理。E、17自然段:“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2、师述:大作家老舍先生对母亲心存感激。他这样说过:“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怎么理解“生命的教育?”(代出具体的细节描写)。(提示:表现母亲坚强的个性的句段:①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②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提出办法;③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三、再读课文,领会主旨。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再读课文,感受深刻之处。并说说你从作者的母亲身上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学生畅所欲言,师巡回引导,全班交流)(过渡)浓浓的母爱给了作者生命的教育。她那朴素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一世。四、畅谈母爱,提升亲情。当我们看着亲爱的母亲日渐衰老的容颜,当我们喝着母亲亲手为我们煲制的浓汤,当我们听着母亲日复一
本文标题: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参考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904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