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理解诗意。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体会诗境,训练语言。课前准备: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读熟课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程序:一、揭题、解题(2分钟)1、揭题,读题。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2、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之”的意思。3、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3分钟)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4、理解诗意(15分钟)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0分钟)3)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5、体会诗境(6分钟)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参考资料,少熬夜!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3)、这时长江里是不4、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6、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7、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8、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9、借助诗境,训练说写(14分钟)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10、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11、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12、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13、布置作业(1分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5、?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2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来自音乐素养较高的部分四年级学生和音乐素养很高的部分三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音乐学习目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学内容:歌曲《送别》教学目标:1、了解学堂乐歌的相关知识,知道词作者李叔同的生平简历与曲调的由来。2、深刻体会歌曲内涵,并能悠长的气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3、通过知识的延伸及拓展,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重点:1、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2、对本课知识延伸和技能拓展的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安定情绪,师生问好。二、导入1、欣赏歌曲《童年》,它演唱了什么内容?像这类歌曲叫什么?像这种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歌曲,我们称它为“校园歌曲”。2、那你知道100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歌吗?三、介绍“学堂乐歌”1901年(清朝末年,民国初期)起,中国开始开办学校,那时称做“学堂”,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课,音乐课上唱的歌称为“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的曲调大都是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选曲填词)学堂乐歌充满着对传统势力的反抗精神和饱含的爱国主义激情,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创作的先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作《送别》。四、歌曲教学1、初听录音,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内容。2、出示歌词,介绍词作者李叔同。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是由学堂乐歌的先驱者李叔同填词创作的。李叔同又名弘一法师,中国音乐家、戏剧活动家,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是个名副其的音乐天才。3、填词演唱,注意气息连贯,声音优美,位置统一。4、分析处理歌曲,加上力度记号演唱。听音范唱播放《送别》师: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调号?生:回答师: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中弱、D大调、再次听《送别》师: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点和情绪参考资料,少熬夜!师:谁来说说歌曲的特点和情绪?师:说的很正确,这首歌曲特点,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奏也比较简单,表达李叔同对“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情绪:忧伤惆怅深情师:好,那么下面把旋律带上跟着老师一起学唱这首歌曲1、先来朗诵一遍歌词2、学生一起朗诵3、老师领唱一边简谱4、学生聆听一遍歌曲5、学生跟着音乐轻声哼唱6、教师领唱7、学生一起唱,学生跟着老师来唱谱子,然后老师唱普学生填词,老师纠正学生唱的错误的部分。五、做游戏。萝卜蹲游戏,找六个学生,谁输了谁来给大家唱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一首新歌。六、小结下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送别》,感受到亲友间离别时忧伤与凄凉的不舍之情,我们可以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给弟弟妹妹们教,如果以后有送别的场景,我们就仔细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吧。《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2、理解诗意。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体会诗境,训练语言。课前准备1、学生:⑴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⑵读熟课文。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程序一、揭题、解题参考资料,少熬夜!(2分钟。)1、揭题。2、读题。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5、“之”的意思。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3分钟。)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三、理解诗意(15分钟。)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0分钟。)⑴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学讲解古诗;⑵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四、体会诗境(6分钟。)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14分钟。)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2、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参考资料,少熬夜!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4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过程与方法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养成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难点学生养成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代的交通和通讯都非常的不方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方式,也成了诗人们争先歌咏的题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板书标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诗人李白和写作背景。3、回顾以前学诗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4、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诗的大意,全班交流诗的大意。(作者在黄鹤楼送他的朋友孟浩然去广陵的情景。)(三)深入研读1、学生思考诗中第一句中的“故人”是指谁?2、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教师板画帮助理解)3、图文对照,理解“西辞”是什么意思?(武汉在扬州的西边,所以,西辞是西边辞行的意思,就是离开西边,顺江东下到扬州。)4、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5、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参考资料,少熬夜!(引领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四)巩固提高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小组内交流,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的理解。(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五)小结作业小结: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作业: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布置预习作业。四、教学反思首先,小学段的诗词的教学尤其要注重朗读,需要老师采用多种朗读手段,引导学生以读促悟。其次小学课堂应是非常活泼,充满活力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之中,注重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寓教于乐,从而乐学、好学。此外,古诗词约义丰,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黄鹤楼送别》(齐读课题)2、谁来把题目扩充得具体一些?(学生在说的时候适当提醒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前往扬州而饯行)这么一扩充不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吗?教师适当板书:(李白、孟浩然)谁再来说一说。3、过渡:暮春三月,长江边柳如烟,花似锦,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为好朋友孟浩然饯行,老朋友乘舟渐行渐远,面对着一江浩荡的春水,李白心情异常激动,随口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诗)4、谁来读——你读——你在读——我们一起读5、同学们你读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板书:依参考资料,少熬夜!依惜别)6、是啊,一首诗就是一段情,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用心感知这依依惜别之情。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词语、句子,再把你找到的词句好好读一读,细细品一品,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二、学文悟情(一)(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1、你读出了什么?那些字词触动了你的心弦?“藏”了什么?(不忍,不愿,不舍)带着你的感触在读这句话。2、看着这段话,还有谁也想说说?(引读:一会儿。。.。.。一会儿。。.。.。.)他们在干嘛?3、是啊!江边的景色的确很美,文中有好多词句描写了这美景,谁找出来读读?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这就是“烟花三月”,也叫“暮春三月”的美景)4、这么美的景色,要是平日,李白与孟浩然会在黄鹤楼上干什么?饮酒、吟诗、聊天、赏景。。.。.。多么潇洒,多么惬
本文标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924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