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精编4篇)
写作好帮手1/15高一物理教学计划(精编4篇)【导读】这篇文档“高一物理教学计划(精编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1、学生情况分析根据对学生的中考成绩和生源分析,学生基础的差异比较大,对初中物理内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是很多。学生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够好,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方法欠缺。故需在高中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不高,普遍认为物理难学,部分学生有排斥感和恐惧感。需引导学生改变思想认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教材结构分析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写作好帮手2/15的要求。另外,必修1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辨正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教学目的及任务本学年的教学重点是在巩固初中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必修1的教学。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并能在解题中有所运用。在平时的练习,注重以班级分层的要求来进行教学。4、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复习手段;(2)认真备课,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把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3)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4)认真积极批改作业、试卷等,切实加强各方面的规范训练,及时反馈得到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调节教学,争取在高一上学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5)尽量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的运用电子白板,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其感性认识,写作好帮手3/15加深理解;(6)认真做好教学分析归纳总结工作,教师间经常互相交流,共同促进。5、教学进度安排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第十一周第三章第四节力的合成第十二周第三章第五节力的分解44第十三周补充:物体的平衡第三章相互作用物体的平衡复习、检测、评价4第十四周4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第十五周第四章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第十六周第四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44第四章第四节力学单位制第十七周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4第六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第十八周第七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4写作好帮手4/15第十九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复习、检测、评价期末复习4第二十周第二十一周4期末考试4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2一、关于教学计划的说明:上学期由于复习初中内容,将继续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及本学期继续使用人教版《必修二》,共三章,分别为第一章《曲线运动》、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总共四章内容。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2、方法目标: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能量的观点和守恒的观点来处理的能力。三、教材分析:写作好帮手5/15第一章《曲线运动》可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节,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第三单元匀速圆周运动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讲述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可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第三单元第四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第三章《机械能》可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和第二节,讲述功和功率。第二单元第三、四、五节,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第三单元第六、七节,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高一物理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根据必修模块Ⅰ的知识属于力学部分的内容,知识写作好帮手6/15难点多,而本学期课时较紧,学生功课又较多等实际情况,高一物理教学目标总体定位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培养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等,而不强调挖掘知识难度,符合会考必修要求。二、教学计划本学期高一物理每周安排2课时,完成必修模块Ⅰ教学任务。另各校可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开设如物理学史、生活中的物理学等校本课程。三、知识内容及说明一、运动的描述知识内容说明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化模型,通过具体事例弄懂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知道参考系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必须选择同一物体作参考系才有意义。用物理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1课时)写作好帮手7/152、时间和位移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能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能用直线坐标系表示位置和转移;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和路程是标量;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会用直线运动的位置坐标计算位移。(1课时)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理解平均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理解瞬时的意义,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1课时)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和构造,理解纸带中的点所表示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位移);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出瞬时速度;明确速度一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象,获得相关信息。(1课时)5、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写作好帮手8/15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公式、定义、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进行定量计算;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知道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及其区别;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理解加速度的意义。(2课时)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内容说明6、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了解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器材及操作;会运用列表法、图象法(描点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小车运动的。特点。理解速度-时间图象(2课时)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知道什么是速度-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直接读出某一时刻的速度,也可求出位移;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会应用速度公式对简单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的特点及其物理意义,掌握由速度-时间图象判断物体运动性质、运动方向、加速度方向及求解加写作好帮手9/15速度的方法;明确速度-时间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变速运动。(2课时)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理解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概念;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的意义;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公式x=v0+at2,v0-v=2ax、(1课时)9、自由落体运动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及其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2课时)10、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了解落体运动研究的史实;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需要有实验验证的重要性(1课时)三、相互作用知识内容说明1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在具体问题中找写作好帮手10/15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力、力的作用范围、数量级等知识;能从力的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作用效果四个方面深刻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能在具体问题中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知道重力是因为地球吸引而产生的;掌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力大小的测量方法掌握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与哪些因素有关,会确定质量均匀分布且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的位置(1课时)12、弹力了解弹力是接触力,弹力的本质是电磁力;物体形变的概念和形变种类及特点;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知道胡克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弹簧劲度系数的物理意义、单位(2课时)13、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定义,产生条件、方向的确定;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由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方向决定;知道滑动摩擦力及其产生条件、会确定其方向;会用f=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动摩擦因数由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决定;知道滚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知道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2课时)写作好帮手11/1514、力的合成能从力的作用效果上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理解共点力的概念;掌握矢量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1课时)15、力的分解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能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会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法求分力,用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计算分力(1课时)四、牛顿运动定律知识内容说明16、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1课时)17、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了解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写作好帮手12/15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课时)18、牛顿第二定律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2课时)19、力学单位制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指导学生在计算中采用国际单位,从而使运算过程的书写简化(1课时)20、牛顿第三定律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1课时)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导物体的运动情况;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2课时)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状态的概念,能推导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会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2课时)写作好帮手13/15高一物理学科教学计划4高一下学期物理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十分吃力,如何把本学期的课程上好,让学生学好就成为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心。我根据上学期的期末成绩分析情景制定了工作计划。一、目标要求: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验本事,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2、更新教学观念,钻研教材教法,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继续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二、教材分析:高一物理下册主要学习电学、磁学,带有一部分和电磁学有关的信息传递知识。本册共分五章。第六章电压和电阻第七章欧姆定律第八章电功率第九章
本文标题:高一物理教学计划(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98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