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参考资料,少熬夜!高二物理教案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高二物理教案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高二物理教案【第一篇】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互感和自感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学习它们的重要性在于他们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同时对自感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也加深了对电磁感应产生条件的理解。2学情分析互感现象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第一个成功试验就是互感现象。学生前面探究感应电流条件中也做过类似的试验,已有感性认识。教学要求是知道互感现象。因此教学中教师可做些有趣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成因分析,明确尽管两个线圈之间并没有导线连接,却可以使能量由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这就是互感现象自感现象学生从前面学习的中知道当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些结论都是通过实验观察得到的,没有理论证明。但同学们观察到的实验都是外界的磁场引起的回路磁通量的变化,善于动脑筋的同学就会产生这样的思考:当变化的电流通过自身线圈,使自身回路产生磁通量的变化,会不会在自己的回路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呢所以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上产生的必然探求欲望,教师应抓住这一点。设计探究性课例。自感电动势对电流变化所起的“阻碍”作用,以及自感电动势方向的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教师应通过理论探究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为使效果明显,本人特自制教学仪器。3教学设计思路为突出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在技术、社会领域的应用,本人设计了让学生体验自感触电,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估算自己的触电电压约150V使学生有真实感。学生分组实验,模拟利用自感点火,使学生知道物理知识的价值。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以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2能够通过电磁感应的有关规律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成因,并能利用自感知识解释自感现象。参考资料,少熬夜!3了解自感电动势的计算式,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4初步了解磁场具有能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人体自感实验,增强学生的体验真实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2通过理论探究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体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兴趣。2理解互感和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让学生感悟特殊现象中有它的普遍规律,而普遍规律中包含了特殊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根据上述分析与思路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三、重难点重点:1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2自感电动势的方向3自感现象的应用难点:自感电动势对电流的变化进行阻碍的认识。四、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学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主要程序是:猜想→假设→理论探究科学预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五、学法指导课前提出问题,让学生提前思考,见后。六、课时分配:2课时本课时只学习第一课时。七、教学媒体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互感变压器自制自感现象演示仪干电池mp3音箱变压器小线圈小灯泡导线若干,学生用8人一组:带铁芯的线圈抽掉打火装置的打火机干电池6V电键导线等。高二物理教案全套【第二篇】教学目标:1、通过类比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2、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的符号,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会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和正确读数。3、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参考资料,少熬夜!重点、难点:本节课重点是电流的概念、单位、电流表的使用;难点是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教学准备:演示用器材:教学电流表一只、学生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两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电流表活动挂图。学生用器材:学生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电流是什么?①复习提问:电流是如何形成的?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②引入新课:电流不但有方向,而且有大小,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电流的大小。(板书课题)③教师提问: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怎样判断导体中电流的大小?④教师讲解:水管中的水,向一定方向流动,形成“水流”,与此类似,导体中的电荷向一定方向移动,就会形成电流。电流同水流一样也有大小,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的量来表示电流的强弱。板书:电流。⑤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了解常见电器的电流大小,并选择其中几个进行单位换算。回忆,回答思考、回答认真听讲、领会阅读、思考电流定义的引出不必太复杂,用水流类比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接受。二、怎样使用电流表?①教师展示电流表实物,告知学生通常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电流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A。②让学生观察学生用电流表,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回答教材P72探究电流表的使用方法⑴—⑸条。③教师检查探究结果,然后利用电流表活动挂图再次演示电流表的读数。④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把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呢?⑤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电流表使用说明”和观察教材P73图13—36,了解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⑥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电流表的连接,并画出相应的电流图,教师巡视指导。⑦教师组织学生归纳总结电流表的连接然后进行示范,强调注意事项。观察、讨论、回答观察、回答阅读、思考动手实验观察鼓励学生多动手连接电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三、让学生小结依据目标小结巩固练习: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P77,开放性作业1—3题。完成练习,矫对答案作业。参考资料,少熬夜!高二物理课教学设计案例【第三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电场强度定义式的含义2、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并应用这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在电场中的不同点,电场力F与电荷电量q的比例关系,使学生理解比值F/q反映的是电场的强弱,即电场强度的概念;知道电场叠加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电场问题的一般方法。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难点:对电场概念的理解、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流程(-)复习回顾——旧知铺垫1、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l)真空(无其它介质);(2)点电荷(其间距r带电体尺寸L)——非接触力。2、列举:(l)磁体间——磁力;(2)质点间一一万有引力。经类比、推理,得: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电荷周围产生电场,电场反过来又对置于其中的电荷施加力的作用)引出电场、电场力两个概念。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电场问题,以及为描述电场而要引入的另一个崭新的物理量——电场强度。(二)新课教学1、电场(l)电场基本性质:电场客观存在于任何电荷周围,正是电荷周围存在的这个电场才对引入的其它电荷施加力的作用。(2)电场基本属性:电场源于物质(电荷),又对物质(电荷)施力。再根据“力是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客观真观,毫无疑问,电场是一种物质。(3)电场基本特征:非实体、特殊态——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人体各种感官均无直接感觉)。电场是一种由非实体粒子所组成的具有特殊形态的物质。参考资料,少熬夜!自然界中的物质仅有两种存在的形态,一种是以固、液、气等普通形态存在的实体物质;而另一种,就是以特殊形态存在的非实体物质——场物质。(4)电场的检验方法(由类比法推理而得):无论物质处于什么形态,我们都可以通过一定手段去感知它的存在,只是感知方式或使用工具不同而已,例如:①生物学中动植物的体系胞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利用其放大作用)来观察。②化学中的某些气体可以通过人体的感官来感知(氯气——色觉,氨气——嗅觉)③生活中电视塔发射的电磁波可以通过电视接收机(转换为音像信号)来感知。④物理学中磁体周围的磁场可以通过放入其中的小磁针来检验(磁场对场内小磁针有力作用——磁场的力性)。⑤物理学中电荷周围的电场可以通过放入其中的检验电荷来检验(电场对场内的电荷有力作用——电场的力性)。2、电场强度(l)模拟实验:下面以点电荷Q(场源电荷)形成的电场为例,探讨一下检验电荷q在到Q距离(用r表示)不同的位置(场点)所受电场力F有何不同。实验结论:通过观察与分析可以得出,同一个检验电荷在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的不同位置所受电场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同。因为这个电场力是同一个电场给同一个检验电荷的,所以,场源电荷周围不同位置的电场有强弱之分和方向之别;电场中同一位置,不同电荷所受电场力也不同,但是,电场力与检验电荷的电荷量之比却是一个不变的常量。前者引出电场强度概念;后者点明场强与检验电荷无关,而只由电场本身性质决定(电场强度的定义方案也由此而得)。(2)电场强度(简称“场强”):①定义: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和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符号E表示。②定义式:E=F/q③单位:N/C④电场强度是矢量同一检验电荷在电场中不同的点所受电场力方向不同,因此,场强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用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表征场强方向比较恰当,但是,正、负检验电荷在电场中同一点所受电场力方向参考资料,少熬夜!不同且截然相反,怎么来定义场强方向呢?回顾定义磁场方向时,检验小磁针静止时N、S极所指方向也是相反的,人为规定:小磁针N极指向为磁场方向,这是人们的一种习惯。电场强度方向的定义也是如此。即规定正的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方向为场强方向。⑤定义模式:比值法3、比值法定义物理量(l)原则:被定义量与定义用量无关。(2)应用举例(学生活动):速度v=s/t。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位移。v大→运动得快。密度ρ=m/V。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质量。ρ大→质量密集。加速度a=△v/t。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a大→速度变化快。电阻R=U/I。因果倒置,但已习惯。R大→阻电性强。场强E=F/q。单位电荷量所受电场力。E大→电场越强。4、点电荷的电场一—场强定义式的应用(l)公式推导:(2)场强特征:①大小:近强远弱,同心球面上名点,场强值相等②方向:正电荷周围的场强方向一发散;(3)决定因素:①大小:由杨源电荷的电荷量Q以及场原电荷到场点之距r“全权”决定,而与检验电荷的电荷量q的大小及其存在与否无关。②方向:由场源电荷电性决定。例:一点电荷Q=×10-8C,在距此点电荷30cm处,该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的场强是多少?5、电场强度的叠加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例:如图所示,要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Q1=×10-8C和Q2=-×10-8C,它们相距求电场中A点的场强。A点与两个点电荷的距离r相等,r=。(四)课堂小结1、对比法推知电场的存在,比值法定义电场的强度。2、电荷间相互作用形式与本质之区别(l)形式上:电荷对电荷的作用——非接触力。(2)本质上:电场对电荷的作用——接触力。(受参考资料,少熬夜!电场力作用的电荷肯定处于电场中)3、场强几种表达式的对比(l)E=F/q——定义式,适用于任意电场。(2)——决定式,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高二物理教学设计【第四篇】教学目标1、了解电流的磁场,理解磁感应强度、磁力线、磁通、磁导率、磁场强度磁导率等概念。2、理解磁场的几个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掌握通电直导线和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方向的判断方法。4、培养学生关注细节,认真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1、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导率和磁场强度的概念。2、电流的磁效应及安培定则的应用。教学难点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教学方法利用课堂实验对磁体的磁场、通电导体的磁场进行演示、讲解。学时安排1、导入和实验演示20分钟。2、奥斯特的故事引出电流的磁效应20分钟。3、磁场的基本物理量30。4、总结和习题练习10分钟。课外作业结合本节课知识,搜集生活中电流磁效应的具体实例并进行分享。教学过程任务引入:1、初中咱们学过磁,大家回忆一下,磁体分几个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什么样的?2、磁极之间不接触而会有作
本文标题:高二物理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982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