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二年级化学精编教案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高二年级化学精编教案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高二年级化学精编教案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高二化学的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乙炔的重要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2、使学生了解炔烃的结构特征、通式和主要的性质;教学重点乙炔的结构和主要性质。教学难点乙炔分子的三键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教学方法1、通过制作乙炔的球棍模型认识乙炔分子的碳碳叁键结构;2、实验验证乙炔的化学性质;3、类比、分析得出炔烃的结构特征、通式和主要性质。教学过程前面我们将C2H6分子的球棍模型中去掉两个氢原子小球,在碳碳原子之间又连了一根小棍,得到了乙烯的含双键的共平面结构,现在如果通过反应使C2H4分子中再失去两个氢原子,得到的这种C2H2分子的球棍模型。碳碳原子以叁键形式结合。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在一条直线上。这个分子就是乙炔分子。在该分子里两个碳原子之间有3个共用电子对,即以叁键形式结合,据此,请大家写出乙炔分子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按要求书写乙炔分子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并由一名学生上前板演:一、乙炔分子的结构和组成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C2H2H—C≡C—H乙炔分子的比例模型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CaC2+2H2OC2H2↑+Ca(OH)2乙炔可以通过电石和水反应得到。实验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投影显示]实验室制乙炔的几点说明:①实验装置在使用前要先检验气密性,只有气密性参考资料,少熬夜!合格才能使用;②盛电石的试剂瓶要及时密封,严防电石吸水而失效;③取电石要用镊子夹取,切忌用手拿电石;④作为反应容器的烧瓶在使用前要进行干燥处理;⑤向烧瓶里加入电石时,要使电石沿烧瓶内壁慢慢滑下,严防让电石打破烧瓶;⑥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向烧瓶里加水时要使水逐滴慢慢地滴下,当乙炔气流达到所需要求时,要及时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停止加水;电石是固体,水是液体,且二者很易发生反应生成C2H2气体。很显然C2H2的生成符合固、液,且不加热制气体型的特点,那是不是说就可以用启普发生器或简易的启普发生器来制取乙炔呢?⑦实验室中不可用启普发生器或具有启普发生器原理的实验装置作制备乙炔气体的实验装置。主要原因是:a反应剧烈,难以控制。b当关闭启普发生器导气管上的活塞使液态水和电石固体分离后,电石与水蒸气的反应还在进行,不能达到关之即停的目的。c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启普发生器是厚玻璃仪器,容易因受热不均而炸裂。d生成物Ca(OH)2微溶于水,易形成糊状泡沫,堵塞导气管与球形漏斗。该如何收集乙炔气呢?乙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与空气比较接近,还是用排水法合适。熟悉和体会有关乙炔气体制备的注意事项及收集方法,并由两名学生上前按教材图5—14乙炔的制取装置图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将电石用镊子小心地夹取沿平底烧瓶内壁缓慢滑下,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水一滴一滴地缓慢滴下,排空气后,用排水法收集乙炔气于一大试管中。由几个学生代表嗅闻所制乙炔气的气味。请大家根据乙炔分子的结构和所收集的乙炔气来总结乙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三、乙炔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ρ=/L、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实际上纯的乙炔气是没有气味的,大家之所以闻到特殊难闻的臭味是由于一般所制备得到的乙炔气中常含有PH3、H2S等杂质造成的。根据乙炔、乙烯和乙烷的分子结构特点,预测乙炔参考资料,少熬夜!该有哪些化学性质?[小组讨论]乙烷分子中两个碳原子的价键达到饱和,所以其化学性质稳定;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而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易被打开,所以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乙炔分子中两个碳原子以叁键形式结合,碳原子也不饱和,因此也应该不稳定,也应能发生加成反应等。大家所推测的究竟合理不合理,下边我们来予以验证。[演示实验5—7](由两名学生操作)将原反应装置中导气管换成带玻璃尖嘴的导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水缓慢滴下,排空气,先用试管收集一些乙炔气验纯,之后用火柴将符合点燃纯度要求的乙炔气体按教材图5—14所示的方法点燃。观察现象:点燃条件下,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而伴有浓烈的黑烟。乙炔可以燃烧,产物为H2O和CO2,在相同条件下与乙烯相比,乙炔燃烧的更不充分,因为碳原子的质量分数乙炔比乙烯更高,碳没有得到充分燃烧而致。(补充说明)乙炔燃烧时可放出大量的热,如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氧炔焰温度可达3000℃以上,因此可用氧炔焰来焊接和切割金属。2。乙炔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a、燃烧2CH≡CH+5O24CO2+2H2O检验其能否被酸性KMnO4溶液所氧化。[演示实验5—8](另外两名学生操作)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水缓慢滴下,将生成的乙炔气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观察现象:片刻后,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由此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乙炔气体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前边的学习中提到由电石制得的乙炔气体中往往会含有硫化氢、磷化氢等杂质,这些杂质也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实验中如何避免杂质气体的'干扰?可以将乙炔气先通过装有NaOH溶液(或CuSO4溶液)的洗气瓶而将杂质除去。b、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演示实验5—9]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水缓慢滴下,将生成的乙炔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现象:溴的四氯化碳中溴的颜色逐渐褪去。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可以反应且生成无色物质,那么它们之间的反应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从时间上来看是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迅参考资料,少熬夜!速还是乙炔与之褪色迅速?(回答)乙烯褪色比乙炔的迅速。这说明了什么事实?乙炔的叁键比乙烯的双键稳定。应注意乙炔和溴的加成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可表示如下:(2)加成反应乙炔除了和溴可发生加成反应外,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与氢气、氯化氢等发生加成反应。高二化学优秀教学设计【第二篇】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本节的知识顺序是: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二、说目标•1.认知目标•①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②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③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④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2.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3.德育目标•运用教材(如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但电解质的强弱不以溶液导电能力大小划分;导电能力弱的溶液不一定是弱电解质溶液)对学生适时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教育。三、说重点、难点•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强、弱电解质的理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理解及有关概念、理论和应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不是物质本质上的分类。决定电解质强弱的因素复杂,教材仅仅是从电离程度不同加以区分。因此,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参考资料,少熬夜!掌握是本节的难点。为突出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有:•①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效果,强化对学习重点的感性认识,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在不断辨别中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探究。•③通过列表类比和设计重、难点习题等,达到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说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教学程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实验研究→引导分析→引导归纳→巩固练习学习程序:明确问题→实验研究→分析现象→形成概念→理解应用教学过程[提问]同学们在家自己想办法确定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思考为什么能导电?NaCl固体、NaCl溶液、蔗糖固体、蔗糖溶液、酒精溶液、食醋、铁丝、铜丝。[演示]HCl气体、HCl水溶液(盐酸)导电性[小结]①铁丝、铜丝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②盐酸、食醋、NaCl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追问]在盐酸、食醋、NaCl溶液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演示]NaCl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过程(fiash模拟)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参考资料,少熬夜!•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S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溶液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SO2能导电是因S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SO3,H2SO3能够电离而非SO2本身电离。所以SO2不是电解质。[电解质定义可改为]: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直接电离)导电的化合物[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类比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导电能力不同。)•[演示实验1—1]观察: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结果。[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讲述]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ll;溶液的温度•当溶液体积、浓度、温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二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写出电离方程式)•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归纳]强、弱电解质的比较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完全部分溶液里粒子水合离子分子、水合离子同条件下导电性强弱物质类别参考资料,少熬夜!强碱、强酸、大多数盐弱碱、弱酸、水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某此共价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大多数盐大多数盐中学见到的盐都是[讨论]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CH3COOH易溶,是否属强电解质?[小结]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CH3COOH体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布置作业]复习、预习高二化学教学设计【第三篇】一、学习目标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三、设计思路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
本文标题:高二年级化学精编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988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