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枣核》公开课教案(实用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枣核》公开课教案(实用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枣核》公开课教案(实用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枣核教案1一、预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积累字词。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二、旧知铺垫1、乡土情结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炎黄子孙历来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又往往集中表现为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山川、草木、人物,故乡的一切,总是始终萦绕在心头。过去,有些准备漂洋过海谋生的人在背井离乡时,总要怀揣一把“乡井土”,并永生永世珍藏起来。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有生之伦,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鸟恋旧林,鱼思故渊,胡马依北风,狐死必首丘,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有一种聊以慰情的迷信,还以为人在百年之后,阴间有个望乡台,好让死者的幽灵在月明之夜,登台望一望阳世的亲人。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输将,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2、作者简介萧乾(1910---1999),原名萧秉乾,蒙古族,著名作家、翻译家和记者。1910年生于北京,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先后主编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公报·文艺》并兼任旅行记者。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篱下集》《栗子》等,译作有《好兵帅克》《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等,此外,还出版过多种英文著作。1999年2月11日卒于北京。三、整体感知1、字词积累,注记拼音。蹊跷嫣红倘若山坳掀启镶嵌玛瑙草坪萧乾厂甸参考资料,少熬夜!2、火眼金睛,辨识字音。(1)踏访踏实(2)殷实殷红(3)核桃枣核(4)劈柴劈头盖脸(5)荷花负荷(6)匀称名称3、通读课文,畅谈收获。(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2)你是如何理解题目“枣核”的?(3)文章围绕“枣核”都写了哪些事?请你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课文的行文思路。4、自主展示在阅读中,你有什么收获或疑问?写在下面与同桌分享。四、尝试练习根据你的阅读印象,请你独立、快速完成《练习册》第六课一至六题,然后小组内交流。五、归纳疑点《枣核》是1篇朴实中见深情,平淡中显奇妙的华人思乡文章。读完后必会引发你对“思乡”的深刻理解,那么,请你把你对乡思的认识和关于乡思的诗词写下来。你对乡思的认识:你积累的关于乡思的诗句: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王建《杂曲歌辞·辽东行》)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枣核教案2教学重点1.理解海外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认识这种感情是人类的一种崇高情感。2.借助于上下文推断词语的意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由《我的中国心》导入。教师:上一学期我们一起学习了《歌词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国心》,大家还记得吗?这首歌很多同学应该都会唱的,会唱的同学一起来试试啊(全班齐唱)这首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明确:(学生回答后强调)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感情。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会磨灭他的这种思参考资料,少熬夜!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板书:课题,作者)二、熟悉课文,认字识词。1.教师:请同学朗读这篇课文。2.教师:正音(学生回答)三、理清课文线索、结构。1.教师: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学生再默读课文后回答]明确:课文中有三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这三处分别是:第一段,带枣核;第三段、托(枣核)在掌心;第七段,种枣树。[板书:带枣核、托在掌心、种枣树]由此可见,“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索枣核、得枣核、话枣核、议枣核)四、分析思乡的心理活动。1.教师: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这位友人想在自己的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2.教师:那么我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呢?(齐读第七自然段后找关键字词、句)明确:第七自然段中“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等词语就集中表达了这种思乡之情。[板书: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枣树]3.教师:除了这些词、句外,课文前几段中还有没有表达这种思乡之情的词语?殷切(第三段)劈头(第七段)(引导学生体会)4.教师小结:通过老人这番朴实的话语,通过作者这些朴实的描写,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老人在想家了。真是:朴实的话语,浓浓的乡情。[板书:抒发殷殷思乡之情]五、分析思乡的表达方式。1.教师: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哪些或者因为探亲、旅游等原因而离开过家的?(调动学生去体验老人的感情)离开家后,时间稍长一点,会有什么感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学生自由讨论、发言)2.教师:我们看看这位老人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他做了些什么?他还急切地想做什么?参考资料,少熬夜!(学生齐读8——10段后讨论)3.教师:(学生回答后归纳)这位老人亲手栽了垂杨柳、种了睡莲、堆叠了假山,还想再种下枣树。[板书:栽杨柳、种睡莲、堆假山、种枣树]4.教师:我不知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老人把垂柳栽在什么地方?睡莲池修在什么位置?北海是怎样堆叠起来的?明确:垂柳——花园的台阶两旁睡莲池——草坪中央北海——挑选、买下、拉回、堆砌5.教师小结: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而且老人已到了风烛残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明确: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板书:寄托切切思乡之意]六.总结枣核教案3[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积累“折、涨”2个多音字。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朋友(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他只有一个枣核那么小,他的名字叫“枣核”。别看他人长得小,但是非常聪明勇敢。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新朋友的故事。(板书课题:枣核)二、品读课文,交流感受(一)明确初读要求。(课件出示)1、默读课文,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山脚下一户人家生了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取名“枣核”,枣核不但勤快,也很聪明。有一年大旱,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枣核帮人们牵回了牛、驴,还参考资料,少熬夜!戏弄了县官。)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让你觉得最有意思。从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4、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将你认为有意思的部分复述一遍。5、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二)全班交流,各抒己见。1、交流一:枣核出生,爹娘发愁。(1)枣核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生的?(2)枣核出生后,爹娘的心情怎样?(3)面对爹娘的发愁,枣核是怎么说的?从他的话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有志向)(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迫切希望——欢喜、激动的心情变化)2、交流二:枣核干活勤快,学了很多本领。(1)“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邻居们会怎样夸枣核?枣核的爹娘又会怎样说?(学生各抒己见)(2)对枣核学会的这些本领你有什么看法?(学生各抒己见)(3)教师小结:同学们,故事发生在古时候,那时候没有高科技产物,人们用人力、牛马驴等畜力拉犁种地。枣核这样的山村孩子能学到那么多本领,真的很了不起。(指导朗读,读出对枣核的赞美和敬佩)3、交流三:枣核帮大家牵回牛、驴。(1)快速浏览课文第4—7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什么。(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师小结:有一年大旱,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枣核靠自己的本领,折腾得衙役们筋疲力尽,困倦地睡着了。枣核趁机把乡亲们的牛、驴牵回了村子。从中可以看出枣核是个不畏权贵、善良、为乡亲们着想的孩子。(2)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枣核的赞美、崇敬之情。4、交流四:枣核戏弄县官。(1)快速浏览课文第8—1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枣核戏弄了县官,表现了枣核超人的胆识、超强的本领和无穷的智慧。)(2)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枣核的赞美、崇敬。5、举手自荐,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6、集体交流、点评。参考资料,少熬夜!三、拓展交流,练习续编同学们都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让老师听得津津有味,枣核戏弄县官会有怎样的结局呢?发挥想象说一说吧![教学板书]枣核出生,爹娘发愁。枣核干活勤快,学了很多本领。枣核帮大家牵回牛、驴。枣核戏弄县官。聪明勇敢[教学反思]教学时,我首先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结构和主要情节,以便学生以此为导向,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故事,从而加深学生对民间故事的阅读、探究的兴趣。语文课堂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创作欲望,我想这节课就能完成教学目标了。
本文标题:《枣核》公开课教案(实用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008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