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热选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初二下册语文教案【热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二下册语文教案【热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初二下册语文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品味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学习重点)。3、了解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4、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学习难点)。教学方法:读议展点练一.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要求:记住作者。(2)掌握下列字词。要求:读准、会写、会用。争妍斗艳奇崛枯瘠陆离犀利玛瑙忍俊不禁丰腴唾津潜溢罍盎然匀称(3)搜集与石榴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对石榴的认识二.赏析王安石《梅花》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工作。诗歌《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描写对象)凌寒独自开。(特定环境)遥知不是雪,(精神品质)为有暗香来。(精神品质)注:凌寒:冒着严寒。遥:远远的。为: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三.自学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思考:文中说“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你认为石榴树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呢?2、思考:作者是怎样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来的?四.精读:品味语言体会思想1、思考:文章第二部分怎样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课文描写石榴特征,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凝练,你最喜欢哪些语句?说一下自己的理由。2、思考:写物是为了言志,作者托什么物言什么志?(选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一句话,读一读,议一议。)五.质疑(1.小组交流:质疑解疑2.全班交流:解决组内存在的问题)参考资料,少熬夜!思考:作者说石榴花是“夏天的心脏”为什么?(解决本文的难点问题)。六.仿写: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初二下册语文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结构,了解写作手法。2、学会按恰当的顺序来写说明文。教学重点、难点理清文章结构,了解写作手法。学会按恰当的顺序来写说明文。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卡片等。设计思路教学本文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巧妙地设计题目引导学生自学。文章不但科学地解释了花“红”的原因,且按恰当的顺序来写,通过巧妙过渡,使文章严谨完美,教学本课要让学生整体地把握课文,领悟作者有条理地构结文章的写法。教学时数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自然的花,万紫千红,争奇斗妍。同学们,当你漫步花园,尽情享受着春之兰,夏之荷,秋之菊,冬之梅赐给你的绚丽、芬芳时,你可曾想过:这些花为什么这样红?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说明花的颜色及其变化规律的事理说明文,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板书课题及作者。)二、自主学习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1。)1、有感情地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2、文章题目原是一句歌词,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来做题目有哪些好处?3、划分文章段落,理清结构。4、第2—6自然段、第7——lO自然段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是从哪几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参考资料,少熬夜!5、本文语言准确严密,你能从文中试举几例来分析吗?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四、反馈交流1、解释下列词语。(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三棱(léng)镜裸(luǒ)子虞(yú)美人蕊(ruǐ)(指名读和解释,有错误的让其他同学纠正。)2、文章题目原是一句歌词,用了什么修辞?用来做题目有哪些好处?明确:(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提出问题,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每一方面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了艺术情趣。)3、划分文章部分,理清结构。明确:(按设疑——解释——总结的方式安排材料。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提出说明中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二部分(第2一10段):从不同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三部分(第1l段):概括花红的原因,总结全文。)4、第2—6自然段、第7一lO自然段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明确:(所谓事理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事物的本质特点,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揭示出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文章。这类说明文,主要是阐释所要说的“理”,而要阐释这个“理”,就要安排好释理的顺序,按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以逻辑顺序行文就成了事理说明文的一大特点。)(第2—6自然段采用逻辑顺序。从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7~lO自然段采用时间顺序,从进化观点、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5、本文语言准确严密,你能从文中试举几例来分析吗?(只要学生能分析一点即可。)参考资料,少熬夜!(如第四段说明白花细胞液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会引起花色由白变红,“有些”限制“白花”,表示不是所有的白花都会引起花色的变色;“特殊”修饰“例子”,表示添色木芙蓉是极个别的;“一般”修饰“花”,表示特殊情况除外等等。)6、研读赏析倒数第二段。(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①本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哪几种?②本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③本段列举牡丹、大丽花、虞美人三个典型事例,从那几个方面将自然生长的花同人工培育的花进行比较,突出了选择的显著成就。④本段的说明结构是怎样的?(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明确:(①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②人工选择在加速花色变化过程中的作用。③时间长短、形状色泽、品种优劣。④总——分的结构。)五、梳理巩固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六、拓展训练(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没有时间可不必进行。)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七、布置作业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板书设计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设疑、解释、总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1)内部原因(分)①物质基础②物理原理③生理需要④进化观点(2)外部因素①自然选择②人工选择(总)大自然的杰作和人工培育的结果。参考资料,少熬夜!初二下册语文教案【第三篇】目标定向1、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教学重点1、托物寓意的写法。2、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入境生趣1、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荐。他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吗?有一匹千里马,已过拉车年龄。有一天,它拉着盐车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盖弯屈,尾巴下垂,皮肤溃烂,汗水四溅,它实在拉不动了。这时伯乐遇上了它,爱怜地抚摸它,为它哭泣,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马俯身喷气,仰头嘶鸣,声音直冲云霄。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让我像千里马一样,为您仰天嘶鸣吗?”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现在,我们一块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2、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要求提拔重用。很可惜有着“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nìng(奸邪谄媚的人)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3、介绍文体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参考资料,少熬夜!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二、自学生疑,正音正字祇(zhǐ)骈(pián)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其真无马邪(yé)教师可带领同学多读几遍,结合课文内容讲清意思,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三、学习释疑,感知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最好能集体朗读,让更多的同学得到训练。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得要响亮、流畅、沉稳。朗读提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四、点难拨疑,推究文理1、教师提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⑴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⑵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课文中作者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为了强调了什么?强调了伯乐的重要──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⑶第二段说明了什么?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初二下册语文教案【第四篇】教学目的1.学习作者用真正的北京口语(京白)介绍回荡在京城胡同小巷中的叫卖声。2.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教学重点、难点1.生动幽默的语言。2.结构安排独特。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招徕(1ai2)铁铉(xuan4)囿于(you4)隔阂(he2)饽饽(bo1)秫秸(shu2jie1)商贩(fan4)吹嘘(xu1)吆喝(yao1·he)小钹(bo1)荸荠(bi2qi2)2.解释下列词语。招徕:招揽。饽饽:馒头或其他面食,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秆。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囿于:局限于;拘泥于。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二、导人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但听一听萧乾的,依旧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教师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播放一些街头叫卖的吆喝声,增加学生的听觉、视觉方面对“吆喝”的了解。作者简介: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在作者看来,北京小贩货郎的叫卖声简直就是一种“戏剧性”的艺术。作者介绍了从白天的叫卖声到夜晚的叫卖声,从卖吃食的、放留声机的,到乞讨的,还有参考资料,少熬夜!富有四季特色的叫卖声等等,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愉悦和怀想。(二)理清文章思路。明确:全文共14自然段。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至3段),总写旧北京城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而发出的种种音响。第二部分(第4至10段),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第三部分(第11至
本文标题:初二下册语文教案【热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065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