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愚公移山教案精编3篇
写作好帮手1/14愚公移山教案精编3篇【导读】这篇文档“愚公移山教案精编3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德育目标1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2学习目标:1、流畅地朗读课文。2、正确理解有关实词、虚词的含义。3、分析人物形象,明确故事寓意。教学重点难点:1、明确故事寓意。2、生动的人物对话描写的作用。3、“愚公移山”的现实意义。教学设想:通过朗读和思维训练来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让学写作好帮手2/14生在泛读感知、品读感悟、研读迁移中,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导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愚公移山》这篇课文。课前我们已对课文进行了疏通,下面检查字词学习情况。教师出示小黑板: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一厝朔东。()(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汝心之固。()(4)且焉置土石。)二、诵读课文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2、学生分小组朗读。三、教读新课(一)初步理清“人”和“事”。教师导语:现在由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来问大家,看看大家对课文究竟理解得怎么样。1、提问:这则寓言一共写了哪些人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愚公、其妻、其子孙、遗男、智叟。2、提问:老愚公有多大年纪了?智叟是个年轻人写作好帮手3/14吗?那个“遗男”姓什么?有几岁了?他去移山,他的爸爸肯吗?教师引导明确下列词语的含义,学生讨论回答:年且九十——且,将。智叟——叟,老头。京城氏——氏,姓;京城氏,姓京城的。始龀——龀,齿旁,小孩换牙;始龀,七八岁。孀妻有遗男——那孩子的爸爸死了,他母亲是“寡妇”,他自己是“孤儿”。“遗男”是生下来以前就死了父亲的孩子。3、提问:再请大家计算一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回答:“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一句:本句省主语“愚公”;“荷担者三夫”即“三个能挑担的男子(子孙)”。全句意思是“愚公就率领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去扔掉)”。《愚公移山》优秀教案3总体思路设计一、预习准备阶段(早自习读)1、10分钟掌握作品出处,解决生字词,达到顺读全文;写作好帮手4/142、10分钟后让一至二名学生试读,其它同学听后帮助纠错;3、10分钟了解文章大意,将小组疑难问题在前后黑板上写出,班内共同解决;4、15分钟争取背过文章第三段,先完成的到侧面黑板上去写;二、预习课(一课时)1、10分钟内,早自习没写课文背诵的同学到侧黑板上去写;2、与此同时,前三个组在前黑板上分工写一二段译文,后三个组在后黑板上分工写三四段的译文,写完后互看互改;3、5分钟让侧黑板完成的同学看前后黑板上的译文,前后黑板上完成的同学到侧黑板纠错;4、20分钟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研读课文,做好预习笔记;5、10分钟排演课本剧,交流预习收获,交换整理预习笔记;三、展示课(一课时)1、10分钟科代表在侧黑板检测AB组同学重点注释,其它同学在前后黑板写与本课有关的展示内容;2、5分钟教师点评,学生在小组内进一步准备展写作好帮手5/14示内容;3、20分钟学生自由展示;4、5分钟教师总结或学生概括本节收获;第一课时预习课一、速读(注重文言文的第一感知,作好圈点)1、了解文章出处列御寇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郑国人措施:查找工具书,了解即可ke2、解决生字读音惩山北之塞()魁()父箕()畚()穷匮()孀()妻冀()州始龀()一厝雍()南措施:结合课下注释,查找工具书,可采用板示的形式。二、细读(掌握文章的大体意思,解决个别疑难)1、解词疑难例举方()七百里以()君之力笑而止()之曰河阳()之北达于汉阴()2、译句例举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写作好帮手6/14③甚矣,汝之不惠④其如土石何?措施: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讨后,将问题写在黑板上,共同解决。3、学生翻译(随堂检测)三、研读(文本分析,总体把握)1、复述故事2、了解结构第一部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第二部分:写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人的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第三部分:写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第四部分:写愚公的愿望得以实现。3、结合语句分析愚公、智叟形象。措施:以上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整理在预习笔记上。4、写作特色①通过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可在后面的课本剧中体会)②语言生动形象如”跳”既写出了小孩子那种高兴的神态,又侧面写出移山的行动得到了人们的支持,说明移山是广大人写作好帮手7/14民的愿望;”笑”把智叟对愚公的讥笑神态表现的淋漓尽致;”献疑”说明其妻对愚公的关心和支持。③对比手法如愚公智叟命名的对比,二者对移山态度的对比;京城氏之子与智叟态度的对比等等措施:本文的写作特色部分,教师应做好相应的预习指导;也可将研读部分分到六个小组去重点研究,以提高预习的效率。四、创读(独特感悟,情感展示)1、排演课本剧2、多角度深入分析故事的寓意教师储备思路:①人定胜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②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③志当存高远;④躬亲实践,莫纸上谈兵;⑤少说多做;⑥心诚则灵;⑦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要想成功,⑧敢于迎接挑战;⑨除了奋斗,别无选择;写作好帮手8/14⑩团结就是力量;3、提出质疑:当今社会我们还要不要像愚公学习?措施:创读部分让学生从其中三项中选择其一,或排演,或质疑,或分析,但在预习笔记上都应有书面材料,如排演的导入语、结束语、质疑中阐述观点的论据,分析寓意的小写作。第二课时展示课一、课前检测措施:让各语文组长和科代表在侧黑板及外黑板抽测部分同学的重点字词;与此同时,组内其余同学可到前后黑板设计好自己的板面。二、导入新课措施:在多媒体上事先搜集《愚公移山》的歌曲,课前放给同学们听,形成浓厚的课堂氛围;教师可发动学生来设计导入语。三、准备展示措施:学生在组内进一步搞好合作,教师可稍做指导。四、文本及情感展示措施:教师做好展示指导及必要的点评,尽可能让学生先展示与文本有关的内容,后谈体会感想等。写作好帮手9/14五、教师知识储备(略)六、教师总结本课,做好对学生的育人工作。愚公移山(预习)课堂实录山东聊城杜郎口中学徐立峰(课前学生板示课题、课型及本节目标)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科代表导入:《愚公移山》是1篇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其中讲述了一个叫愚公的老头为了使自己出行方便,誓将太行王屋搬走而挖山不止,最后终于感动上天助其成功的故事。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兴趣了解它的内容,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师:请同学们看一下本节课的预习指导–生:(齐看黑板,争抢读出)1、速读:了解作者,圈点疑难;2、细读:疏通文意,讨论交流;3、研读:深入分析,总体把握;4、创读:独特感悟,情感生发。师:同学们不光能读出,而且要知道老师出示的目标有何用意。生:我认为老师还是想按原来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四部曲,即:读-译-析-诵来安排这节课的。写作好帮手10/14生:可是在老师出示的本节目标中没有”背诵”,因此我认为这节课不要先急于背过这篇文章。生:对,我认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是在通读顺译的基础上,完成对文章的品评赏析。生:我认为还应该再补充一点,就是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学文贵有所获”,我们应该在预习笔记上将自己的感悟及时的记录下来。(其他生默许)师:”得之以鱼不如得之以渔”刚才的几位同学能够将老师的预习设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说明这些同学不仅想学会知识,而且做到了会学知识,值得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先给同学们10分钟的时间,速读课文后,小组合作完成对于作者、作品的了解及字词疑难的解决,做到能够顺读本文。(同学们快速读文,5分钟后在小组内由组长分工分别查找工具书、教辅材料及其他资料,很多同学都是自己向组长主动要求)生:我和常璐来查找关于作者的简介。生:我和刘倩来查本作品的出处。组长:其余的几个名同学我们分开来查找本文的生字词。写作好帮手11/14(有学生先查到后,主动到黑板上去写,其他生做好记录)生(写):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列子》。生(写):《列子》全书共载134则,大部分属于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生(写):塞se(阻塞)sai(塞住)魁kui父遂sui荷he箕畚jibei孀shuang龀chen溃败匮乏反馈希冀双翼(有学生主动站到教室前面边写边说)生:我还了解到出自《列子》的一个成语:杞人忧天。讲的是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要崩塌下来将无处藏身,因此愁得觉也不睡,饭也不吃。后来就用这个成语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生:我还读过《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也出自《列子》,告诉我们片面看问题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作者情况并解决了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能够联系到多音字和形似字,这一点做得非常好,下面由同学们自由来读一读课文。生(抢先一步到教室前面):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写作好帮手12/14聚室而谋曰–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生:我来给刘晓同学纠正一个错误,应该是聚室而谋(mou)。刘晓:谢谢杨沙同学!生: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亡以应。生:张洁同学在读”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时断句不太准确。生:操蛇之神闻之–无陇断焉。(上课15分钟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试着疏通文意)师指导:我们在能够做到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还要知道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同学们可以先试着自己翻译,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的可以写在侧黑板上,但一定要注重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感知,落实到每一个字词,学会圈划勾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5分钟后教师集合各小组长分配不同任务)师:一至三组重点研究一二自然段,四至六组重点研究三四自然段,每位组长将完成的任务板示在各自的板面上,随后任意点名本组内的成员讲解给大家。(三位组长为一小组将分到的任务再细分,每组任务更加具体。各组由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去写本组的具体写作好帮手13/14内容,其他成员开始在一起研究一部分,教师在各组之间巡视,了解疑难)生(小组代表走到老师面前):老师,”甚矣,汝之不惠”是不是应该翻译为”你不聪明真是太厉害了”。师(走到该小组):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的原则,所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可以灵活一些,将其翻译为”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另外这句中的”甚”是形容词作谓语,放在主语前表强调,”之”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翻译。(先讨论完的同学到黑板上帮其他小组解决疑难,师5分钟后击掌示停,同学们自觉集中到教室前面位置)一组生: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生(边指边译):太行、王屋两座山纵横七百里,有万丈高。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生(强调重点):在这里”方”指长度,不指周长;生(补充):”河”在古时是黄河的专称。生:”阴””阳”用于表山水的位置时,”阳”指的是山南水北,”阴”指的是山北水南。生:我们不防这样来记,(加手势)假设把我们的教学楼看成是山的话,那么楼的南面能够被太阳照射,写作好帮手14/14故称为”阳&
本文标题:愚公移山教案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141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