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3篇医院2023年工作要点
医院2023年工作要点(3篇)目录1.医院2023年工作要点2.XX医院2023年工作要点(计划)3.中医院2023年工作计划1.医院2023年工作要点2023年工作总体思路:在市委、市和市卫计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指示精神,全面贯彻省市医改政策,坚持内涵提升主战略、内部改驱动战略和公益职能带动战略,围绕“巩固一个中心、建设三大基地、打造六大平台”发展战略,加强质量管控体系建设,推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信息化体系建设,推进院科层级管理、绩效薪酬分配、预算管理与成本核算,抢抓发展机遇,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力争使医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2023年主要任务目标:实现门诊量100万,住院病人万与去年持平,业务收入增长2%,次均费用增长控制在3%以下,药占比、耗占比分别较去年下降1%、2%,人员福利支出增加21%。一、以主动适应公立医院改主线,确定医院发展战略方向,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一)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2023年城市公立医院改全面推进,医改进入了深水区,面对医疗资源的调整,医改政策的持续发力,三级公立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要全面贯彻医改政策,积极应对分级诊疗、多点执业、两票制、三保整合和第三方绩效考核等医改变化带来的影响,认真落实医改各项举措,以远程会诊中心启用和影像云项目实施为契机,构建联通院内外的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同时积极申报成立由我院领办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区域病理诊断中心;推动医联体建设,探索建立区域紧密合作型分级诊疗模式,遴选县区医院、重点乡镇中心卫生院,通过建立专科协作组、医疗业务合作等不同形式,打通理顺分级诊疗通道,履行公益责任,让广大切切实实受益。(二)确定医院发展战略方向。全面贯彻省市医改政策,按照“巩固一个中心,建设三大基地,打造六大平台”的发展战略。以院部为中心,经营重点、发展亮点;打造东院区、河西分院和肿瘤中心三大基地,经营特色、差别发展,推进医院整体规模的提升;同时,着力打造六大基地,即全市医学毕业生教育平台、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区域病理诊断中心、区域危急重症诊断治疗中心和区域互联网+技术综合应用中心,进一步夯实我院作为全市区域医疗中心的实力和地位,确保医院在正确的轨道上安全运行。二、以深化医院精细化管理为核心,实施内部改驱动战略,全面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一)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启动等级医院复审准备,成立相关组织,按评审标准和要求开展等级医院复审迎评工作;全面开展“精细化管理提升年”活动,提高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的精细化水平。以预算管理为硬要求,推进精细管理的精细化;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推进绩效考核的精细化;以管控指标为准绳,推进成本控制的精细化;以临床需求为金标准,推进后勤管理的精细化;以文化建设为引领,推进行风建设的精细化。(二)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院科层级管理,切实把科主任领导下的科室民主管理体制落到实处,实现对科室的医疗业务、质量安全、成本控制、人力资源、学科建设、教学教研、绩效分配的统管理。落实科主任负责制,加强科主任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考核,把科室民主管理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对推进落实不好的科室要实行问责措施,与职务聘任和岗位配套绩效相兑现。二是落实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要求,完善岗位设置管理与人员聘用制度,推进备案编制管理和岗位设置,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做好西院区岗位设置及人才储备;推进好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利用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软件,建立医院各级各类人员专业技术档案,对全院所有人员的基本信息、技术信息、科研信息等方面全面收集。三是推进绩效分配改,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推进绩效考核的精细化,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体现工作量、技术、风险和岗位的指标体系,实行医护绩效分开。推动医院绩效二次分配指导意见的落实。引入DRGS和RBRVS绩效评价形式,探索建立新型绩效考核与分配办法。合理拉开临床、医技、门诊和职能后勤系统绩效差距,不断促进绩效分配的合理性。(三)全面实行预算管理和成本监控。按照医改要求,实行全院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严格预算执行,实现收入可实现,支出可控制;建立成本预算、核算、分析、控制、评价与考核的成本管理体系,将成本管控纳入绩效考核;通过医院数据综合平台实现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预算控制、成本核算等财务信息化管理,并逐步实现财务分析,全面预管理,风险控制,绩效考核等决策支持信息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经济运行管控,加强人均费用管理,运用经济杠杆等各种手段降低药品和卫生材料的比重,逐步建立以医疗服务收费为主的收入结构体系,促进医院收入结构合理和优化。(四)实施后勤、设备维修服务外包。实行后勤维修外包和医疗设备维保外包和水电气运营管理外包,全面提升医院后勤综合服务效率和保障能力。加强对保洁、电梯、空调、洗涤、配送、导诊、安保等外包项目的管理,逐月对外包服务进行考核评分;完善各项外包管理资料,建立管理档案;建立健全物流管理处采购、供应管理制度和流程,完成年度年度采购计划,加强大型设备效益分析,利用数字集成平台,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三、以迎接三甲医院复审为总要求,实施内涵提升主战略,全面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一)质量管理方面。按照质量标准化建设思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优化质量考核指标,建立实时医疗质量控制模式,对各环节进行实时、动态、有序控制管理。加强病历质控,通过质控系统监控和专家现场检查,实现运行病历质控全覆盖,开展月度优秀病案评选工作,加强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落实整改。结合护理强度、护理风险系数制定各临床科室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质量管理目标。(二)医务管理方面。全面推行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有序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强化基础医疗规范和操作规程,规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医疗技术管理,拓展医疗服务范围,提升腔镜技术、介入技术、肿瘤放疗、生物治疗技术应用水平。有序推进主诊医师负责制,实施科内病区间、学组间低年资主治和住院医师轮转计划。全面推行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以药占比、耗占比控制为重点,加强省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和耗材使用管理;大力推进MDT、日间病房和日间手术的实施和建设;加强手术分级管理,介入、腔镜、麻醉等准入分级管理和抗生素分级管理,加强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建设医疗安全防火墙。(三)护理管理方面。一是逐步试行护理垂直管理模式,推行护理岗位管理,实行全院护理人员的统层级管理模式,实现各层级护士的合理配备与动态调配。利用数据平台,完成病区护理工作量的信息化统计,为护理绩效精细化管理做好基础。二是继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全面推进“责任护士分管病人”工作模式,尝试推行“主诊/责任组”工作模式,完善门诊、住院、出院患者的护理服务流程改进,力争做到无缝隙护理服务;继续开展患者评选最满意护士活动与优秀护士、优秀护士长和优秀护理单元的系列评选活动。三是继续加强护理人员在职教育。完善护士层级认定、层级培训、层级使用管理,启动晋升主管护师前重症科室轮转培训工作,尝试建立护理管理培训课程,不断提升护理人员专科护理水平。(四)药学管理方面。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加大抗菌药物整治力度,试行药事“驾照式”管理,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动态监测,每月对抗菌药物处方及医嘱进行专项点评,继续抓好重点监控药品管理。重点监控销售排名前十名药品,对每月省重点监控药品的前三位药品的前三位开单医生处方进行点评,不合理使用者全院通报并与科室及个人绩效挂钩。筹建慢病药房,拓展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对儿科病区住院医嘱的覆盖。(五)院感管理方面。加强院感知识培训,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加强多部门联合管理,启用医院感染监测管理软件,发挥软件实现医院感染监测全面性、动态性和实时性;制定清洁用品集中处置实施方案,提高病区环境清洁消毒措施执行力和一床一巾的依从性;加强病原体送检和多重耐药菌监测管理,每季度组织一次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督查;深入推进我院手卫生管理,组织开展全市手卫生知识及技能大赛,提高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加强复用器械集中处置管理,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举办全市内镜、CSSD医院感染管理学术沙龙,实施院感专职人员临床轮转学习培训计划,促进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六)医保管理方面。运用信息手段,加强对临床科室的动态监控,严格执行智能审核规则规范收费,最大限度减少违规扣减数额,推进分片包科制度,做好事前服务、事中监控,事后奖惩。加强与各医保农合管理中心的联系沟通,争取有利政策、提高结款速度,维护医院权益。四、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实施公益职能带动战略,全面提升医院综合保障能力(一)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强数据集成平台应用,促进医院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及互联互通,发挥大数据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推动数据集成平台向临床科室的拓展应用,支撑临床科室的精细化管理。加强移动医疗、移动护理、手麻、院感管理等系统应用,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抓好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和全市医学影像云项目建设,开展好对下对上远程会诊工作,促进医院远程医学发展。推进西院区信息化建设,规划数据中心、云平台、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加快“银医通”项目建设,在综合支付、互联网支付、预约管理、号源池管理、自助服务等方面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推进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对接省市人口健康网和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通过业务互联、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综合支付等平台建设,支持医联体信息化应用。(二)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门诊部和住院部院长代表制度,坚持门诊早值班、门诊和窗口科室弹性值班等三项制度,建立职能科室工作人员志愿服务制度、员周末员奉献日活动,为患者提供连续性服务。做好患者短信问卷调查,提高客服回访质量;规范临床病区患者满意度回访,在临床科室加装客服软件系统终端,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整理分析,提高回访质量。完善分级转诊流程,积极应用“医联体分级诊疗云平台”,实现基层首诊、有序转诊、上下联动,方便患者就诊。根据群众就医需求,积极创造引导需求,开展特色医疗服务。建立整改督查机制,按照院部层级、职能科室层级、临床科室层级进行反馈,各科室落实整改。结合儿科楼搬迁,实施门急诊流程改变,优化急诊流程,合理调整门诊诊室,设立门诊集中采血中心和老专家门诊专区,方便患者就诊。(三)提升后勤保障能力。一是加强医院后勤物资、耗材管理,对能源使用浪费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合适措施降低能耗量。梳理能源网络,配备计量器具,建立能源管理平台。提升后勤保障水平,做到“四个确保”,确保设备正常维护保养、后勤物资供应及时到位、水电气正常供应、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二是加强餐厅质量改进,在做好糖尿病饮食基础上,积极推进治疗饮食包伙服务;引进临床营养宣教系统,实现重点科室人群床头移动宣教;开展营养会诊,规范营养查房和病历书写,加强肠内营养液配制管理;筹备开展营养协作门诊,筹备成立XX市营养学会。(四)做好健康管理工作。培育增强健康服务新产业,进一步完善健康管理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积极拓展健康体检业务,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进一步强化对外宣传,与市妇联合作做好市直女职工两癌筛查工作;积极开展糖尿病风险评估测定仪、脂肪肝测定仪、鹰眼全身扫描仪、遥控胶囊内镜系统等技术,申请全市放射人员职业病健康体检资质。计划全年体检人数同步增长10%,体检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20%。五、以学科及亚专科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六大平台,推进医教研水平再上新台阶(一)加强学科建设。以新一轮省市级重点学科申报为契机,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争取在重点学科的质量上有所突破。以多病区科室为重点,整合人力资源、病人资源,有序推动亚专科建设,形成科有特色,人有专长,打造医院优势学科群和技术品牌。加大科研力度,组织或与XX医科大学合作申报自然科学基金,力争实现零的突破;推进光华基金项目,遴选一批优质课题,实现一批科技成果;鼓励科技创新,开展院内科研课题立项,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与运用,全面提升专科建设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二)增强科研能力。鼓励临床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争取成功申报1项发明专利并予以推广;依托XX医科大学平台,组织或与XX
本文标题:3篇医院2023年工作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301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