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找骆驼教学设计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找骆驼教学设计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找骆驼教学设计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找骆驼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2、学习老人是如何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重点难点弄清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理解重点词句。课时安排:l课时导入新课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找骆驼》这课。(板书课题、齐读。)师: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一、明确目标,自主研读出示自学提示:(课件)(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二、解读测评,调整目标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指名答,师生评议。)3、讨论提纲3题。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叶的牙齿印——缺牙齿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你觉得那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四、展示交流,师生点评1、请你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议一议。2、指读,交流。(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3、老师随机范读。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五、总结归纳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参考资料,少熬夜!六、当堂测评(1),填一填,说一说:(出示)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2),商人应该顺着骆驼的()去找,照老人的()一路找去,()找到了走丢的()。板书设计:6,找骆驼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树叶上齿印——缺牙齿找骆驼教案2学习目标:1.认识两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3.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重点难点:弄清老人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的原因;理解重点词句。教学过程:-、导入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找骆驼》这篇课文。师: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二、自读自悟出示自学提纲:(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3.讨论提纲3题。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树叶的牙齿印缺牙齿四、指导朗读,体会感情参考资料,少熬夜!1.自读,领悟情感。2.指读,交流。(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3.老师随机范读。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五、总结1.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2.以前的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怎么做的?如果没做成功,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七、板书设计6找骆驼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左有蜜右有米驮着密和米树叶上齿印缺牙齿(仔细观察分析判断)教案点评:这是1篇自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容易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做适当点拨;教师也可以把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会认真仔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上。该教学设计示例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上还是有些不够。找骆驼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教授新字、词,让学生了解新字、词的用法,并能造句。2、让学生学会分析线索,提高学生善于思考和分析的能力。3、通过课文的对话,培养学生“人与人”沟通的能力。4、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写作启事,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引入情境活动:提问、讲故事(老师今天要讲的课文与“失物”有关。)提问:1、大家有丢失物品的经历吗?2、你遗失过物品吗?3、你尝试过寻找遗失的物品吗?4、结果如何?参考资料,少熬夜!故事:在中国,有一位出色的警察局长,他非常了不起。他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事物,并有一个很机灵的头脑去分析线索,再难再复杂的案件,都能被他侦破。有一天,一个xxxx向他报案,说他们村里的一台电机被人偷走了。局长接到这个信息后,马上带着他的助手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xxxx指着办公室的角落说:“电机原来就放在这,现在被人偷去了。”局长问“你们的电机有多大?多重?”xxxx回答说:“有一公尺高的行李箱大,大约六、七十公斤重。”局长又问:“你们这儿有后门吗?”xxxx说有,但是门已经很久没有人使用了。局长问完话后,沉思了一会儿,便打开了后门,局长走出后门,发现了雪地上有一道长长的脚印,那脚印一深一浅。看完那些脚印后,他对xxxx说:“你们村有多少个年轻小伙子?”xxxx说:“我们村这么偏僻,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到城里打工去了,只有九个留在村里。”局长请xxxx把这九个小伙子都叫来。xxxx听了局长的话,不一会儿就把小伙子都叫来了。其中有一个走得较慢,他一拐一拐地走到局长的跟前。局长看了看这些年轻小伙子,指着那个脚有点跛的小伙子,说“其他人都可以走了,把他一人留下就行了。”那个小伙子一听说要把自己留下,就大声对xxxx说:“那电机可不是我偷的,你们千万不要冤枉好人……”(老师提问:“大家想一想,电机是不是他偷的呢?有线索证明电机是这个跛脚的小伙子偷的吗?”)二、课文理解活动1、教师指示学生阅读课文《找骆驼》并通过电脑在大屏幕上显示课文全文和播出课文内容。2、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并口头造句。(教师用电脑的动画来解释生字、新词的意思和用法。)3、课文分析:⑴商人到外地采购货物,为什么会带骆驼呢?⑵骆驼是在什么情况下不见的呢?⑶商人的骆驼有什么特征呢?⑷商人认为不见了的骆驼还有什么用处?⑸老人沿途看到了什么?⑹为什么不等老人说完,商人就立即去寻找骆驼呢?⑺商人能找到骆驼吗?你的根据是什么?⑻如商人最后仍找不到他的骆驼,你们有什么办法帮他寻找骆驼?(写启事,登广告……)三、教师教授启事的写法1、启事的文体:启事是应用文的一种。例:寻人启事、招聘启事、寻物启事……参考资料,少熬夜!特点是:格式严谨,句子一般较简洁;只要写出重点便可;表达的自由空间不大,叙述发挥的余地较小。2、启事的格式:题目居中,正文换行,先空两格再写。署名和日期写在右下方,先写署名,再写日期。3、寻物启事的内容:丢失物品的名称;特征;丢失的时间、地点;联络的方法和报酬。4、寻物启事的例子。四、课堂活动让学生分组,每四人一组,为商人写一则《寻骆驼启事》,然后每组选一名学生到教师桌前大声朗读自己组写的寻骆驼启事。教师可以从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如格式、内容……)让学生自己选出优秀的启事。五、教师出示自己写的启事六、教学用具1、电脑和大屏幕2、教学软件3、图片(遗失的骆驼和小狗的图片)找骆驼教案4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1.设疑导入。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2.提出学习要求。这是1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参考资料,少熬夜!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2.小组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4.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老人又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5.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6.教师小结。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四、再读课文,创新表演1.朗读课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启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补充。)2.小组合作讨论补充的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参考资料,少熬夜!读。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是的”“不错”“对极了”等,积累运用语言。3.各小组根据补充的提示语进行创新表演汇报。4.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及不足。五、拓展运用,练习说写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1.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2.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如果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找骆驼教案5一、揭题。今天我们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谁找骆驼?(商人、老人)商人的骆驼怎么啦?(走失)“走失”与“丢失”有什么区别?(走失:走着,走着,没了!)骆驼走失了,商人很着急,这时候看见一位老人,商人怎么样?(赶上去问)我是老人,你是商人!我们表演。(评议、朗读)二、定向。老人看见过骆驼吗?老人知道骆驼的样子吗?我们自己来学懂这篇课文。三、自学。第一台阶:1.自学课文,划下描写骆驼“样子”的词句。2.交流:说说骆驼的样子。3.说样子。(1)左脚跛。(什么叫跛?)(2)左驮蜜,右驮米。(什么叫驮?)(3)缺了一颗牙齿。刚才说得对不对?商人听了高兴吗?我当老人,你们当商人,我们表演一次。评价:“对!不错!对极了!”的程度念出来没有?当老人说了“不知道”后,商人怎么说?(“忿忿”怎么念?研究“哄”、“详细”的意思)第二台阶:说说,练练1.用“因为……所以……”句式讲话。(例:因为老人看见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2.老人之所以……是因为他观察得仔细,判断得正确。参考资料,少熬夜!第三台阶:分析,朗读1.能把老人怎么想的语句划出来吗?(学生答:“课文里没有。”老师要求学生思考)2.破——浅?跛——晃——左蜜右米3.树叶被缺了一颗牙的骆驼咬过该是什么样子?(研究、画、分析。)4.读,我们学着老人的口气说话——什么口气?(1)“不紧不慢”地读(2)“至于”干什么用?(连续上下文,顺着……)(3)找到没有?哪个词说明找到了?(果然)“照”——可换词吗?(可以,换“按”)“指点”是指什么?“一路”与哪个词有关系。(走失)四、指点。为什么顺着脚印去找?另外两条线索为什么不可靠?(学生讨论)五、我们又不去找骆驼,干吗学?编者意图是给我们一些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文标题:找骆驼教学设计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366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