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化学教学教案【通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化学教学教案【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化学教学教案【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化学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篇】一、教学目标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了解铜的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适当时间里学生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能根据电化学的原理解决有关设计电解池和原电池的问题。二、教学重点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及其应用。三、教学难点原电池、电解池的分析、判断。四、教学方法知识体系勾画——知识点习题分析——复习讨论——归纳总结——教师评价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入原电池基本概念一、原电池1、原电池的形成条件:①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②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燃料电池的两个电极可以相同)。③形成闭合回路。原电池装置的变化:简易装置——盐桥装置——交换膜装置2、原电池原理:3、导电粒子的流向问题: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离子流向(内电路):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考点:装置的判断:原电池和电解池;电极判断:正负极和阴阳极例题: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考点:(例题)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正负极发生的反应,电子、阴阳离子的移动4、电解池的应用参考资料,少熬夜!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2)用于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3)用于金属的防护4)设计原电池例题: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写出两个半反应,选择负极材料、正极材料,选择电解质溶液,设计简易原电池,设计盐桥原电池例题:可逆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综合应用二、化学电源一次电池常见类型、二次电池主要类型1、二次电池的充电过程与放电过程初三化学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升华与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观察和讨论法。教具准备:试管和试管夹,碘,烧杯,酒精灯,火柴。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激疑:1、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过的四种物态变化。回顾时要用多媒体配合画“固、夜、气三角图。”2、通过三角图启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在图中的“固”和“气”之间加以“?”。预想结果:(1)固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变吗?(2)如果能转变,是需要吸热还是放热?二、猜想假设:1、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视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动向,必要时进行个别启发。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把各种猜想都说出来。预想结果:(1)有可能,固态变为气态要吸热,气态变为固态要放热。(2)可能行,也可能不行,可能吸热也可能放热,参考资料,少熬夜!还可能既不吸热也不放热。3、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验验证。此过程要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和依靠实验进行探究的学科学法教育。三、设计实验:1、教师介绍实验的器材。指出用来观察的物质是碘。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教师巡回视察,必要时加以个别提示。3、收集各组讨论结果,组织全体学生一一考察分析,选出最优方案,之后再修改成正式的方案。此处要注意强调以下几点:试管加热的正确方法、酒精灯的用法、观察的重点、操作上的合作和实验的安全。预想结果: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碘加热,注意观察是否真的由固体直接变成了气体,而后停止加热再观察气体是否真的直接变为固体。四、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视察、指导。五、分析论证:1、各组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看到的现象。预想结果:加热时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紫色的气体而未看到液体的生成。撤去酒精灯后,紫色气体逐渐腿去而在试管壁上出现了黑色固体小颗粒。2、启发学生归纳出结论并且把两条结论进行板书,指出本节课的主题。预想结果: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吸收热量。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放出热量。3、将三角图补充完整。这里要激发学生体会到自然的美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和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意识。六、巩固提高:1、巩固结论:全体学生一齐诵读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此环节要求学生边读边想。2、应用知识: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而后让学生说说有关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可以是课本内的也可以是课本以外的),教师以放映幻灯片和穿插启发来配合。学生未提到的例子教师补充。3、课堂小结:(1)、学生自发谈自己的收获。尽量顾及到大面积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发言。预想结果:知道了第五和第六种物态变化,以及它们发生的必要条件。知道了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研究物理问题离不开实验。事实是检验结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大自然是美的,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参考资料,少熬夜!探索大自然。(2)、教师归纳总结。要从三方面小结。板书设计:升华与凝华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吸收热量。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放出热量。化学教学教案设计【第三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2、使学生了解酯的水解,并了解乙酸的酯化与乙酸乙酯的水解是一对可逆反应;3、使学生了解羧酸的简单分类、主要性质和用途;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5、通过酯化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和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学难点1、酯化反应的概念、特点及本质;2、酯化与酯的水解的条件差异。●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1、采用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展示及实物展示,进一步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2、采用复习回忆法及实验验证法学习乙酸的酸性;3、利用实验探究、设疑、启发、诱导、讲述等方法学习乙酸的酯化反应及酯的水解反应;4、利用类推法学习酯、羧酸的结构与性质。●教学用具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投影仪;冰醋酸、乙酸水溶液、乙醇、浓H2SO4、水垢、饱和Na2CO3溶液、乙酸乙酯、稀H2SO4、稀NaOH溶液、蒸馏水、冰水混合物;试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教学过程[引言]为何在醋中加少许白酒,醋的味道就会变得芳香且不易变质?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为何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特别鲜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便会知道其中的奥妙。参考资料,少熬夜![板书]第六节乙酸羧酸一、乙酸[师]乙酸是乙醛的氧化产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饮用的食醋,其主要成分就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醋酸,普通醋含醋酸3%~5%,山西陈醋含醋酸7%。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板书]1.分子结构[师]展示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要求学生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及官能团。[生]分子式:C2H4O2结构简式:CH3COOH官能团:—COOH(羧基)[过渡]是由羰基和羟基结合构成的官能团,但与酮、醇性质上却有很大差别。下面我们先看其物理性质。[师]展示乙酸样品,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结合初中所学知识概括出乙酸的重要物理性质及用途。[板书]2.物理性质及用途[生]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是℃,熔点是℃,易溶于水和乙醇。乙酸是醋的主要成分之一,醋是用得较多的一种酸性调味品,它能改善和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师]将一瓶纯乙酸和一瓶乙酸的水溶液同时放入冰水浴中,片刻后同时取出,让学生观察现象。[现象]纯乙酸立即变为冰状固体,而醋酸的水溶液无明显变化。[师]乙酸的熔点是℃,当温度低于℃时,乙酸就凝结成像冰一样的固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过渡]乙酸的官能团是—COOH,其化学性质主要由羧基(—COOH)决定。[板书]3.化学性质[师]初中学过乙酸有什么重要的化学性质?[生]具有酸的通性。[板书](1)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H+[师]醋酸是一元弱酸,在水中部分电离生成CH3COO-和H+,那么酸性有哪几方面的表现呢?[生]①使酸碱指示剂变色。②和活动性顺序表中H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③和碱、碱性氧化物反应。④和盐反应。参考资料,少熬夜![师]下面我们用实验证明醋酸是否具有这些性质。[演示]1、取一支试管,加入1mL冰醋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振荡后观察现象。2、取一块水垢,用吸管吸取醋酸滴在水垢上,观察现象。(水垢溶解,有气泡)[讨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生]醋酸显酸性,根据以上反应确定CH3COOH酸性比H2CO3强。[师]根据此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家中铝壶内的水垢用食醋浸泡可以除去。那么水垢的成分是什么?请大家写出反应方程式。[生]Mg(OH)2和CaCO3Mg(OH)2+2CH3COOH====(CH3COO)2Mg+2H2O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师]请大家写出下列方程式[投影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乙酸溶液与Cu(OH)2反应2、乙酸与CaO反应3、将锌粒投入到乙酸溶液中4、用乙酸除水垢答案:+Cu(OH)2====2CH3COO-+Cu2++2H2O+CaO====Ca2++2CH3COO-+H2O+Zn====Zn2++H2↑+2CH3COO-+CaCO3====Ca2++2CH3COO-+CO2↑+H2O2CH3COOH+Mg(OH)2====Mg2++2CH3COO-+2H2O[过渡]乙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板书](2)酯化反应[演示实验]P168实验6—10[现象]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结论]在有浓H2SO4存在、加热的条件下,乙酸与乙醇发生反应,生成无色、透明、不溶于水、有香味的油状液体。[师]这种有香味的油状液体就是乙酸乙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师]像这种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根据本实验,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选代表回答投影中的问题。[投影显示]1、浓H2SO4在酯化反应中起什么作用?2、加热的目的是什么?参考资料,少熬夜!3、为什么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4、醇和羧酸酯化时,羧酸是提供H+还是羟基?即下面二式哪个正确?用什么方法证明?5、酯化反应属于哪一类有机反应类型?[生]1、浓H2SO4起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作催化剂,可提高反应速率;作吸水剂,可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2、加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3、因为:①乙酸乙酯在无机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容易分层析出;②除去挥发出的乙酸,生成无气味的乙酸钠,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气味;③溶解挥发出的乙醇。4、采用同位素示踪法确定产物H2O中的氧原子的来源对象。根据:CH3COOH+H18OC2H5CH3CO18OC2H5+H2O,确定出酯化反应一般是羧酸分子里的羟基与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5、酯化反应又属于取代反应。[师]指出:酯化反应是有机酸和醇均具有的化学性质。不光有机酸和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无机含氧酸也可以和醇酯化。例如:[投影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师]请根据乙酸的结构简式,概括羧酸的概念及乙酸的同系物的通式。[板书]二、羧酸1、概念及通式[生]烃基跟羧基直接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叫羧酸。通式为:R—COOH[师]乙酸的同系物又叫饱和一元羧酸,写出其通式。[生]CnH2nO2(n≥1)[师]羧酸是如何分类的?[板书]2.分类[生甲]据—COOH数目可分为: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及多元羧酸。[生乙]据烃基不同可分为:脂肪酸和芳香酸。饱和酸和不饱和酸。[师]说明:硬脂酸(C17H35COOH)、软脂酸(C15H31COOH)、油酸(C17H33COOH)等一元脂肪酸,由于参考资料,少熬夜!烃基含有较多的碳原子,又叫高级脂肪酸。硬脂酸、软脂酸为饱和酸
本文标题:化学教学教案【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60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