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7页圆柱的认识、第18页例1和第19页例2。内容简析圆柱的认识: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圆柱。例1:通过观察圆柱,认识圆柱的侧面、底面和高。例2:通过观察图形,掌握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的侧面、底面和高;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2、通过观察、发现、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学习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建立圆柱的空间观念。教法与学法1、在教法上,应加强直观演示和操作,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圆柱的表象,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总结出圆柱的特征。2、在学法上,学生把观察和动手操作相结合,通过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等实践操作活动认识圆柱的特征。本节课也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加强小组合作与交流。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实物展示法:教师拿出一个做好的圆柱模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初步感知圆柱;紧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个圆柱的特征,观察圆柱的组成。(学生观察并独立思参考资料,少熬夜!考)学生1:圆柱由三部分组成:两个圆和一个曲面。学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学生3:……教师表扬并鼓励学生的回答。品析:用观察实物的方式导入,让学生看到了真实的物体,使学生对圆柱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用动作摸一摸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展示法:1、课件出示“旋转门”的画面,引导联想: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圆柱的形成)我看到了旋转门,想到了它转起来会形成一个圆柱。2、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品析:课件展示的效果是使图形更加形象具体,学生一目了然,对于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准确和深刻,有助于学生对于圆柱的学习和研究。动手操作法:让学生拿出所带的硬纸板、直尺、剪刀、圆规等学具,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动手制作圆柱的模型。小组展示制作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品析:亲自动手操作制作圆柱模型不仅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圆柱,而且让学生有一种喜悦的成就感。同时,对下面观察总结圆柱的组成和特征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教学例1(1)整体感知圆柱①谈谈圆柱,大家知道什么是圆柱吗?请同学说说你理解的圆柱。②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阅读观察教材第17页几个圆柱物体的图形,认识圆柱。(2)教学例1:出示教材第18页例1: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征。①认识圆柱的面。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师:指导看书,再次观察例1中的图形,引导归纳。(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②认识圆柱的高引导学生观察例1中的圆柱,根据图形上的提示认参考资料,少熬夜!识圆柱的高,再根据例1中的高找到自己手中圆柱的高。结合教材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总结: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作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品析:此教学环节先运用提问交流的方式引出认识圆柱,再联系生活实物模型,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自己所制作的圆柱模型来认识圆柱的组成和特征,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教学例2:圆柱的侧面展开(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2)操作探究: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4)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观察教材第19页例2。总结: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品析:此环节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与思考,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出圆柱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在认识了圆柱,学习完例1、例2的基础上,让学生及时消化吸收,教师提出质疑,师生共同系统整理。质疑一:圆柱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圆柱有什么特征?师生共同总结: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作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质疑二: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参考资料,少熬夜!师生共同总结: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圆柱,学习了圆柱的基本特征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找两个学生畅谈本课时的收获,教师对其进行补充完成课堂的小结。师生共同总结:1、圆柱的组成及特点:圆柱是由3个面组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面除外)叫作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衔接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什么叫作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面?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两次质疑的讨论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过程,这次内化把圆柱的基本特征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有关知识真正掌握了。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在教学中,应多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的同时,教师应进行相应的提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印象才能更深刻,学习的知识才会更扎实。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教学难点: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10个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纸盒,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师准备:10个棱长是15厘米的立方体纸盒,正方形纸板若干个。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我们在前面的知识中已经学习了用三个或四个正方体搭成立体图形,请大家看大屏幕的图形,你能说出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吗?(展示课件)知道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更加复杂的立体图形,有兴趣吗?二、教学新授:(用三个比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1、创设“比赛”情景一第一轮比赛:摆(如课件)要求学生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任意搭,有多少搭多少,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小组每摆一个造型可得10分)时间为3分钟学生出现了多种答案,老师巡视课堂。2、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上面看呢?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实物入手,发现实物与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第二轮比赛:画(1)教师大屏幕出现摆好的立体图形(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让学生仔细观察立体图形后集体动手单独画出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并总结出画平面图形的方法。——从左边开始看,先看有几列,再看每一列有几个正方形。(这种方法的教学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简单易学)(2)比赛:任选三位同学依次摆出三种图形,让全班各组的同学画,能画出来的小组获得分数50分,反之扣50分。3、创设“比赛”情景三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屏幕出示,课件上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师:这是一个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上面和正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根据上面两图形搭出立体图形)(每个小组限定在2分钟内摆,时间到时各小组摆出图形来,每摆对一个可得50分,反之,摆错了倒扣参考资料,少熬夜!50分)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也可以根据上面的形状,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确定隐藏在哪一块下面。思考1、从二个方向观察,能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1)出示课本78页试一试第一题图。(2)师:请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师:注意到各组搭出的立体图形,形状都不一样,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会,充分尊重并利用学生(让生认识到根据从二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不能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形状)思考二、(二个方向观察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1)出示试一试第二题图(2)师:引导生先从上面看,哪个位置有正方体,哪个位置没有正方体。再从左面看哪一排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进行充分想象。(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摆放实物搭出这样的立体图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从二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虽不能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图形,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4、计算各小组所得分数,宣布获胜小组三、反馈练习,深化体会认识。79页练一练1、2。四、小结今天学习的观察物体,要从几个方向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呢?(3个)2个方向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的,但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教学内容:例5体现了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里的规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策略是,由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找出规律,以简驭繁。这也是数学问题解决比较常用的策略之一。例6以选送节目为题材,讨论怎样分两步找出组合数,再求选送方案的总数。这里渗透了作为排列组合基础之一的乘法原理。参考资料,少熬夜!例7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逻辑推理问题,借助列表,则比较容易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这里渗透了逻辑推理的常用方法排除法。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探索,使学生掌握数线段的方法。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数线段的方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指导:1、出示例5前,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几年来每一学期的数学广角学了些什么。探索例5时,应当先让学生理解问题。可以通过读题、说题意,使学生明白每两点之间都能连一条线段。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纸上画画、试试,再来讨论有没有什么好方法2、探究例6时,可以直接给出题目,由学生自己尝试,也可以将例题分解,让学生先回答3、探究例7时,必须先让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游戏设疑,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请你们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课件出现下图,之后学生操作)2、师:同学们,有结果了吗?(学生表示:太乱了,都
本文标题: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62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