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乡村振兴工作计划【导读】这篇文档“乡村振兴工作计划”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精神,县委、县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订本规划。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二、主要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发挥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作用。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过渡期内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在主要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和时限,增强脱贫稳定性。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防止政策养懒汉和泛福利化倾向,发挥奋进致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三、目标任务紧盯建设县域卫星镇、返乡创业示范镇以及地标优品产业名镇示范目标,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以上;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5%以上。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基本建立,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100%,林木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四、主要措施(一)实施特色农业强优工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1、加快农业产业提质升级。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汤铺岭村、向阳村、稻湾村、宋墙村、陈湾村重点发展优质稻和油菜轮作种植模式,打造向阳村建成千亩油茶公园,建设双季稻示范片和稻油轮作现代农业示范园。2、加快农业农村产业融合。着力打造马蹄地标产业,多元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一主多元”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广“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产销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利用“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模式,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立足一村一品,进行农业、民宿、餐饮等配套开发,打造集休闲观光体验、乡村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一是打造千亩马蹄种植和深加工基地,临湖村、方高坪村、响水村、雷湾村、火车岭村形成研产销一体的马蹄全产业链联盟,提升马蹄产业的持续性竞争优势,实现技术创新和品牌增值;二是构建千亩桑葚生态产业园,发展港口村桑葚产业化种植,突破传统桑葚种植第一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向注重桑葚产品深加工的第二产业和农业多种业态的第三产业延伸;三是发展千亩湘莲基地,金山村、淋坳村推广莲渔生态种养、莲稻轮作模式,加大品种选育和推广力度,提高湘莲良种化水平;四是发展百亩蕲艾基地,店口村打造蕲艾健康产业链,加大蕲艾产业科技、文化赋能;五是发展百亩中药材基地,杜堡村、天然村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实施中药材种植、加工、存储、物流提升工程。3、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及水利设施建设,稳步提升耕地质量,提高抗旱防洪能力,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到2025年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万亩。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工程,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商品有机肥等技术模式,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快推进“改土”,推广精准施肥和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积极推进农村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解决畜禽养殖场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4、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多元化、多类型的合作社,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村劳动力合作社,2021年底实现负债10万元以下的村债务清零,5年内基本消除村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逐步实现村村都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积极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完善“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到2025年,全镇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60家。5、大力提升乡村旅游水平。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结合古村落、自然生态等资源优势,对临湖村、淋坳村、方高坪、雷湾村、响水5个村开展美丽乡村连片治理,形成可游可赏的综合性生态观光体验区。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加快神仙寨休闲旅游区开发建设,结合“文化+”,串联红色文化、民俗艺术底蕴资源,打造集生态旅游与宗教旅游融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二)实施生态环境优化工程,建设美丽幸福乡村1.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对宋墙、天然、港口村、汤铺岭村、雷湾村等美丽乡村,进行标准化再提升,争创美丽乡村示范点。坚持规划先行,高标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推进美丽乡村全域共建,2021年,高标准、特色化打造临湖村、响水村、方高坪村3个美丽乡村,到2025年,全镇实现16个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加大村容、村貌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大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摸排和问题整改,到2025年基本普及卫生厕所,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强化保洁队伍管理,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推动镇、村、组三级清洁行动常态化。2、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立多形式、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处理体系,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溪河兼顾,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推进董垱湖生态修复、付家河流域环境整治和村级小微水体环境整治工程,提升防洪标准,打造样板河道。积极引导关停非法禽畜养殖场,深入开展“河畅、水清、岸绿”专项行动,建立完善水源地和“禁养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严把企业入口驻关,防止工业污染;全面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加大违法占地、违规取土、违规建房行为查处力度;重点整治影响土地林地生态的涉矿非法开采行为,对辖区范围涉及非法采矿采砂,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要求和其他非法加工企业进行依法取缔清理,严格做好监管长效机制。3、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逐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推动“擦亮小城镇”项目落地,计划投入1350万元,推进汇丰路、汇宝街、雷湾大道升级改造,持续加强街道整治和垃圾治理力度。推动陈湾村、杜堡村、响水村等三个村共1.5公里同组公路建设,推动方高坪村至神仙寨、淋坡村部至柴坳村等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全力推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实现便民服务标准化,高效化。全面实施“农村公路+特色产业”、“农村公路+美丽乡村”、“农村公路+物流运输”、“农村公路+文化旅游”工程,推进汤铺岭至金山、临湖路、赵湾到团方大道、港口至汤铺岭道路扩宽、硬化、亮化、绿化建设;到2025年,基本形成“覆盖更广、服务更优、安全绿色、治理有效”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积极推进千兆光网、5G网络、移动物联网等建设。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加强村级客运站点、文化体育、公共照明等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实现快递物流、村级电商服务站点村全覆盖。(三)实施文化繁荣兴盛工程,树立乡村文明新风1、树立优良乡风。利用既有资源,建设家训家风文化宣传栏,展示优秀家风家训、村史村情、崇德向善等,推动优秀家训进家庭、进文化楼。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评选活动,组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推荐活动。利用图书馆、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大力开展“书香乡村”“书香家庭”创建活动,举办文明家庭读书活动、最美家庭大家谈、家风家训分享会,提升农村家庭成员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素养。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等文明评选活动,把孝文化运用到农村社会治理中,深化乡村文明行动,持续开展文明村、星级文明户评选,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到2025年县级及以上文明村达到100%。2、培育文化品牌。加强对历史人文资源的挖掘和整理,鼓励扶持各类群众性文艺团体;支持民间文艺团队开展经营性文化活动。坚持一院多能、一室多用,加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统筹建设农村书屋、活动中心等各类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完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确保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达标率100%。举办形式多样、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三下乡”、文艺展演、广场舞、非遗文化项目展示等活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挥民间文艺团体、文艺志愿者作用,吸引群众参与,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提升。3、推进移风易俗。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充分发挥村级红白理事会作用,摒弃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相互攀比等陈规陋习。加强农村科普和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四)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促进乡村和谐稳定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深入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治理整顿,扎实开展“过硬支部”创建活动,提高村级管理规范化水平。优化提升农村带头人队伍,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加强村“两委”干部教育培训,严格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管理,注重从新型经营主体中培养党员,注重培育农村优秀党组书记,在全镇树立一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村、领头人的典型。持续实施村“两委”后备干部培养计划,推动“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常态化。深入实施能人回乡创业“千人计划”、教授回乡“千人计划”,鼓励支持离退休干部、退休老教师、老医生和农业科技人员回乡参与乡村振兴。2、突出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坚持法治为本,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增强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通过入户宣传、村民代表会议、举办普法讲座及文艺晚会等途径,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功能,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加强对农村宗教活动的引导,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涉农村公共事务,形成崇法尚德、扶正祛邪的良好风气。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扎实推进“七五普法”,组织开展“普法下乡赶大集、进社区”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3、提高乡村自治德治水平。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扩大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持续抓好“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等村级基本制度落实,全面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进一步提升村级工作规范化水平。4、健全乡村便民服务体系。整合优化资源,统筹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构建“信息化支撑,立体化防控,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社会治理机制
本文标题: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778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