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小学调查报告集聚通用8篇
小学调查报告集聚通用8篇【导读】这篇文档“小学调查报告集聚通用8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小学调查报告【第一篇】调查目的:了解小学生关于识兴趣、能力的现状,并能针对这种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识兴趣和水平。调查方法对一、二年级学生进行小学生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等方面调查问卷。调查实施(一)调查内容:(1)小学生对识的基本态度。从动机、兴趣、技能等多个方面了解小学生对待识的基本态度和能力掌握状况。(2)形成这种态度和能力的原因。根据调查反映情况进行研究、思考、分析,找出形成种种态度的原因。(3)对现状的看法和建议。小结调查及分析状况,并依据此提出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够消除学生不认真的态度,提高能力。(二)调查对象:一、二年级学生(三)调查时间:xx.5.6——xx.5.10(三)调查方式:采用问卷、座谈、听课、看作业。调查中,发放、回收问卷80份,浏览教学作业50余本,听识课6节,就不同对象召开座谈会3次。基本情况如下。调查结果及分析一、学生对待识的态度。表现一:消极、厌恶的态度。问卷显示,讨厌识的约68%。表现二:积极、喜欢的态度。问卷显示,愿意主动识的约21%。表现三:无所谓的态度。问卷显示,为识而识的约11%。通过调查和填写调查问卷的结果发现一年级学生识的`兴趣比较浓厚,也愿意通过多种方式自主识,且形式多种多样。二年级学生相对来说就比较被动,为了识而识,兴趣明显下降,有些学生甚至出现了厌恶的情绪。在一年级预习课文时,能积极主动的预习生,方法多样,识记的效果也非常明显,但到了二年级由于识兴趣下降,识方法越来越单一,识能力也随之下降。相对于一年级时,识量有所降低。表现为:类型识兴趣、方法所占比率自主识型能自主运用多种方法5%天天雷同型每天采用相同的方法35%照猫画虎型仿照其他同学的完成36%随意编造型不查典,进行胡编乱造。24%由上表可以看出,学生中为完成作业而完成占得比率较大,基本已经处于被动的识状态。综上所是述,缺乏主动,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缺乏创新意识是小学生的主要表现。这些消极心理,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消极心态之成因的分析对消极心态的成因,在做了调查研究后,综合如下:(一)识教学方法的机械单一在识教学中,一些教师把正确默写出生新词作为检测识效果的最终目标,因此将抄写、组词、默写等单一性的练习作为复习巩固的主要形式。()教材中虽然有看图拼音识、在看图学句中识、归类识、随课文识等形式,但是师采用“集中识”的形式较多,而很少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即结合讲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学生。识原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降低了学生识的兴趣,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过程使学习生时显得枯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也不够透彻,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造成学生运用词能力弱的一个根本原因。(二)学生识能力的培养欠缺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独立识的方法不多,能力不强,识的方法不够多样,学生思维只局限在几种简单的识方法,比如: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学生学习生的方法比较单一。(三)教师教学理念的缺乏有些教师对教学理念的学习和认识不够深入,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要认识常用汉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小学低年级语文,按目前小学教学大纲要求:一年级掌握455个生。到二年级,增加到1108个生,小学五年总识量为2615个。这样的安排便于学生尽快尽多地识,为进行今后的阅读和写作提供必要的条件。然而,目前识教学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要求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机械的抄写,少则一行,多则十遍几十遍,由于学生只是一味的抄写,在这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练习实效差。有些教师希望通过抄写让学生记,但往往学生在枯燥的抄写过程中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而写错,这些是教师应该在抄写前必须进行的指导。调查后记及建议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识教学中,积极开展实践性识活动培养学生的识兴趣,教师要加强学习新的教学观念并对学生加强指导,学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对改变识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其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调查报告【第二篇】调查时间:8月21日调查地点:xx小区附近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调查资料:人们对“低碳节能”的认识和行动。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一些如“低碳节能”此类的体也出现了。可人们又对“低碳节能”了解多少?做到了多少呢?8月21日这天,我和我的同学来到了xx小区附近,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被调查的人分为四个年龄段,情景如下:18岁以下的约30%,18岁至35岁的约50%,35岁至60岁的约20%,60岁以上的约10%。我们在调查中,许多人都认为自我对环保问题关注度较高(占100%)。这让我们统计时十分惊讶。当谈起对“低碳”和“低碳生活”含义的了解,约40%的人选择了“听说过,但不明白是什么”,约50%的人选择了“明白含义和大致资料”,约10%的人选择了“熟悉含义和具体资料”。可是当回答起具体问题时,情景却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么好:比如说对与环保相关的一些重要事件的了解,像全球变暖与全球气候变化这样家喻户晓的事情倒是大多人都明白(了解度各占100%和80%)。了解不多的就像:碳中和。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明白的人只占到了10%不到。情景也不容乐观的是关于节能减排产品和技术的了解:人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led节能灯。太阳能发电及风力发电各占90%和70%。而不常见的,如地源水泵空调系统。生物燃和节能幕墙都只占到了10%不到。更让人失望的是对节能标志的调查:认识“中国节能认证标志”的占30%,认识“节水产品认证标志”的占20%,认识“中国能效标志”的'占40%,而认识“energystar”这个标志的,在我们调查的人中,竟然没有一个人认识!并且有尽30%的人,4个标志全部都不认识!人们环保知识如此淡薄,让我们为人们的环保行为情景极为担心。还好,结果比较近人意。关于“低碳生活十大准则”调查情景如下:拒绝塑料袋约60%,巧用废旧品约40%,拒绝一次性用品约40%,提倡水循环约40%,办公无纸化约10%,出行少开车约70%,用电节俭化约80%,购物需谨慎月30%,争做志愿者约10%,植物常点缀约30%。有一道题是这样的:“如果xx个‘环保节能’产品价格比同类其他产品高,您会购买吗?”让我们欣慰的是,所有人都选择了“支持‘低碳节能’,会购买”。以上就是整个社会调查的资料,结果不能用“好”或“不好”来诠释。也许一次调查还不能代表所有人对“低碳节能”的认识及行动,但它至少能表现出我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还有不足的地方,所以我想对大家提出几点提议:1、多了解关于“低碳节能”和环境污染的各种知识。2、多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每个环保的小细节。3、节能环保,过“低碳生活”。地球是我们大家的,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个美丽的地球,美丽的更久一点。小学调查报告【第三篇】一、研究原因: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为什么患近视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为了解小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同学作了一次调查。二、调查问卷1.你是不是近视A.是的B、不是2.你是如何近视的(不近视的可不答)A、看电视过度B、坐姿不端C.其它3.你近视多少度A.100以下B.500以下C.更高三、调查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1看电视距离太近2看电视的时间太长3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4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5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6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7长时间的在电脑前8不合理饮食9看激光10在车厢里看书11遗传因素12不认真做眼保健操四、调查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五、建议(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C和维生素e的食物。(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六、体会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不让我们将来后悔!小学调查报告【第四篇】调查方法: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三、四、五年级的学生。调查时间:20xx年x月x日调查结果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对收上来的学生问卷进行了整理、归纳,现将有关调查结果情况分析归纳如下:1、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背景,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但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甚至是部分老师对此的认识却有所偏差。23%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所以在读物的选择上也偏重于一些学习辅导类。而家长们希望孩子时时看的也是学习辅导类而不是闲书,这样才不会耽误孩子的成绩。可见,由于长年来推行的应试教育,使得课外阅读受到无辜的“冷落”,使得孩子竟然与“读书之乐”无缘2、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还不够强。从阅读习惯的调查来看,有43%的学生每天没有固定的时间阅读,还有学生必须在老师或家长督促下阅读,并且很多学生选书只选择老师推荐过或课堂上讲过的有关内容,这就说明,学生阅读自主性不强,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处于被动状态,存在着为完成任务而阅读的现象。3、课外阅读的时间不是很均衡。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条件。调查显示,中年级同学每天花在看课外书的'时间半小时以下的是25%,35%的同学每天看书时间半小时——1小时,36%的同学每天看书时间1小时以上;高年级同学每天花在看课外书的时间半小时以下的是28%,看课外书的时间是半小时——1小时的是66%,看课外书的时间是约1小时以上是6%,有部分同学阅读时间能保证1小时左右,但这个比例很小。学生没有从课外书籍中汲取足够的“营养”,他们只是进行了“快餐式”阅读。究其原因,电视、电脑游戏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极大的冲击。94%的学生看电视的时间每天超过一小时,100%的学生每天超过半小时。数据表明更多的学生在电视与课外书之间更喜欢前者,但是如果让学生过分地依赖这些,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儿童感受语言文学的能力。4、家庭读书氛围不浓。七八十年代的“读书无用论”、“脑体倒挂”的现象,使如今年轻的家长成为牺牲品;如今又因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父母们一方面疲于工作,一方面在工作之余又只顾娱乐放松,他们无暇或无能力顾及孩子的成长需求,为孩子创设条件。学生家庭藏书量少,27%的学生家庭藏书达不到10册,60%的学生家庭藏书在50册以下。学生课外读物的匮乏,无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解决当前小学课外阅
本文标题:小学调查报告集聚通用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868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