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北碚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北碚地质实习报告范文【导读】这篇文档“北碚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北碚政府工作报告【第一篇】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2011年1月18日在重庆市北碚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北碚区人民政府区长龙华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北碚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连同《北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提请审议。同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十一五”时期发展回顾过去五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向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一)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2.37亿元,是“十五”末的2.7倍;人均GDP达到3万元,是“十五”末的2.4倍。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425亿元和126.91亿元,是“十五”末的3.1倍和3.4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82亿元,是“十五”末的2.7倍;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6.7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倍。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达到20.29亿元,是“十五”末的6.6倍。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96%,比“十五”末提高4.5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4%,比“十五”末提高13.3个百分点。(二)城市建设实现新跨越城市规划取得重大进展。北碚区分区规划和各片区控规编制加快推进,新增控规覆盖面积87平方公里。完成新一轮区级土地利用总规修编。在全市率先创建“无违社区”。城市更新拓展步伐加快。完成危旧房拆迁48万平方米、棚户区拆迁30万平方米、居住区综合整治466万平方米。北碚新城基本建成,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38平方公里扩大到34.3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29.6万增加到45万;城镇化率达到75.2%,提高了9.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襄渝铁路二线、遂渝铁路一线竣工通车,兰渝铁路、遂渝铁路二线开工。绕城高速全面建成,渝武高速主线收费站外移。北碚嘉陵江大桥、嘉悦大桥投入使用,改造干线公路143.3公里,新建城市道路74.8公里。完成30公里城区道路和120公里供水管网改造。建成公园30个、广场2个。玉合山人防工程主体完工。新建变电站5座,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首台机组开始发电。成功开辟天然气第二供气源,相国寺地下储气库、合川至北碚输气管道加快建设。城市管理水平全市领先。新(改)建公厕41座、垃圾站23座,实现150辆出租车驻碚经营。率先实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市容环境明察暗访名列主城前茅,城市管理目标考核连续九年居全市第一。(三)发展平台建设有了新突破全力推进蔡家组团、水土组团、北碚新城、温泉城、农业园区、台农园等发展平台建设,蔡家、水土和北碚组团纳入全市外环时代21个大型聚居区。蔡家、水土组团初步建成19平方公里,进入两江新区范围。累计投入365亿元,建成道路61公里、变电站3座、供气站3个,市政设施逐步完善;建成标准厂房53万平方米、安置房66.6万平方米。成功引进方正集团、力帆集团等企业74家,可形成产能1500亿元。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7.5亿元、税收总额5.4亿元。基础、功能和形象开发取得重大进展,成为北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两江新区的重要板块。(四)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农村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累计建成花木基地12万亩、蔬菜基地9.7万亩、名优鱼基地3000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2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54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1家。大地渔村、多彩园艺等项目已具规模,“一线八点”示范效应开始显现。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提高。改建农村公路271公里,提前两年实现乡镇通畅率、行政村通达率和通畅率100%。新建小(二)型水库6座,整治病险水库30座,全市最大的城乡统筹供水工程——江东水厂基本建成。23.6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5个。村镇建设步伐加快。中心镇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9个新农村示范村和58个推进村建设卓有成效。新建农民新村10个、巴渝新居(巴渝风貌)2720户,改造农村危旧房2154户。统筹城乡改革有序推进。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和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流转土地5.6万亩。成立村镇银行1家。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反担保质押贷款。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各项补贴足额发放到位。(五)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新提高累计营造林31.9万亩,栽植米径8厘米以上苗木44.76万株。森林覆盖率38.9%,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26%,人均公共绿地21.2平方米,均居主城第一。建成基本无煤区22.5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覆盖率88.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十年居主城第一,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8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环保实绩考核连续四年居全市第一。关闭“四小”企业36家,万元GDP能耗下降28%,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6.8%和11.8%,连续三年被评为节能减排先进区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平方公里,天府采煤沉陷区治理基本完成,连续十年未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被联合国人居环境署授予“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六)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全部实行绩效工资。一批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得到解决。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加强投融资改革,出台一系列止滑促增措施,争取上级资金30亿元,政府融资平台融资90多亿元,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增长。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累计引进企业118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7家、中国500强企业12家。利用内资232.75亿元、外资2.65亿美元。新增出口企业81家,实现外贸出口7.28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4.8倍。“骑龙及图”成为北碚首个中国驰名商标,歇马曲轴通过“重庆市长质量管理奖”评审。积极参与渝台合作,台农园初步形成框架。基本建成北碚(广东)对口支援巫山移民工业基地,支援巫山项目65个、资金3922万元。援助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灾后重建项目4个、资金1000万元。(七)民生改善达到新水平社会事业发展加快。通过国家卫生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复查,荣获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等称号。新增专利1171件。西南大学列入国家“211”工程,世界第一张“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成功诞生,西南地区首个国家柑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建设。创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高中阶段入学率99.7%、升学率93.65%。新建学校3所,全面消除学校D级危房2.97万平方米。建立了覆盖小学到大学的教育资助体系,累计投入1.73亿元,惠及学生17.5万人次。1.45万农民工子女全部享受同等就学待遇。建成31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标准化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08‰以内,发放计划生育补助和奖励1.27亿元。终身健康体系基本形成。北碚剪纸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缙云之声”合唱节成为全国首批“群众文化品牌”,“唱读讲传”深入人心,广播实现“村村响”、电视实现“户户通”。获得市二运会、三运会成人组和市三届、四届残运会区县第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提前完成妇女儿童规划纲要目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新增城镇就业5.1万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6.9万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乡低保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纳入市级统筹。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34.7亿元,惠及80万人次。改扩建敬老院7个,4223名孤寡老人受到照顾,3000名80岁以上老人享受分类补贴。发放各种救助金2.1亿元,惠及124.6万人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500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9000元和7120元,基本实现翻番。建成保障性住房145万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比“十五”末增加10平方米和8平方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8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岁、全市平均水平2岁。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整体进入相对富裕阶段。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一直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职能,认真采纳政协意见建议。办理人大建议1138件,政协提案1893件,办结率100%,满意及基本满意率均在99%以上。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专家论证、社会听证、合法性审查等制度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不断提升。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落实,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更加规范。减少行政审批24项。行政效能建设和投诉工作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功处置“8.30”森林火灾等重大灾害。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政务环境不断优化。过去五年,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审计、统计、机关事务、侨务、消防、修志、防震、民族宗教、老龄、气象、档案、保密和民兵预备役、双拥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各位代表!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加快建设“一极两区”,着力打造“幸福北碚”,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7.4%,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33.3%,区级税收收入增长62.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58亿元、增长3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8%。全面完成区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精心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一是“两高一特”产业发展提档提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国机集团功能材料基地、GE风电齿轮等项目开工建设,北大方正医药基地、力帆集团汽摩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四联LED光电产业园一期竣工,北斗卫星导航、上海超硅、深圳立业精进能源锂电池等重大项目签约。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新产品产值达到190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28.4%和24%。继续保持“全市工业十强区县”称号。高品质生态商住产业发展开始提速。编制了高品质生态商住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一系列加快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浩博方山境等21个项目开工,海宇西湖山水等12个项目开盘,龙湖、金科等知名企业入驻。完成房地产投资55.1亿元、增长46.8%,开工商品房131万平方米、增长156%,实现商品房销售收入31.7亿元、增长15.5%。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成功举办腊梅文化节、消夏休闲节等活动。颐尚温泉创4A级旅游景区正式授牌,美丽乡村嘉年华改造完工并恢复营业,金刀峡景区改造加快推进。北温泉柏联SPA建成营业。大众温泉游泳健身中心主体完工。全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86亿元。二是两江新区北碚片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蔡家组团建设全面提速。新征土地5655亩,整治土地3513亩。引进资金72.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3亿元,建成道路10.4公里、标准厂房14万平方米、各类住房21.4万平方米。30个产业项目投产、19个项目开工,引进重大项目14个。水土组团掀起开发热潮。由区政府和两江集团共同组建的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运行良好。60平方公里总规获批,25平方公里启动区控规编制基本完成。方正大道竣工通车,悦复大道、大兴路东段加快建设。思源变电站、云丰配气站投入使用。完成60平方公里土地储备和2.03万亩土地征收。实施场平10平方公里、整治土地3平方公里。1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加快建设,12.7万平方米安置房主体完工。融资13.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签约重大产业项目10个。三是“幸福北碚”五大工程建设再上台阶。完成投资114.46亿元,五大工程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更加舒
本文标题:北碚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871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