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大班优秀语言活动教案【第一篇】活动目标1、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发挥想象并大胆讲述。2、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到故事的有趣。3、懂得各种菜肴都有营养,不能挑食。活动准备大书、音乐。活动过程一、出示大叔,引起阅读兴趣1、“这是什么?这本大书的名字是什么呢?“2、“听完这本书的名字之后,你觉得这个多多怎么样呢?让我们一一看吧!”二、观察大书,尝试讲述内容1、“小朋友看,书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呢?”“小姑娘听了又会怎么说呢?”2、“瞧!这天妈妈又说了什么?小姑娘又是怎么回答的呢?”3、“这白百的又是什么呢?妈妈会怎么说呢?小朋友猜一猜,小姑娘又会怎么说呢?”4、“小朋友想一想,要是什么都给多多吃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要是多多长大一点的话,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呢?”5、“要是多多多吃一点,长大一点还是有很多好处的。不过,要是多多一直不停地吃下去,也许也会有很多的麻烦事情哦!小朋友想一想,会有些什么麻烦呢?”6、“小朋友说的都很有道理。那我们一看大书上是怎么说的吧!”7、“想来想去,还是喜欢多多现在的样子。那小姑娘该怎么做呢?”8、师生一起完整地阅读大书三、情感教育,结束活动1、“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你们喜欢故事中的小姑娘吗?为什么?”2、教师:各种菜肴都有营养,小朋友可不能挑食。什么都要吃,这样才能吸收到全面的营养,还要注意锻炼,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越来越棒,慢慢长大,长高。参考资料,少熬夜!活动评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导出、教学情境的设计从孩子的实际和心理特点出发,场地设计合理,语言生动、亲切,孩子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教师由一个者、指挥者变成了教与学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了孩子的好朋友。活动中老师让孩子从自身出发,讲述自己平时的吃饭表现,孩子讲述的很多很精彩是本活动的亮点。孩子从故事中去明白道理,乐于接受。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第二篇】活动目标1.通过讲述,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南京的情感。2.丰富词汇:雄伟、壮观、古色古香、风景优美……3.尝试讲述:“我爱南京的山和水”,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活动准备1.请幼儿在家选出一张自己在南京某风景区或名胜的相片,并和父母共同讲述图片、照片内容,回忆在什么地方照的。2.南京几个公园及名胜图片若干张。3.布置好“我爱南京的山和水”的欣赏园地。活动过程1.请幼儿看着自己的照片或图片,作简单的叙述并回答教师的提问。小朋友去过南京的什么公园?请小朋友拿出在公园拍的照片或图片,教师问你这张照片是在什么地方照的?为什么在这儿照呢?请你讲一讲你照相的地方有何名胜古迹?2.参观“我爱南京的山和水”的欣赏园地,园地里有中山陵、莫愁湖、长江大桥、雨花台等相片、图片,引导幼儿边看边说这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讲出特征)你喜欢这地方吗?为什么?师生共谈(不断丰富词汇及扩大知识面)。3.今天老师请小朋友讲一讲“我爱南京的山和水”,要讲出南京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所以我爱南京的山和水。讲的时候语句要优美,看谁讲得好,小朋友互相先讲一讲。4.请2~3名幼儿到讲台前讲。5.延伸活动: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相片或图片贴在班内“我爱南京的山和水”园地中,便于幼儿自由讲述。活动反思1.活动准备第1条和第2条都是尝试活动准备、参考资料,少熬夜!活动过程,第3条是幼儿的尝试活动。2.幼儿通过实地游玩和观察,家长的配合教育,幼儿知识铺垫好,幼儿发言讨论热烈。3.扩大了幼儿知识面。互讲互学,真正感到南京美,通过尝试讲述,培养了幼儿口头作文的能力。大班优秀语言活动教案【第三篇】活动目标学习运用双音词尾的形容词,能准确形象的描述事物,发展口语表达和发散思维能力。活动准备1、“亮晶晶的铃铛、长绒毛玩具、绿叶”等实物。2、“亮晶晶的星星、毛茸茸的小鸡、绿油油的青菜、圆溜溜的球、红彤彤的太阳”等图片及字卡。3、若干小五角星、红花。活动过程1、用游戏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漂亮的东西,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做游戏。第一个游戏是“看谁说得好”。咱们来比一比,看谁说的又对、又快。2、引导幼儿描述实物。(1)出示亮晶晶的铃铛。小朋友看一看,小铃铛是什么样的?启发幼儿说出多个句子,从不同角度描述铃铛。例如:“小铃铛亮晶晶的,真好看!”“小铃铛叮当叮当响!”“铃铛小小的、亮亮的,真好玩!”等等,最后教“亮晶晶”这个词,讲解词义。“亮晶晶”有两个“晶”字,说明东西很亮,还闪着光。(2)出示长绒毛玩具,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小结:细细的、软软的,象草才长出来的样子。最后教“毛茸茸”这个词。小朋友还看到过哪些东西是毛茸茸的?(3)出示绿油油的花草叶子。小朋友看一看这些叶子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用“绿绿的”、“嫩绿的”、“绿茵茵”、“绿油油”来形容。最后讲解“绿油油”。(4)出示球。小朋友说一说,球是什么样的?在幼儿说出多个句子后,教“圆溜溜”一词。每当一个幼儿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并能用适当的词形容物体时,教师就发给他一个五角星。小结时比一比谁的五角星多。3、引导幼儿运用双音词尾的形容词描述图片上的物体。(1)交代玩法:教师:现在我们来玩第二个游戏:“奇妙的口袋”。这个口袋里有许多图片,请小朋友上来摸一张图片,说参考资料,少熬夜!出图片上有什么?是什么样的?说对了,老师奖给他一朵小红花。(2)幼儿摸图片说句子。教师念:“奇妙的口袋东西多,请***小朋友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被点名的小朋友上来摸图片,看清后说句子,并把图片面向全体小朋友。然后教师出示相应的字卡。说的好,大家为他鼓掌,教师发给小红花;说的不够全面的,请其他小朋友站起来说出更合适的句子。请说得好的小朋友拿口袋,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摸图片,游戏进行若干次。4、教师小结今天所学的词语,启发幼儿回忆以前学过的类似的词语。活动延伸把字卡放在活动区,幼儿自由玩“抽卡片”游戏,练习运用所学词语。大班优秀语言活动教案【第四篇】进入大班,幼儿的目光开始投向周围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也更加活动起来。他们对周围事物探索和发现的欲望越来越强,对问题的探究也越来越主动。最近,随着主题《有用的植物》——“绿色菜篮子”小主题的开展,幼儿的关注集中在了蔬菜上,如:吃饭时对家里吃的蔬菜感到好奇,想知道它们是什么蔬菜,是什么样子的,哪些部位可以吃,怎么吃。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我还发现,我们班幼儿对于图书区的有关于蔬菜的儿歌和谜语都特别感兴趣。在《学习活动》用书中,有一首儿歌“菜地歌谣”,它将蔬菜的外形特征、口味、生长位置编成琅琅上口的问答歌,让幼儿在一问一答中巩固对蔬菜的认识。我以这首儿歌为载体,在通过集中观察比较蔬菜,在充分了解蔬菜外部特征和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学习儿歌、进行仿编,自由问答,并引发幼儿对生活中更多蔬菜的关注及对蔬菜的喜爱。活动目标1、根据常见蔬菜的不同特征,尝试仿编歌谣,体验仿编问答式儿歌的快乐。(重、难点)2、知道蔬菜营养丰富,多吃蔬菜有益健康。活动准备课件;蔬菜及儿歌的图片。活动过程一、说说蔬菜。1、出示PPT1:这个影子可能是什么蔬菜?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蔬菜只有细长的形状吗?:蔬菜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参考资料,少熬夜!2、出示PPT2:这绿绿的会是什么蔬菜?蔬菜都是绿色的吗?你还知道哪些颜色的菜?:蔬菜是五颜六色的。3、出示PPT3:(1)这是蔬菜,你还能说出其他藏在泥土里的蔬菜吗?(2)除了藏在泥土里,有没有长在其他地方的蔬菜?(藤上、水里):菜地里的蔬菜长得真奇妙。有的形状不同,有的颜色不同,还有的生长地方也不一样。4、你们喜欢吃蔬菜吗?为什么?:蔬菜既美味营养又丰富,特别是维生素含量高,平时多吃新鲜的蔬菜能使我们更健康。二、念念歌谣。过渡: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趣的歌谣《菜地里的歌》,这首歌谣和我们平时念的可不一样,我们来听一听吧!1、根据线索,破译歌谣。提问:它告诉了我们蔬菜的什么特征?:歌谣是根据蔬菜的形状、颜色、生长环境等特征来介绍蔬菜的。2、跟着节奏,念念儿歌。(口齿、速度)第一遍:教师问,幼儿答。第二遍:幼儿问,教师答。第三遍:个别幼儿问,其他幼儿答。:这首儿歌一句问、一句答,线索就在问句中,这样的儿歌形式叫做问答儿歌,非常有趣。三、编编歌谣。过渡:这些只是蔬菜家族中的一小部分,你们想不想将其他品种的蔬菜也编进菜地歌谣呀?我们编的时候可以根据蔬菜的颜色、外形、生长地方来仿编。1、交代要求。(1)两人一组。(2)商量选择两种或三种不同的蔬菜。(3)编一编、说一说,一个问、一个答。2、小组介绍。四、活动延伸。将生活中其他的蔬菜也编进歌谣里。(幼儿教育)
本文标题: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132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