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封神演义》经典名著个人读后感(4篇)
《封神演义》经典名著个人读后感(4篇)“封神演义”经典名著个人读后感7“封神演义”经典名著个人读后感怎么写呢?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以下是网友精心收集分享的“《封神演义》经典名著个人读后感(4篇)”,下面网友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封神演义》经典名著个人读后感【第一篇】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一本书,但是有一本神魔小说却能将《西游记》比下去,那本书就是——《封神演义》。许仲琳写的《封神演义》很大胆,当中有:哪吒逼父,杨戬反殷等都是当时的旧礼教所不能容忍的。《封神演义》中还刻画了许多有个性的人物,如:土行孙机智幽默,英勇好战,但是又贪恋美色,贪图钱财。闻太师一身正气,却一味愚忠。申公豹聪明机智,能文能武,可是心术不正,好胜心过于强,报复心强。读《封神演义》可以使我们领略经典魅力,品尝名著精髓,汲取历史智慧,提升人文素养,它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历史与神怪题材相结合的完美典范。《封神演义》为什么能将《西游记》比下去?因为《封神演义》是历史与神怪的结晶,不但将我国历史完美的展现出来了,还将神话与传说凝结在一起了,而《西游记》虽然同样有历史和神怪,还有佛教精神,但是,却不能完美的表达出来,读了《西游记》只认为这是一部很有趣的幻想长小说,并未联想到历史事件,这就是《西游记》的一大缺点,但是也因为有这一缺点,读起来才使人感觉很特别。《封神演义》经典名著个人读后感【第二篇】《封神演义》是世界108名著之一,一开始,我没什么兴趣,但我看着看着,就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姜子牙一心辅佐武王姬发伐纣,手下的大将分别有:哪吒、南宫适、金吒、木吒、武吉、杨任、晃雷、晃田、邓九公、邓婵玉、黄滚、黄飞虎、黄天化、黄天祥、李靖、土行孙、杨戬、韩毒龙、郑伦等人帮助助周伐纣。但是申公豹却助纣伐周,这使得元始天尊不禁大怒,把申公豹塞进了北海的洞眼里,最后因为纣王听信妲己的谗言而被周军围困在朝歌,最后在摘星楼自焚而死。其实,《封神演义》里面的大英雄还有很多,多得触手可及。这些人物很值得我们学习。在平时,如果别人遇到了难题,我就不太喜欢帮助别人,但是我看了《封神演义》这本书之后,我就喜欢乐于助人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具有无畏的精神。读了《封神演义》之后,我觉得我似乎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自私自利了。这本书真是知识的源泉!《封神演义》经典名著个人读后感【第三篇】这个学期我读了许多书,有《洋葱头历险记》、《大草原上的小老鼠》、《女孩子必读得公主故事大全集》……有一本我酷爱的书,它叫《封神演义》,是妈妈在书店里给我买的。封神演义共有四十个故事,我最喜欢的是第二十五个故事《冰冻岐山》。故事是说鲁雄带领商朝大军来进攻西岐,像是人马很多。姜子牙带领西岐军士驻扎在山上,鲁雄在山下,天气很热,而在山顶上的姜子牙,却不担心。山上燥热、水少、树少,难道不怕热死渴死?第二天,姜子牙又叫徒弟武吉在后营筑起一座土台,在远不算什么,后面更奇特,又把棉袄、斗笠发给每个士兵。大家嘀咕到:这样热的天,我们穿这么厚不怕把我们热死吗?我也是这样想,是不是姜子牙脑子坏了吗?晚上姜子牙登上土台,开始做法,顿时狂风大作,一连四天大风,到了第五天开始下雪,大雪下了整整一天,山下的鲁雄的士兵光只有甲衣,叫苦连天。就这样,姜子牙把鲁雄等人送上了天。姜子牙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智慧呢?因为他从小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喜欢读书,所以有这么多的智慧。他爱学习和勤于动脑筋的优点值得我学习,我应该写好我的作业,多读书,多背书,做到最好的自己。《封神演义》经典名著个人读后感【第四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封神演义》,我读了一部分,现在已经读到魔家四将了。魔家四将讲的是姜子牙遇到了魔家四将,与他们展开了斗争。姜子牙听说鲁雄兵败,落荒而逃,后来遇到魔家四将。魔家四将老大叫魔礼青,手持一把青云剑,轻轻一挥,可刮出黑风一片;老二叫魔礼红,掌控一把混元伞,一张开就天昏地暗,山崩地裂;老三叫魔礼海,有一面琵琶,一弹便会;刀矛齐发;老四叫魔礼寿,有一个花狐貂的怪兽,一放开便张开血盆大口,能吃掉上千人。第一次姜子牙他们大败,第二次他们请来了杨戬,杨戬先让花狐貂吃了自己,然后在它的肚子里碎了它的心,斩破肚皮出来了,再变成花狐貂的样子,趁魔家四将睡觉时偷走他们的武器。第二天打仗时,魔家四将不见了自己的法宝,心急如焚,这时,天化使出三根钻心钉,三将倒下,魔礼寿放出花狐貂,杨戬现身,斩了魔礼寿。《封神演义》里的故事很多,每1都很精彩。读了这故事,我知道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要学会智取,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本文标题:《封神演义》经典名著个人读后感(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400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