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语文《绿》教案(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语文《绿》教案(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语文《绿》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语文《绿》教案1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同学们,我们曾学过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背影》,见过那饱含深情的父亲的背影;也曾学过他的写景散文《春》,领略到那五彩斑斓的美丽的春光。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另1篇著名游记散文《绿》,体会那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秋水之美。好,让我们再次走近朱自清。名: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地: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是江苏扬州人。时:现代评: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称颂他是“表现我国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作:《绿》、《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过度:那充满活力、绿意盎然的秋水之美,美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听课文朗读录音,完成以下两个任务二、披文入境,整体感知1、听朗读录音,完成以下任务(1)划出你认为文中重要的字词。(2)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哪几个?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2、投影出示字词yìjūshíchàyùnléngmóulài挹掬什刹蕴蓄棱角明眸善睐三、合作学习,问题探究1、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哪几个?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明确:第一个观察点:山边观察角度:仰视观察的景致:梅雨瀑听—花花花花的声音看—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参考资料,少熬夜!第二个观察点:亭边观察角度:平视观察的景致: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从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环境。第三个观察点:潭边观察角度:俯视观察的景致:梅雨潭的绿教师:把三个立足点所绘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悬瀑、飞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图”。2、问题探究一:这篇散文的文眼是什么?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3、问题探究二: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之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之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的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明确:衬托,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写法。作者以梅雨潭周围的亭、山、云、岩、草的美来衬托梅雨瀑的美,再以梅雨瀑的美。(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描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追问:这种衬托手法我们以前还在不少课文中学过,比较典型的是《爱莲说》中,用菊、牡丹从正反两方面来衬托莲,还有我们将要在九年级下学期学习的鲁迅的《雪》。过度:作者又是如何写出梅雨潭的绿令人惊诧的。(教师可以穿插对“招引”改为“吸引”的词语妙用的赏析)4、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对绿的总的感受是什么?(提示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形容词)明确:醉人、奇异5、作者怎样对“奇异”“醉人”的绿展开描写的?明确:多方设喻精雕细刻运用对比突出表现大胆联想升华意境比喻: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形状、深度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涟漪(静态)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微波荡漾(动态)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亮度、质地参考资料,少熬夜!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色彩(纯净)5、学生自由朗读这些比喻句,假如让我们来赏析这些比喻句,你如何回答?试举例说明。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梅雨潭水绿的波光的明亮和质地的柔软的特征,也写出了梅雨潭水绿的醉人的美,寄寓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6、作者把梅雨潭的绿与哪些景物进行对比来突出表现梅雨潭的绿的招人喜爱的?对比的作用是什么?通过对比,把梅雨潭的绿与北京的绿杨、杭州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梅雨潭之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7、作者由梅雨潭的绿联想到了什么,找出相关语句。我若能裁你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睐了。教师:作者由“绿”的轻盈、妩媚联想到轻盈、妩媚的舞女,如果轻盈的舞女再配上“绿”裁制的带子,便会“临风飘举”了。由“绿”的明澈,更想象出这明彻回使盲妹的眼睛复明,“明眸善睐”了。这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又使“绿”展现出新的意境。8、请以“我若能……”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我若能取你为料,我将赠给那失意的画家,她必能妙手丹青了我若能编你为曲,我将赠给那美丽的哑女,她必能高歌欢唱了教师追问: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能想象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舞女翩翩起舞,绿带随风飘动;盲妹双目复明,顾盼神采飞扬。这绿真是太神奇了。9、文中作者还联想到了什么?明确:作者还想到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追问: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活泼可爱)10、作者满怀深情地为潭水起了一个名字—‘女儿绿’,是仿造玉石‘祖母绿’而成的一个名字,将‘女儿绿’换成‘祖母绿’,如何?明确:“祖母绿”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如同一个历经沧桑、面目枯槁的老夫人;而“女儿绿”清纯、鲜活、灵动,美貌可人,神韵悠长,充分的表达出作者参考资料,少熬夜!对那“醉人的绿”的炽热而奔放的爱恋之情。11、同学们再看看课文这里和前面在人称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因为一开始作者的感情还是比较收敛的,是站在旁观的角度,用相对冷静的笔调在描绘梅雨潭的“绿”,随着感情的迸发和投入,作者已失去了原有的冷静,而把自己完全融进了文章之中,完全融进了梅雨潭的“绿”之中。强烈的抒情需要使作者不自觉的改变了人称(因为这样更能表达自己对“绿”的爱恋)。12、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师补问:“绿”一般是什么的颜色,绿是生命的色彩,是大自然的色彩。由此可见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教师:这篇短小的游记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四、结语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宝石。”五、初当评论家1、学习示范批注,课后给本文补充作批注。2、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批注,对别人的批注提出不同的看法。3、在受到启发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批注。语文《绿》教案2一、教材分析1.这篇选学课文是一以写景为主,以景抒情,展开联想,恰当地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的散文,课文在描写杭州西湖的春景时,抓住一个绿立意新而深,语言形象、生动,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和教育。2.全文短小精湛,只有三个自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游西湖的总感觉,作者把西湖景色的特点概括成一个绿字,醒目地突现出来。这个绿字吸引我来到西湖边,使我流连忘返。2、3自然段课文围西湖的绿展开,分别写了灵隐花港观鱼两地绿的特点。写灵隐的绿,绿得苍翠欲滴,绿的发黑,绿的发蓝;而花港观鱼的绿,则绿的鲜,绿的亮。只觉的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这样的清晰的结构,这样生动的抒情,适宜于朗读,也适宜于列提纲背诵课文。二、教学目标1.会列提纲,并按提纲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描写绿的词语。参考资料,少熬夜!3.初步了解课文是如何抓住特点写景物的。4.感觉西湖景色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列提纲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按课文内容的先后,扫地点的转换,抓住有关景物特点的词语列提纲,理解描写绿的词语。四、教学准备小黑权、投影、词语片。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过程1.这是1篇远选学课文,节选自宗的散文《西湖漫笔》。节选时有改动。我们准备用一节课完成学习任务。本文课题只有一个字绿。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什么的?(板书课题,作简短谈话)。2.自学课文。边读边学习字词,读通课文,作自学检查:(1)扫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注意有否加字,字音是否读准。(2)检查生字:叮(dīng)婷(tíng)宛(wàn)读准一个前鼻音,两个后鼻音。)(3)检查是否按查字或联系上下文学懂了词语。重点是:流连忘返、苍翠、心旷神怡、婷婷、宛转。(如有其他词语学生不懂的,也可以讨论。强调学生自己学懂。3.理清课文脉络,把本文分成两部分来学。(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讨论:它指的是什么?(西湖的美景)西湖春天的美景那样地使我流连忘返。那么,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我流连忘返呢?从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一词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了解西湖的绿,体会到了西湖的绿,进而认识到绿的意义。本文为什么要以绿为题(杭州西湖最大的特点,就是给人以满目绿,一个引站千个爱西湖、爱祖国河山的读者的心。)(2)说说作者是如何具体领略这个绿字的(学生轻声自由读2-3自然段。也可放录音,让学生轻轻跟读)读后想想,回答问题。4、根据上面的讨论,你能否给课文分段如何分?(分作两段。第一段(1自然段):总写作者游西湖,领略到一个绿字。第二段(2、3自然段)分别写了灵隐、花港观鱼两地绿的不同特点。表现了本文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特参考资料,少熬夜!点。)5。根据单元:列提纲、背诵课文:的训练重点,我们已经按要求学会了背诵三课文。同样,我们也要用列提纲的方法背诵这课文,而且要更好地背诵。(1)指名抓主要词语背诵第一自然段。(2)学生背诵课文第三产业自然段。①先指出作者游灵隐看到的景物,默读课文。②再划出写这写这些景物绿的词语,读读课文。(灵隐:满目是绿,道路两边……苍翠欲滴,似……也是绿的;飞来峰上,有的……有的……峰下小路……直绿到……;冷泉亭下……在一片绿色之上……)③以引读法牢记写绿的段落,为背诵作准备(3)学习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①自学。根据本段特点,划出作者游花港看到哪景物?指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看到的事物,哪些地方写了联想的(师生讨论。看到的:绿叶、水珠儿、想到的:鲜亮生命力。)②引读法朗读第3自然段。(老师读看到的,学生读联想的)。6、指导给课文列提纲。(提纲上有:地点、景物、有关景物特点的主要词语。重点2-3自然段。7、按提纲背诵课文。(主要背诵2、3自然段)背诵过程是:每人轻声试背,同桌同学互背,指名背加评议,全体齐背。)语文《绿》教案3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美景。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的美景。教学难点:领略花港和灵隐两种不同的“绿”。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引课:1、背一背跟西湖有关的诗句2、说一说带有“绿”或是相当于绿的意思的字的诗句,比如“柳绿更带朝烟”、“千里莺啼绿映红”。一、激情导入1、师:古往今来,西湖以其景色秀丽,倾倒了多少中外游客,西湖的美就在于人工的妆点与自然山水浑然一体;西湖之美,美在清秀。3、那么,在一位当代女作家眼里,西湖又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课题)参考资料,少熬夜!二、初读感悟1、师范读2、提问:如果让你给西湖一个字的评价,你选择什么?(绿)3、作者领略了哪些“绿”?自由默读,找一找、划一划课文中出现的说“绿”的词。4、四人小组交流一下,找到的一样吗?5、.课件出示校对。三、研读课文,体会花港和灵隐两种不同的“绿”。师:花港和灵隐都有“绿”的特点,可每一处给作者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一)感受灵隐的“绿”1、.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自由读,找一找,这里哪一句句子是重点句?2、.课件出示“满目是绿”。师:“满目是绿”是什么意思?(到处是绿)找一找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绿,怎么样的绿?3、反馈交流,.课件出示:随机点拨:◎雨中灵隐的绿是多层次的,“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这种绿浸染了周围的其他景物,使“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溪水在“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随机指导朗读:◎课文3—5自然段的朗读,语速宜稍缓,体现一边读一边想象和回味。表现景物的词语和描写“绿”的词语可读得重些,如,“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句中的“布满”“青苔”“绿”要读得重些。有的重音可
本文标题:语文《绿》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444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