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端午节活动主题方案【汇编4篇】
端午节活动主题方案【汇编4篇】【导语】网友为您精心整理收集的“端午节活动主题方案【汇编4篇】”精品文档,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帮!喜欢就下载吧。端午节活动主题方案【第一篇】各班级: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为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爱国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决定开展端午节系列活动。具体事宜如下:一、活动背景: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等,是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20_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二、活动分主题(1)第一主题:端午祭屈原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是纪念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具体要求: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不同途径了解屈原及他身上体现的高贵品质。每人摘抄一首关于屈原的诗词。(提示:屈原的生平、屈原的故事、屈原的精神、赞美屈原的诗和词句,或者屈原创作的诗词等。)(2)第二主题:端午识艾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与端午节有着不解之缘。每到端午节,按照民间传统,家家户户门前都挂艾蒿,以驱邪祛毒。具体要求:到野外观察、采摘艾草,做成标本,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艾草在端午节的特殊用途。(3)第三主题:端午做香袋佩香袋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传说具有避邪驱瘟之意,也做点缀装饰。具体要求:请教家长,自己动手做香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可参考如下步骤完成:1、材料:碎布、棉花、香料粉、丝线(或中国结细线)。2、工具:剪刀、针、缝衣线。3、做法:(1)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碎布画上自己喜欢的、有创意的形状,大小不限。(2)剪下相对的两片。(3)用线将三边从反面缝合,留下一边。(4)翻过来,塞入沾有中药店买回来的香料粉的棉花。(5)将最后一边缝合,再加长绳装饰即完成。4、在香袋上贴上标签,注明班级和姓名。(4)第四主题:端午摄习俗端午节的习俗很多,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挂艾叶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我们威海人如何过端午节?请带上相机,捕捉身边彰显节日特定元素的镜头,用镜头记录下你的见闻。具体要求:1、请挑选两份精美的作品,冲洗成六寸相片。2、将两张相片分别粘贴在A4纸上,并在相片下面附上说明,包括:作品名称、出处(拍摄地点、时间)、相关习俗简介,并注明班级和姓名。以上四个小主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条件,每人至少选择一个主题完成,材料于下周三(6月20日)以班级为单位,团支部书记收缴上交团委。端午节活动主题方案【第二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2、教学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手段、方法:朗读、讨论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审题导入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2、检查字词。(1)重点指导:爱戴(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3、默读课文,说说这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1)出示课件:屈原万分悲愤,就在……(悲痛悲伤)(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五、作业1、抄词。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指导练习复述课文内容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合作填写题词。(1)题词:端午节的习俗有()()()()。端午节是为纪念:(1)屈原为楚国()。(2)屈原为百姓()。(3)屈原()屈原投江后,百姓们()、()、()现在的端午节()。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4、全班交流。三、资料扩展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四、布置作业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30端午节的由来传统节日--屈原忧国忧民--投江自尽端午节活动主题方案【第三篇】一、设计意图:1、目前,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日趋复杂。西方文化的渗入,在未成年人当中掀起了一股来势不小的崇洋潮,着洋装、吃洋餐、过洋节。不少未成年人对西方的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情有独钟,却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扫墓祭祖的清明、悼念爱国先人的端午、阖家团圆的中秋、登高敬老的重阳不屑一顾。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有些问题不容忽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迫在眉睫。_年_月,国务院决定把除夕、清明、端午、中秋列为国家法定假日。教育部和中宣部已联合决定把每年_月份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就是一个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举措。认真审视现实社会沉渣泛起的丑恶社会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孔不入,扭曲了青少年的是非标准和价值观念。不少青少年精神空虚、道德滑坡、行为失范,迷恋不健康的网络游戏以至逃学、出走,就是其中的典型。2、为迎接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评审,我们学校一直在探索欣赏型德育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情境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结合,借助于具体的德育活动,进行审美实践,把美内化为素质,形成中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发展审美能力,培育审美情趣,完善学生人格美。正是在这样的德育目标的指引下,为了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民族节日——端午节,宣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我校举行了“迎端午,缅故人,扬传统”主题班会。二、活动目的:1、缅怀先人,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三、活动过程:一、知识小竞赛。1、端午节是哪一天?2、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3、端午节的活动项目有哪些?参考答案(配合画面):1、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2、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3、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请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史料记载,公元前___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悲愤交加,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大家齐动手――包粽子。为配合这次活动,初二年级_个班主任为学生准备了水泡后的糯米、红豆、粽叶、包粽线,在学校请来的社区阿姨的指导下,举行了学包棕子的活动。四、班会总结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习俗。可是,就在____年,韩国已经提前申请了端午节为东南亚文化遗产保护,这可给了我们极大的警示:各类中小学校应该多举行这样的主题活动,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习俗,让它们代代相传!端午节活动主题方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学习复述课文。3.认识“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字,掌握“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尸体、习俗”等词语。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复述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教学建议1.课前布置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或访问家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及屈原这个历史人物。2.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可以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然后同桌或小组同学间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并互相检查是否会认这些字。最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纠正读音、识记字形。要求会写的9个字中,“戴”“驾”2个字字形较复杂,要重点进行指导。3.学生初读课文后,让他们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使学生对端午节的由来和爱国诗人屈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4.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到屈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楚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家渐渐强盛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改善”,所以百姓对他十分爱戴。即使他被流放,也“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民的疾苦”,还写了很多爱国诗歌。当秦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时,他十分悲愤,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正因为屈原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所以在他投江自尽后,人们十分悲痛,想方设法祭奠他、怀念他。5.屈原投江后,百姓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学生交流讨论时,要抓住课文第5、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来理解,并适时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老百姓对屈原的爱戴和怀念。如“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这一句,“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都十分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很多。又如有人梦见屈原很消瘦,以为是水中的蛟龙鱼虾吃了人们投下的食物,“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一句,是说人们怀着美好的愿望想找出一个办法让屈原能吃到食物。“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找到了一个好办法。6.学生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再让他们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先可以在小组里说一说、评一评,然后再在全班交流。还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后把端午节的由来说给家长、好伙伴听。7.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教学资料1.词语解释辅佐:协助。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诬陷:诬告陷害。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谗言:陷害人的坏话。流放:将罪犯驱逐到边远的地方去生活或劳动的刑罚。汨罗江:发源于江西,流入洞庭湖。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祈祷:宗教仪式之一。以赞美、禀告、感谢、恳求等方式,向天、地、神等祷告,求福消灾。课文中的“祈祷”包含有“恳求”的意思。2.介绍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3.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四年级下册)中的《文成公主进藏》和《猎人海力布》。
本文标题:端午节活动主题方案【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458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