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二篇文】2023年第一季度专题党课讲稿: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与读二十大报告道乡村振兴战略2023年第一季度专题党课讲稿: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党的二十大是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将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开好这次大会,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十年,党面临形势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特别是从十九大到二十大,这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这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十年砥砺奋进,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我们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十年砥砺奋进,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新征程上,只要我们坚定志不改、道不变的决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十年砥砺奋进,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这十年,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党心军心民心昂扬振奋,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前行。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是体现全党共同意志、反映人民共同心声的重大政治判断,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走过百年光辉历程的中国共产党正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可逆转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瞩望,大会科学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科学把握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全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从战略全局上对党和国家事业作出规划和部署,指引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新的伟大征程上,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挑战如何严峻,我们都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守初心使命,常怀远虑、居安思危,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全力办好自己的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奇迹。2023年专题党课讲稿3000字范文:读二十大报告道乡村振兴战略同志们:10月16日上午,党的二十大在京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对过去的十年进行了系统深入全面的总结,对未来中国五年、十年乃至2025年提出了新目标、新战略、新举措。全民聚焦,举国关注。目前,全行业都在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研读党的大政方针和中国发展走势。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需要怎么做、需要做什么,则是在座大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今天,我结合个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重点剖析二十大报告中,有关“乡村振兴”的重大趋势,和大家交流讨论。一、脱贫攻坚战。报告中指出:“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有“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分三层:一是(巩固脱贫)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二是(推进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是(加快现代化)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脱贫攻坚战“首当其冲”。首先,我们在思想上要再提升。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是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基本民生要求。要深刻领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大意义,务必进一步提高站位、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补短板、强弱项,扎实做好年度收尾等各项工作。其次,我们在重点上要再聚焦。要突出重点,围绕省、市、区部署要求,加强工作指导,层层压实责任。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攻坚措施,举一反三,全力做好问题整改工作。最后,我们在责任上要再压实。要抓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驻村第一书记示范带头作用,大力补齐村集体经济短板,凝聚攻坚合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二、农业强国。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其中有这些关键词:压舱石、有饭吃,才有底气、五大振兴、在科技上,更要自立自强,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关键性贡献,粮食生产实现连年丰收,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全面增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拓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食品加工成为第一支柱产业;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加快农业强国首先要强化村“两委”班子建设,切实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更好地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目标任务、产业重点,推动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其次,乡村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后半篇”文章,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对脱贫户特别是易返贫致贫人口的动态监测,确保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把产业振兴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产业主导,做到因地制宜,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最后要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加快完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吸引各类人才投身广大农村。三、粮食安全。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时间上,年年要抓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短板。中国式现代化绝不能落下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撑。保障粮食安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严格实行耕地保护,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如果说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是消除乡村绝对贫困人口、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则是消除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保障整体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如何村人学,决定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和水平,进而影响中国整体现代化进程和成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做好粮食这篇大文章,把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上。乡村产业发展不能忘了农业和粮食产业。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报告指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相当一部分脱贫户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一些边缘户本来就晃晃悠悠,稍遇到点风险变故马上就可能致贫,下一步,脱贫地区防止返贫的任务还很重,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绝不能出现这边宣布全面脱贫,那边又出现规模性返贫。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
本文标题:【二篇文】2023年第一季度专题党课讲稿: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与读二十大报告道乡村振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527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