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北大比较城市史课件02从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2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的比较
第二章从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第二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的罗马帝国的比较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后3世纪,亚欧大陆同时存在两个强盛的统一大帝国:秦(前221--209)、西汉(前206—8)VS罗马帝国(前30—476)可比性:一统天下,疆域辽阔;对外武力征服,对内集中财富,对国民实行强制性控制;完善的水陆交通,推行地方行政法规;广建城池,辉煌的都城,修筑长城。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秦长城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宁夏固原秦长城英格兰北部的古罗马的长城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固原秦长城罗马帝国首都VS西汉帝国都城汉长安城建于龙首原上,宫殿建筑在前,城垣建筑在后,并受渭河及其支流皂河的制约,北城垣呈与渭河平行的东北--西南走向,并有折曲,即所谓“北斗”形状。南墙因受先于建造的长乐、未央二宫和高庙位置的影响,也不在一条东西直线上,中部外凸。城市平面不规则,后世附会为天象观念。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7座山头围绕借助地形台伯河高地泉水曲折的城墙罗马城的选址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罗马城功能建筑宫殿、神庙、花园、运动(斗兽)场、浴室、喷泉等构成罗马城的功能建筑群宫殿、神庙占据城市主体。浴室不仅是罗马人生活之必需,而且提供了一个民众交往的公关空间,以适应当时共和制社会形态。也适应口头文化而不是书写占主体。斗兽场是炫耀武力和权力的场所。城市广场是共和时期城市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同时也体现了政治权力的增长。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条条大道通罗马曲折的城墙罗马城址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罗马城遗址罗马的市场汉长安城西汉建都之初,利用秦代旧宫(长乐、未央),没有考虑修筑城墙。后因匈奴距长安仅数百里,轻骑一日一夜可到,威胁日紧。为安全计,公元前194惠帝用五年时间加筑城墙。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汉长安城汉武帝时期,扩建汉高祖修筑的北宫,在其西侧新建桂宫,于长乐宫北新建明光宫,并在长安城西墙外营建巨大的建章宫。开凿昆明池及城市供水渠道。长安城虽然有城墙,但它并没有被当时的人看做都城活动的界限。汉武帝周回30里的建章宫更建在西墙之外,架设凌空阁道,跨越城墙,连通城内的未央宫。显然汉武帝并不在乎城墙的限制和军事防御能力,而看中地形与供水。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汉长安城选址于渭河南岸龙首原,城内的宫殿区均建围墙环绕,占据地势高的南部,主要殿宇又建于高台上,都是为了显示皇权的居高临下。西汉长安城每边开三座城门,每门三个门道,中间是皇帝的御道(弛道)。城内垂直相交的大街分为若干职能区。宫殿:长乐宫初为皇帝视朝之所,后改为太后所居。未央宫为朝会之所。北宫、桂宫和明光宫为后妃之宫。武库:放置兵器,二宫之间。官署、贵宅:未央宫的北阙附近和长安城东北的宣平门内,故有“北阙甲第”与“宣平贵里”之说。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长安城内商业区主要分布在城东北部和西北部,以西区最繁华,是市场和手工业作坊区。《三辅黄图》卷二记载长安城有“九市”,“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此道即横门大街。于街中立市楼以监控、管理市场交易,市楼两侧分为东市和西市,其中西市在惠帝六年建城墙时已经存在。市场集中在西部是由于城东部为贵族聚居区,占地较多;城西临渭水,建有中渭桥和便桥,有横穿关中的东西大道跨越渭河的渡口,也是东来的西域行商进入长安城最近的地点。水陆交通便利,易集商贾。长安城东西市皇家园林上林苑位于城外西南部,有数十处离宫别馆,取上游水源之便。并在西南郊开挖昆明池,既为操练水军,又能解决都城水源不足的问题。汉长安闾里:长安城东北部地势最低,平民百姓所居,里是城市的基层行政组织。源自方里而井,居在公田之中的《周礼》所载土地、人口的布局统计法。“长安城中八街九陌,闾里一百六十”。闾里的户数记载不一,四周筑墙垣。“里甲”里门不许临街,惟贵族甲第可,以示有别。长安城宫殿面积过大,这160闾里可能会有一部分设在城外。“东郭”,指宣平门外的居住区,反映当时人视长安城范围不限在城墙以内。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西汉墓葬移出城外,“陵旁立庙”,宫庙分离,宗庙退居次要。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西汉末年汉成帝及王莽在汉长安城南陆续建造礼制建筑,逐渐衍化出祭天于南郊的观念和制度。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汉长安符合《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九经九纬,经涂九轨,面朝后市”;但因宗庙移至城外帝陵之侧,不存在“左祖右社”的制度。《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国即指国都,为每边长九里的方形城址,每边开三个城门;城中南北、东西向的街道各九条,街宽能容九轨之辙;面南而王,王宫所建坐北朝南,其左侧(东)建祖庙,右侧(西)立社稷坛;王宫南方面对上朝之廷,背后(北)开设市场,市场面积相当一夫之地,即方百步。第二章从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第二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的罗马帝国的比较西汉(前206—8)长城VS罗马帝国(前30—476)长城可比性:绵延完整的长城,沿长城修筑的军城。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长城烽燧的比较西汉用夯土筑,唐代改用土坯垒砌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新疆轮台县西24公里拉依苏河畔,汉代夯筑烽燧,边长6—7米,残高8米;唐代烽燧土坯垒筑,边长13米,残高14米。附近建边堡70×50米。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汉侯关城、烽燧、汉简罗马人的军事城堡西汉长城遗迹西汉长城遗迹11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西汉长城遗迹西汉长城遗迹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敦煌阳关、烽燧目前发现的西汉王朝或罗马帝国的军事城址都采用了方形的城墙轮廓,有相似的排列整齐的街道形态。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长城沿线边城长城沿线边城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罗马人建造的长城罗马人建造的长城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罗马人长城结构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罗马长城及浴室结构罗马长城及浴室结构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汉平刚郡城地图、画像砖、陶器反映的汉代城市生活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宋代以前的中国城市汉代地方城址位于桑干河谷的代郡(代王城)代王城东汉都城雒阳城内占主要面积的仍然是皇室宫殿,南宫位于全城中部稍南,北宫居城市北部,两宫外建有围墙,两宫相距1里,有复道相连。学者认为南宫的前身可能是成周时代的王宫,周秦时代就存在南、北两宫制了。《史记·高祖本纪》:“帝置酒洛阳南宫”,又《汉书·王莽传》:“司徒王寻将十万屯洛阳,填南宫”,可知在西汉时洛阳已有南宫,朝廷的重大礼仪多在南宫举行,是比较重要的朝宫。《管子》:“凡仕者近(公)宫,不仕者与耕者近门,工商近市”。东汉雒阳的市场分布在城门附近。中世纪城市封闭的里坊制城市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宋代以前的中国城市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宋代以前的中国城市小结:秦汉城市的变化及特点1.秦汉都城以宫殿为城市主体的结构很突出,宫殿与宗庙分离,都城以宫殿为城市中心,宗庙移出城外,退居次要地位。2.城墙的军事防御作用明显,但是早期城墙的功能并不仅仅着意于防御性,是城市的标志;市民居住的闾里和商业市场被正式纳入城市规划中,市场有了固定的位置,居民由血缘社会转为地缘社会。3.前朝后寝的宫殿配置与联系,对中国王朝前期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4.秦汉城市大多依托前代旧城或宫殿而建,尚没有明确的规划思想;注意城市供水渠网的建设。5.伴随着郡县制地方行政体系的建立,确立了地方城市层级网络;秦汉地方城市形态多方形轮廓。秦汉城市结束了商周以来以血缘政治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形成以地缘政治为主体的社会结构,直接反映了从东周到秦汉社会历史的剧烈变动。东方首次出现的庞大统一帝国与西方同期的罗马帝国有许多可比性。
本文标题:北大比较城市史课件02从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2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的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588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