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政治/理论 > 北大2006《博弈与社会》作业4及答案
2006博弈与社会第四次作业提交时间:2006年5月24日星期三(对题目叙述如有不清楚之处,可以在网上提出)甲、乙、丙是三位有代表性的北大学生,他们各有一辆价值为100的自行车,甲、乙两人住在校内,在这里丢车的概率P(甲)=P(乙)=0.19,丙住在南门外,治安比起校内较差,丢车的概率P(丙)=0.36。在对风险的态度上,乙、丙和广大的普通同学一样,都比较谨慎,是风险厌恶者;而甲这类人更为开朗,做事情不会顾虑太多,是一个风险中性者。用效用函数来描述会更加精确:给定一定数量的财富w(可以是货币,也可以是有价值的财物,比如本题中的自行车),乙、丙两人(以及他们这一类人)的效用函数均为wwu=)(,甲(以及同类的人)的效用函数为。面临着丢车的不确定性,三位同学追求的是自身期望效用的最大化。wwu5.0)(=(1)给定丢车的概率,分别写出自行车这笔财富对三人的期望效用(提示:根据不同状态下的效用值和状态本身的概率,算出效用函数的期望值);中关村保险公司推出了“自行车失窃”保险业务,投保者的自行车被盗后可以获得相当于自行车价值的全额赔付。具体保费完全取决于丢车的概率,公司制定了两个价格,针对住在北大、清华校园内的用户是一个价格(基于0.19的丢车率),住在校园以外的用户是另外一个价格(基于0.36的丢车率),在保费上保险公司只需要保本即可(即保费等于期望赔付)(PS:不必担心保险公司的盈利问题,他们可以利用收到的保费去投资其他的项目而获利)。(2)计算出投保一辆价值100元的自行车的两种保费(校园价和社区价)。(3)中关村保险公司的一个业务员分别要向甲、乙、丙三人推销这种保险,预测一下他的业绩(即甲、乙、丙三人谁会买保险)保险业务推出半年以来,出现了严重的亏损。经过缜密的调查,发现是由于类似于丙的一类保户,由于他们自身是北大学生,可以出具校内宿舍的住宿卡,于是可以享受校园价,但由于他们实际上住在校外,自行车丢失概率很高。在现有的条件下,保险公司无法识别出客户是否真的实际居住在校内,所以必须改变现有的定价策略。公司战略发展部首先提出了下面一个方案:【方案一】取消现有的根据校内校外的分区定价方式,采用统一定价。定价仍然是期望收益保本原则,只不过保费的确定要受客户构成的影响,就现有的客户结构来看,来自校内和来自校外的客户各占一半。(4)分析方案一存在的问题,预测统一定价的价格走势和最终的客户构成。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公司高层对方案一不甚满意,于是战略发展部又给出了下面一个方案。【方案二】同样是不再根据客户居住地定价,而是给出一种基于投保比例的定价方式,具体来说保险变成两种套餐,一种是全额承保(丢车后赔付全部车款),一种是小额承保(30%)(丢车后保险公司只赔付30%的车价,即30元)。(5)方案二的设计理念是让不同风险的客户对号入座,但还没有具体落实到操作层面上,你作为公司战略发展部的实习生,请帮助完成这样一个产品设计(包括a.全额套餐的目标客户,b.全额套餐的定价,c.小额30%套餐的目标客户,d.小额30%套餐的定价,其中定价仍然是给出公司的保本价格,并给出可行性分析)。有了你智慧的设计,方案二的运行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当然美中不足,一段时间后,又出现了一些小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全额套餐的用户身上更加明显。(6)猜想这会是什么问题?并解释产生的原因。(提示:前面只考虑了逆向选择问题)(7)回忆信号机制与甄别机制的区别,并在现实生活中各找一到两个信号机制与甄别机制的例子(不要重复课上已经讲过的例子)2006博弈与社会第四次作业甲、乙、丙是三位有代表性的北大学生,他们各有一辆价值为100的自行车,甲、乙两人住在校内,在这里丢车的概率P(甲)=P(乙)=0.19,丙住在南门外,治安比起校内较差,丢车的概率P(丙)=0.36。在对风险的态度上,乙、丙和广大的普通同学一样,都比较谨慎,是风险厌恶者;而甲这类人更为开朗,做事情不会顾虑太多,是一个风险中性者。用效用函数来描述会更加精确:给定一定数量的财富w(可以是货币,也可以是有价值的财物,比如本题中的自行车),乙、丙两人(以及他们这一类人)的效用函数均为wwu=)(,甲(以及同类的人)的效用函数为。面临着丢车的不确定性,三位同学追求的是自身期望效用的最大化。wwu5.0)(=(1)给定丢车的概率,分别写出自行车这笔财富对三人的期望效用(提示:根据不同状态下的效用值和状态本身的概率,算出效用函数的期望值);答:假设甲、乙,丙三者的期望效用分别为:123(),(),()uwuwuw 112233()()0.19*(0.5*0)0.81*(0.5*100)40.5()()0.1900.811008.1()()0.3600.641006.4uwEuwuwEuwuwEuw==+===+===+= 中关村保险公司推出了“自行车失窃”保险业务,投保者的自行车被盗后可以获得相当于自行车价值的全额赔付。具体保费完全取决于丢车的概率,公司制定了两个价格,针对住在北大、清华校园内的用户是一个价格(基于0.19的丢车率),住在校园以外的用户是另外一个价格(基于0.36的丢车率),在保费上保险公司只需要保本即可(即保费等于期望赔付)(PS:不必担心保险公司的盈利问题,他们可以利用收到的保费去投资其他的项目而获利)。(2)计算出投保一辆价值100元的自行车的两种保费(校园价和社区价)。答:假设校园内保费和社区保费分别用k1元和k2元来表示,校园价:得10.19*(100)0.81*k−=1k119k=社区价:得20.36*(100)0.64*k−=2k236k=(3)中关村保险公司的一个业务员分别要向甲、乙、丙三人推销这种保险,预测一下他的业绩(即甲、乙、丙三人谁会买保险)第1页共4页答:假设甲、乙、丙三个人买了保险以后的期望效用为:123(),(),()uwuwuw′′′ 112233()()0.19*0.5*(10019)0.81*0.5*(10019)40.5()()0.19*(10019)0.81*(10019)9()()0.36*(10036)0.64*(10036)8uwEuwuwEuwuwEuw′′==−+−=′′==−+−=′′==−+−= 而三个人不买保险的期望效用分别为:123()40.5,()8.1,()6.4uwuwuw=== 根据比较可以看出,乙和丙都会购买保险,甲不会购买保险。保险业务推出半年以来,出现了严重的亏损。经过缜密的调查,发现是由于类似于丙的一类保户,由于他们自身是北大学生,可以出具校内宿舍的住宿卡,于是可以享受校园价,但由于他们实际上住在校外,自行车丢失概率很高。在现有的条件下,保险公司无法识别出客户是否真的实际居住在校内,所以必须改变现有的定价策略。公司战略发展部首先提出了下面一个方案:【方案一】取消现有的根据校内校外的分区定价方式,采用统一定价。定价仍然是期望收益保本原则,只不过保费的确定要受客户构成的影响,就现有的客户结构来看,来自校内和来自校外的客户各占一半。(4)分析方案一存在的问题,预测统一定价的价格走势和最终的客户构成。答:根据方案一的原则,假设保险定价变为k ,0.5*0.19(100)0.5*0.36*(100)0.5*0.81*0.5*0.64*kkk−+−=+ k w得=27.5k 假设用户购买了这种保险,那么他们的效用设为u,()h()luw120.36*10027.50.64*10027.58.5150.19*10027.50.81*10027.58.5150.19*0.5*(10027.5)0.81*0.5*(10027.5)36.25=hlluuu=−+−==−+−==−+−=而三个人不买保险的期望效用分别为:123()40.5,()8.1,()6.4uwuwuw== 根据比较可以看出,风险规避者都会购买保险,但是风险中性者不会购买保险。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公司高层对方案一不甚满意,于是战略发展部又给出了下面一个方案。【方案二】同样是不再根据客户居住地定价,而是给出一种基于投保比例的定价方式,第2页共4页具体来说保险变成两种套餐,一种是全额承保(丢车后赔付全部车款),一种是小额承保(30%)(丢车后保险公司只赔付30%的车价,即30元)。(5)方案二的设计理念是让不同风险的客户对号入座,但还没有具体落实到操作层面上,你作为公司战略发展部的实习生,请帮助完成这样一个产品设计(包括a.全额套餐的目标客户,b.全额套餐的定价,c.小额30%套餐的目标客户,d.小额30%套餐的定价,其中定价仍然是给出公司的保本价格,并给出可行性分析)。答:全额套餐针对用户是高风险的用户,由第二问可知假设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是=36,小额30%的套餐针对用户是低风险的用户,假设保险公司收取的最低保费为1k 2k 220.19*(30)0.81*k−= k得25.7k= 如果用户选择第二种套餐,假设高风险用户,低风险用户的期望效用为,()huw′()luw′12()0.36*(305.7)0.64*(1005.7)1.7756.2157.99()0.19*(305.7)0.81*(1005.7)0.9377.8668.803()0.19*0.5*(305.7)0.81*0.5*(1005.7)2.30838.19240.5hlluwuwuw′=−+−=+=′=−+−=+=′=−+−=+=如果用户选择第一种套餐,假设高风险用户,低风险用户的期望效用为,()huw′′()luw′′()0.36*(10036)0.64*(10036)8huw′′=−+−=1()0.19*(10036)0.81*(10036)8luw′′=−+−==2()0.19*0.5*(10036)0.81*0.5*(10036)32luw′′=−+−相对于第一种方案,高风险的风险规避用户在第二种方案下期望效用减少,可见他们没有动机假装第二种用户;对于低风险的风险规避用户,在第二种方案下的期望效用高于第一种方案下的期望效用,他们也没有动机假装第一种用户;对于低风险的风险中性用户,他们在两种方案下的期望效用都不大于不买保险的期望效用,他们不会购买保险。有了你智慧的设计,方案二的运行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当然美中不足,一段时间后,又出现了一些小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全额套餐的用户身上更加明显。(6)猜想这会是什么问题?并解释产生的原因。(提示:前面只考虑了逆向选择问题)第3页共4页答:全额保险用户在使用自行车时不再注意防盗等,这样就会造成参保的自行车实际的丢失率上升,从而保险公司期望收益下降。这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对于全额保险用户,他们使用自行车的后果由保险公司全权负责,就会造成事后的道德风险。(7)回忆信号机制与甄别机制的区别,并在现实生活中各找一到两个信号机制与甄别机制的例子(不要重复课上已经讲过的例子)答:信号机制是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为了获得交易带来的收益,通过一定的行为选择来告诉没有私人信息的一方自己的真实类型。在《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于是,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后来有个智者郭隗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国君愿意出千两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然而时间过去了三年,始终没有买到,又过去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国君派手下带着大量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的时候,马已经死了。可被派出去买马的人却用五百两黄金买来一匹死了的千里马。国君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弄一匹死马来呢?”国君的手下说:“你舍得花五百两黄金买死马,更何况活马呢?我们这一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为你提供活马。”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郭隗又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燕昭王采纳了郭槐的建议,拜郭槐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
本文标题:北大2006《博弈与社会》作业4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588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