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北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0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马克思主义学院制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本讲主要反映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至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前(这是世界的新旧时代交替、中国的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探寻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出路而进行的伟大、艰苦的斗争及其历史经验和启示。(最基本的内容在教材第86—105页)一、中国先进分子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一、中国先进分子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开始。1916年9月《青年杂志》第二卷第一期起改名为《新青年》。1.《新青年》的创办编辑部设在陈独秀的寓所——上海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内。◆1917年1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遂移至北京(东城北池子箭杆胡同9号陈独秀家中)。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1918年1月,《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改为同人合编。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均都加入编辑部,并成为主要撰稿人。以《新青年》为中心,大体上形成李大钊1889-1927鲁迅(1881-1936)陈独秀1880-1942◆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开始宣介马克思主义。1923年6月后,该刊成为中共中央理论性的机关刊物,1926年7月出完第5期后停刊。2.提示三个问题(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这是切中时弊的。时弊:辛亥革命后国内还没有民主政治,还是孔家店的思想统治。中华民国名存实亡;袁世凯政府公开下令尊孔读经,企图在“保存国粹”的幌子下,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严重摧残一度兴起的新文化思想。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国内鬼神之说盛行。正因为新文化运动切中时弊,因此,它在中国所起的震古铄今、振聋发聩的思想解放用是不能低估的。(2)在充分肯定新文化运动历史作用的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它的局限性。(对此,教材第89页从3个方面做了很好的分析。)(3)怎样看待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为革新北京大学而提出和实行的“兼容并包”方针?◆蔡元培生平及评价简介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1904年与章炳麟等在上海创立光复会,被推为首任会长。1905年被中国同盟会本部推为上海分部创办人。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5年,曾参与办理留法勤工俭学会及组织华法教育会。1917年1月正式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曾任国民党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位于东城区东堂子胡同75号(原33号)的蔡元培故居。此宅为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位于未名湖西南侧葱郁之中的蔡元培像(由北大77级、78级学生捐资建造)“先生清末从事革命,提倡民权;民六任北大校长,网络人才,兼收并蓄,学术思想,主张自由。伟大的五四运动,实先生提倡诱掖,导其先路。”(1940年4月14日延安各界追悼蔡元培的唁电。)◆对“兼容并包”方针的评价◇当陈腐的封建思想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时,蔡元培提倡和践行这一方针,其实际意义,主要是为新思想的传播开辟道路。蔡元培对北大进行的重要改革:第一,提倡学术研究。第二,展开百家争鸣。第三,对学生的政治活动,不予严格干涉。上述改革,特别是文科的改革,使新文化运动获得了一个有力的据点,使《新青年》团结了更多的新文化人,使学生有了接受新思潮和参加政治活动的机会。◇这一方针有明显的局限性。“兼容并包”作为一种理论上的概括,表现了蔡元培思想上存在的折中、调和的倾向,和在反封建文化斗争中的不彻底性。(二)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十月革命概况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1月8日凌晨,冬宫被攻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垮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全俄工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11月7日至9日在斯莫尔尼宫召开。大会选出了临时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1870.4.22—1924.1.21斯莫尔尼宫◇至1918年3月,在全俄范围内普遍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同月3日,苏维埃政权同交战国德国在布列斯特签署了和约,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3月4日,列宁领导的第三国际(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30个国家的共产党或左派社会团体的代表出席了大会。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了苏联。◆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原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革命,它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它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突出地表现为:促使中国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第一,中国旧民主主义运动在政治及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一次次失败,逐步打破了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革命思想和建国方案的迷信,促使他们寻找新的革命思想和道路。◇原因1920年12月1日,毛泽东在给蔡和森的信中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要走新的革命道路的认识。“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1948年7月1日,刘少奇回顾党的历史时说:“此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事情,就是十月革命的胜利,这个革命把全世界想要革命但又没有找到出路的人都惊醒了。特别是在中国,我们那时感到了亡国灭种的危险,但又不晓得朝哪里跑,这一下就有办法了。”第二,中国有许多情况与十月革命前的俄国相同或近似,因此,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启发了中国的先进分子。“封建主义的压迫是相同的,经济和文化落后,这是近似的。两个国家都落后,中国则更落后。先进的人们,为了使国家复兴,不惜艰苦奋斗,寻找真理,这是相同的。”《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69页。第三,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对被压迫民族所采取的友好、平等的政策,鼓舞和推动着中国先进分子学习俄国和接受马列主义。如第一个宣言传来后,1920年4月11日,全国学生联合会发文写道:“你们这一次的大举动,足为世界革命史开一新纪元。我们实在是钦佩得很。……希望今后中俄两国人民在自由平等、互助的正义方面,以美满的友谊戮力于芟除国际的压迫,以及国家的种族的阶级的差别,俾造成一个真正平等、自由、博爱的新局面。”第四,十月革命中,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所采取的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也推动他们去研究十月革命所遵循的新主义。第五,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进一步打破了中国先进分子对欧美民主主义的幻想,更加促使他们把学习的目光转向苏俄、转向马列主义。●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正式开幕(最高会议议场在法国外交部)。参加此会的有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中国等20多个国家。但是,实际操纵会议的是美、英、法、意、日5个国家,特别是美、英、法3个国家。巴黎和会1919年4月26日,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问题做出了无理的决定。消息传来,许多中国人,特别是广大的爱国知识分子曾对巴黎和会所报的热切期望,一下子破灭了。在此情况下,5月4日,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为基本口号的五四爱国运动,不可遏制地爆发了。列宁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1920年6月5日)一文中,特别指出了作为反面教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对世界一切民族和全世界被压迫阶级”的教育:它“使所谓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各民族能够和平共居和一律平等的市侩的民族主义幻想更快地破灭。”(三)中国先进分子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意义第一,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启准备了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第二,它使中国人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516页。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一)五四运动及其历史特点1.五四运动的概况◆直接斗争目标:一是要求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和约签字;二是要求惩办三个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签订二十一条时的外交次长;陆宗舆,签订二十一条时的驻日公使;章宗祥,当时的驻日公使)。◆发展的两个阶段:◇5月4日—6月4日。这是以知识分子(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以爱国学生打先锋的阶段。五四运动爆发当天天安门广场前五四运动爆发当天游行路线图自6月3日起,运动面临夭折的危险:北洋政府在北京和其他城市大肆逮捕和镇压学生;学生的情绪开始波动,学生队伍开始分化。◇6月5日—28日。这是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有广大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群众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阶段。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实现。1919年6月10日上海全市工人罢工(二)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仅对教材第93-94页第1点稍加展开)◆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呈现这一特点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在此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了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从而揭开了中国工人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序幕,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更为坚实的阶级基础。◇在此运动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而为运动的发展指明方向。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革命传统,1939年3月,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广大青年的爱国举动的压力下,也同意了这个规定。但是,国民党政府畏惧青年学习“五四”革命精神,于是又改定以3月29日(1911年在广州起义中牺牲后来葬在黄花岗的革命烈士的纪念日)为中国青年节(在共产党和革命根据地内继续以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年节。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仍然被当代青年所推崇。(二)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主要讲授对该运动的评价)第一,这一思想运动并没有抛弃而是继承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并赋予它们以新的涵义,使它们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了发扬。提示两点◇民主不再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科学,除自然科学外,就对社会的研究来说,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第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没有中断或取消五四以前开始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而是在新的思想基础上,在新的探索中,创造性地推进和提升了这一工作。◇从反对封建思想入手,进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把反封建思想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进行的思想批判,逐步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其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以唯物史观为武器。(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补充教材第100页中的有关介绍)“第二,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创办各种形式的工人夜校以“北京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为例1921年1月1日由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其招生简章写道本校“以增进‘劳动者’和‘劳动者的子弟’完全知识;养成‘劳动者’和‘劳动者的子弟’高尚的人格为宗旨”。“凡身体健康,身家清白的劳动者,不论年龄大小和识字与否,都可入学。”“本校分日夜两班:夜班为‘劳动者’而设,日班为‘劳动者子弟’而设。”“本校课程:夜班注重国文、法文、科学常识社会常识(工场和铁路知识)。日班与普通‘国民’,‘高小课程略同”。“凡本校学生概不收学费;并酌量津贴书籍用具等物。”据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报告:这是在“既没有工人组织又没有工人领袖的地方”所开办
本文标题:北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0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619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