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北大中国历史地理课件03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
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沿太行山前山麓地带的南北大道:北京→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安阳•华北通向东北的三关:古北口(北京密云县)、喜峰口(河北迁西县)、山海关(秦皇岛市)。第一节北京与周围地区交通道路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华北通向内蒙、山西的主要太行关口:居庸关(北京昌平区)、紫荆关(河北易县,拒马河)、倒马关(河北唐县,唐河)、井陉(河北井陉县)。北京附近地形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井陉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太行山东麓地区交通路线与主要关口居庸关(北京昌平区)紫荆关(河北易县,拒马河)倒马关(河北唐县,唐河)井陉(河北井陉县)。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明长城分布图明皇幸蜀图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古北口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喜峰口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兴城(宁远)山海关锦州北镇(广宁)沈阳辽阳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抚顺之战宁远之战萨尔浒之战入口之战辽沈之战松山之战广宁之战痛哭六军具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我恋逆贼天亡自荒宴——吴梅村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居庸关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紫荆关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雁门关宁武关偏关土木保之变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蔚县紫金关居庸关怀来倒马关井陉第二节川陕交通一“关中”的取意与秦统一的战略进程1.“关中”取意:函谷关(旧关位于河南灵宝市,新关位于河南新安县)、潼关(陕西潼关县)、蒲津关(山西永济县蒲州镇)、武关(陕西丹凤县)、嶢关(陕西商州市,北周移蓝田县,称青泥关;后改为蓝田关)、萧关(汉代设宁夏固原县,北宋给置同心县)、散关(陕西宝鸡市)。2.秦统一的战略进程:雍(戎、狄)——栎阳(魏河西之地)——咸阳(天下)3.以咸阳、长安为中心的沿渭河道路。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函谷关(旧关位于河南灵宝市,新关位于河南新安县)、潼关(陕西潼关县)、蒲津关(山西永济县蒲州镇)、武关(陕西丹凤县)、嶢关(陕西商州市,北周移蓝田县,称青泥关;后改为蓝田关)、萧关(汉代设宁夏固原县,北宋改置同心县)、散关(陕西宝鸡市)。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栎阳雍关西函谷关关东蒲城黄河铁牛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山西崤山山东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过秦论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汉函谷关二蜀道难|川陕交通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子午道:子午镇→子午谷→秦岭→石泉→饶风关→南子午镇→城固→汉中灙骆道:周至→骆谷关→洋县→灙水→城固→汉中(一)秦岭通道: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褒斜道:郿县↓留坝↓褒城↓汉中故道:宝鸡益门镇↓清姜河↓略阳↓勉县↓汉中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史记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子午道,长而险,无行政建置。灙骆道最短。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故道多阪,回远”,长1200里。秦汉时期设:故道、河池、沮县,唐设:凤州、兴州,县增为6个。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隆中对诸葛亮第一二次北伐路线图诸葛亮第四五次北伐路线图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金牛道(汉):勉县↓宁强↓广元↓昭化↓剑门↓绵阳↓成都↘阆中↓南充↓重庆(二)巴山通道米仓道:巴中↓汉中洋巴道:达县↓镇巴↓洋县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正义》《括地志》云:“褒谷在梁州褒城县北五十里南中山。昔秦欲伐蜀,路无由入,乃刻石为牛五头,置金于后,伪言此牛能屎金,以遗蜀。蜀侯贪,信之,乃令五丁共引牛,堑山堙谷,致之成都。秦遂寻道伐之,因号曰石牛道。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木牛流马成都武候祠留坝张良庙留坝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剑门关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第二节西南交通石门关道︹五尺道︺:成都↓宜宾↓毕节↓安顺↓贵阳旄牛道(清溪道、零关道):成都↓邛崃↓雅安↓姚安↓洱海↘滇池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曲靖四川连接云南的道路很早就被人们利用,分布在云南境内的古羌语族南下路线即循这条道路。由于地理环境险峻,道路时常中断,西汉武帝时司马相如通西南夷,使中断的道路重新通行。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夜郎、滇、邛都是川滇交通道路上三个重要的农业部族。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夜郎滇邛都《战国策》:楚得枳(今涪陵),巴自江州(今重庆)迁避垫江(今合川)。《史记》:楚将庄跤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至滇池。庄跤入滇路线:延水(乌江)—牂柯(贵阳地区)—夜郎(安顺地区)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一、丝绸之路的命名: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vonRichthofen)在《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Herrmann)在1910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第三节丝绸之路二丝绸之路的走向伊犁河←乌鲁木齐←巴里坤←北新道(隋唐)↖↙吐鲁番←哈密←新北道(东汉)↖喀什←阿克苏←-库车←库尔勒←西域北道(西汉)←楼兰←玉门关←河西走廊←长安↖和田←且末←若羌←西域南道(西汉)↙↖阿尔金山口←青海湖←松潘←成都←吐谷浑道(南北朝)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针叶林带游牧带农业带黑海里海咸海天山长城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地,武帝时攘之,初置四郡,以通西域。汉书•地理志吉既破车师,降日逐,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自吉始焉……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汉书•郑吉传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廷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汉书•西域传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酒泉敦煌楼兰居延车师乌垒伊吾敦煌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自敦煌西出玉门、阳关,涉鄯善,北通伊吾千余里,自伊吾北通车师前部高昌壁千二百里,自高昌壁北通后部金满城五百里。此其西域之门户也,故戊己校尉更互屯焉。伊吾地宜五谷、桑麻、蒲萄。其北又有柳中,皆膏腴之地。故汉常与匈奴争车师、伊吾,以制西域焉。后汉书•西域传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魏略·西戎传》曰:从敦煌玉门关入西域,前有二道,今有三道。▲从玉门关西出,经婼羌转西,越葱领,经县度,入大月氏,为南道。▲从玉门关西出,发都护井,回三陇沙北头,经居卢仓,从沙西井转西北,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诣龟兹,至葱领,为中道。▲从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辟三陇沙及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转西与中道合龟兹,为新道。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志耳。法显传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北道从伊吾,经蒲类海铁勒部,突厥可汗庭,度北流河水,至拂菻国,达于西海
本文标题:北大中国历史地理课件03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619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