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 北大中国图书出版史课件07宋代文化与出版史
编辑出版专业基础课全校通选课第七讲宋代文化与出版史◆一、文化特征与出版政策◆二、图书编校机构与重要的编校活动◆三、三大刻书系统◆四、宋版书述评◆五、印本时代的手抄本现象分析一、文化特征与出版政策1、基本的文化特征:重文轻武。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用儒臣,分治大藩,纵其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宋太祖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出强寇,凯歌劳旋,献捷太庙,其荣无以加。——尹洙凡今之将,问之以孙、吴,则不知为何人;叩之《孙》、《吴》二书,则不知为何书。如此者十人而九。——蔡戡2、宋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陈寅恪有宋一代,武功不竞,而学术特昌。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绍述创造,靡所不备。宋儒之学,囊括无遗。……上下千古,求其学者,派别孔多。而无不讲求修身为人之道者,殆无过于赵宋一朝。故谓有宋为中国学术最盛之时代。—柳诒徵1)文化政策:最为开明,文人士大夫地位最高。2)文:宋诗、宋词与唐诗并驾齐驱。唐宋八大家中宋人占六位,散文成就可以追步秦汉散文。宋代传奇、评话亦发达异常。3)史:“中国史学,今古罕匹。”“中国史学莫盛于宋。”4)哲:蜀(苏轼兄弟)、洛(二程、朱熹)、朔(司马光)三派学术重地。出现了朱熹、张载等哲学上的大师。5)书画:宋四家、赵佶。花鸟画、写意画的成熟。6)发明: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出现或成熟于宋代。7)工艺:宋瓷为中国瓷器的精品。8)编辑出版:编辑出版了一批注明的著作,编辑理论系统发达。是我国出版事业空前发达的时代,宋版书是我国古代图书中精品中的精品。9)治书之学:目录学中出现了三大私人目录: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尤袤《遂初堂书目》。郑樵的《通志·校雠略》是现存最早的目录学理论著作。版本学、校勘学、金石学等中国特有的学术也在此时奠定。10)文人:孕育出了像苏轼这样的“文化全才”,中国历史上鲜有。3、重视出版事业并严格管理积极的举措设立众多的图书管理、编校机构,多以贤才处之,地位非常之高。多次组织人员编撰大部头的著作,以示其“稽古右文”的文化政策。多次对国家藏书进行整理、编目。有所谓的宋代四大目录皇帝重视,多次视察国子监的刻书情况,这是前所未有之举。消极的禁书⑴边机文字、刑统律、会要、实录、奏议、策论等。闻范阳书肆亦刻子瞻诗数十篇,谓《大苏小集》,子瞻才名重当代,外至夷虏,亦爱服如此。——《渑水燕谈录》谁将家谱到燕都,识底人人问大苏,莫把声名动蛮貊,恐防他日卧江湖。——苏辙哲宗元祐五年七月戊子礼部言:凡议时政得失,边事军机文字,不得写录传布;本朝会要、国史、实录不得钓荫。违者徙二年,许人告,赏钱一百贯。内国史、实录仍不得传写。即其它书籍欲雕印者,纳所属申转运使、开封府牒国子监选官详定,有益于学者,方许镂版……凡不当雕印者,委州县监司国子监觉察,从之。⑵天文图谶、兵谋攻术、非入佛道藏的宗教书。为了维护统治,防止人民反抗的需要。⑶司马光、苏轼、黄庭坚等“元祐党人”的文集。⑷诸子百家,有悖儒家经典。结果:收效甚微。二、图书编校机构与重要的编校活动1、图书机构常设机构:三馆:史馆、昭文馆、集贤院。又设崇文院、秘阁、集贤殿、直龙图阁等。任职通称馆职,为文臣清贵之选。国朝馆阁之选,皆天下英俊,然必试而后命。一经此职,遂为名流。——《容斋随笔》临时开始之书局:五代史书局、四大书书局、会要所、日历所、国史实录院。等等。2、重要的编辑成果宋初四大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是时诸降王死,多出非命,其故臣或宣怨言。太祖具录之馆中,俾修《太平御览》等书,丰其廪饩,住臣多卒老于中。——《十国春秋·南唐十四》司马光主持编修《资治通鉴》。其编辑思想和理论非常值得重点分析,对我们写论文也有一定的帮助。三、三大刻书系统1、官刻以中央国子监和地方公使库刻书最多,影响最大。国子监刻书。上幸国子监阅书库,问昺经版几何?昺曰:“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正义皆具。臣少从师业儒时,经具有疏者百无一二,盖力不能传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辰之幸也。⑴国子监的刻书目的不在盈利,而在广布教化,传播文化知识,以维护封建统治,因此书价非常便宜。即所谓“计工纸之费以为之价,务广其传,不亦求利,亦圣教之一助。”(陈师道语)上封者言:“国子监所鬻书,其直尤轻,望念增定。”帝曰:“此固非为利,正欲文籍流布耳。”不许。⑵刻书内容四部皆备,其中以正经正史及子部医学算术书籍为多。经史之书关乎教化,医学算术关乎百姓生计,所以最为重视。⑶实行“三校制”,故刻书质量精审可靠。宋初官刻书,以校雠极为重视。凡一书校勘既毕,送覆勘官,覆勘既毕,送主判管阁官,覆加校点,经过三道手续,可谓慎之又慎矣。——《事实类苑》⑷并非全在汴京雕印,相当一部分交杭州刻印。因为杭州刻书技术最为精工。浙本字体方正,刀法圆润,在宋本中,实居首位。宋国子监刊书,若七经正义,若史汉三史,若南北朝七史,若《唐书》,若《资治通鉴》,若诸医书,皆下杭州镂版。北宋监本刊于杭州者,殆居大半。——王国维:《两浙古刊本考》地方机构公使库刻书。时方贵《杜集》,人间苦无全书,苏守王琪家藏本,雠校素精,即俾公使库镂版,印万本,每部为直千钱。士人争买之,富家或买十余部,既尝省库,羡余以给公厨。——《太平清话》2、坊刻宋代书坊刻书,以建安余氏和临安陈氏最为著名。宋刻书之盛,首推闽中,而闽中尤以建安为最,建安尤以余氏为最。——叶德辉:《书林清话》建阳县有麻沙、书坊二镇,世代刻书。宋代祝穆《方舆胜览》:“建宁麻沙、崇化两坊产书,号为”“图书之府”。《福建通志》:“建阳、崇安接界处有书坊村,村皆以刊印书籍为业。”书坊之名,至今犹存。余氏一族即长期居住此地。麻沙本风行天下,所谓“行四方者,无远不至”。但是在当时的名声却不甚好,成为校勘不精的劣本的代表。⑴“乾为金,坤为金”之例。⑵“宰予昼寝”之例。⑶“药中加锡”之例。陈起与“江湖诗派”。编辑出版家与作者的关系。“字画堪追晋,诗刊欲遍唐”。“文士独知音”、“江湖指作定南针。”“赊账不问金”、“成卷好诗人借看。”3、私刻“赵韩陈岳廖余汪”七家最盛。朱熹、陆游、周必大等著名学者都曾参与。4、三大刻书中心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板,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蜀与福建,多以柔木为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福建本几遍天下,正以其易成故也。——叶梦得:《石林燕语》特点:蜀刻最早,杭州最精,福建最多。补充:汴梁刻书事业也非常兴盛。与北宋同时的辽代的刻书业也非常发达,其刻书中心在今天的北京。四、宋版书述评1、现存宋版书之数量估计中国大陆:1500多部。台湾:840部。日本:890部。现存部数不超过5000部。(据日本阿布隆一教授统计)李致忠先生估计:3000部左右2、宋版书之特点1)去古未远,能保持古书的原来面貌,可校对后世乖谬。故北宋蜀刻诸经之可贵者,贵其源出唐,蜀石经也。至于史、子,亦以北宋蜀刻为精。——叶德辉:《书林清话》一,印本书,至宋而渐精工;二,古来所传抄经传,审核不苟,足以观古书本真,宋刻善存其典型,当共贵重;三,明以后辗转抄写,或坊刻滥有改增,不免讹舛错脱,非宋刻无可以订正。——日本·河田雄宋刻之可贵,其接近旧本这一点最为主要;其他刊刻精工,校雠精审,尤其次也。——毛春翔:《古书版本常谈》2)学风严谨,校勘精湛。校勘群书,始知书旧一日,则其佳处犹在,不致为庸妄人删润,归于文从字顺,故旧刻为佳也。——《荛圃藏书题识》宋初官刻书,以校雠极为重视。凡一书校勘既毕,送覆勘官,覆勘既毕,送主判管阁官,覆加校点,经过三道手续,可谓慎之又慎矣。——《事实类苑》3)字体美,刻工佳,纸墨良,版式讲究,很具艺术性。藏书者贵宋刻,大都书写肥瘦有则,佳者绝有欧柳笔法。纸质莹洁,墨色清纯,为可爱耳。若夫格用单边,间多讳字,虽辨证之一端,然非考据要诀也。——《清秘藏》藏书以宋刻为善。宋人之书,纸坚刻软,字画如写。格用单边,间多讳字。用墨稀薄,虽著水湿燥无湮迹。开卷一种书香,自生异味。——《燕闲清赏》南北宋刻本,纸质罗纹不同。字画刻手古劲而雅,墨气香淡,纸色苍润。展卷便有惊人之处。所谓墨香纸润,秀雅古劲,宋刻之妙尽之矣。——《藏书纪要》余喜蓄书,尤嗜宋刻,固重其去古未远,亦爱其制作之精善,每一展玩,心旷神怡。——张元济版刻字体好,等于一个人先天体格强健;纸墨印刷好,等于一个人后天营养得宜;题识好,如同一个人富有才华;收藏图记好,宛如美人薄施脂粉;装潢好,像一个人的衣冠整齐。——周叔韬4)内容编排有所变化。我国古代的经、史,其正文和注疏都分别写在或刻在两个书本上。南宋初期,盛行在同一书版上,用大字刻正文,用小字刻传注书写之文,便于阅读。5)版心下方往往有刻字工人姓名和每版的字数,有牌记。(教材P267)牌记:广告与版权意识。宋刻本《东都事略》目录后有牌记:“眉山程舍人宅刊本,已申上司,不许覆板。”6)装订形式主要采用“蝴蝶装”。将书页面对面相对折齐,在书叶反面版心的地方用浆糊粘连,再用较厚的纸包裹作为书皮;从外表看,厚皮包背,与现代的精装书相似;翻阅时候,书叶两边展开,如蝴蝶双翅,故称“蝴蝶装”,简称“蝶装”。7)宋刻书多避讳。(教材P258)本朝尚文之习大盛,故礼官讨论,每欲其多,庙讳遂有五十字者。举场试卷,小涉疑似,士人辄不敢用,一或犯之,往往暗行黜落。——《容斋三笔》政和中,禁中外不许以“龙”、“天”、“君”、“玉”、“帝”、“上”、“圣”、“皇”等为名字。于是毛友龙但名“友”,叶天将但名“将”,乐天作但名“作”。——《容斋续笔》3、宋书多善本之缘故分析何谓“善本”?善本非纸张白版新之谓,谓其为前辈通人用古刻数本,精校细勘,不讹不缺之本也。善本之义又三:一曰足本(无缺卷,未删削),二曰精本(精校精对),三曰旧本(旧刻、旧抄)。——张之洞:《輶轩语·论读书》编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时,专家所定的标准:三性、九条。三性: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九条:⑴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包括残本和零页)。⑵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包括具有特殊价值的残本与零页),但版印模糊、流传尚多者不收。⑶清代乾隆及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印本、抄本。⑷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印行的图书。⑸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⑹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⑺辛亥革命前的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过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抄本。⑻在印刷商能反映我国古代印刷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⑼明代印谱全收。清代的集古印谱、各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有特色或有亲笔题记的收,一般不收。4、宋版书对后世之影响:“佞宋情结”。嘉靖中,朱吉士大韶性好藏书,尤爱宋时镂板。访得吴门故家有宋椠袁宏《后汉记》,系陆放翁、刘须溪、谢叠山三先生手评,饰以古锦玉签,遂以一美婢易之,盖非此不能得也。婢临行题诗于壁曰:“无端割爱出深闺,犹胜前人换马时。他日相逢莫愁怅,春风吹尽道旁枝。”吉士见诗惋惜,未几捐馆。——《逊志堂杂钞》明末毛晋,为搜求宋版书,在汲古阁门前,悬挂征求启事谓:“有以宋椠本至者,门内主人计叶酬钱,每叶出二百……有以时下善本至者,别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三百六十行生意经,不如鬻书与毛氏。”钱谦益《绛云楼书目》选择藏书的标准是:“所收必宋元版,不取近人所刻及抄本。虽苏子美、叶石林、三沈集等,以非旧刻,不入目录中。”乾隆年间黄丕烈将其藏书室命名为“百宋一廛”,自号“佞宋主人”。每得一奇书,必要作诗绘图,以纪其事。逢节时,还
本文标题:北大中国图书出版史课件07宋代文化与出版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619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