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通用版高三生个人学习计划(4篇)
通用版高三生个人学习计划(4篇)通用版高三生个人学习计划7高三每一天的时间都非常紧张,学生们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习的效率,就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通用版高三生个人学习计划(4篇)”,欢迎大家来参考下载。通用版高三生个人学习计划【第一篇】高三上半学期1、展开第一轮全面复习2、注意对自己的评估和反馈,力争每隔一段时间成绩上升一个档次选择自己最有可能选择的几类专业,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情况进行了解;对学校的学费、地理位置、主要学科特色等进行了解,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领域对各专业的能力要求进行调查,并和自己能力上的优劣势结合起来1、了解最有可能选择的几类专业在毕业时的最佳出路和发展前景2、高三是关键阶段,应该根据计划心无旁骛地进行学习3、坚持锻炼身体,保证营养和饮食起居的正常高三下半学期一、二三月份,继续综合复习提高成绩,对于尚有弱势的学科尤其要注意重点突破,初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自己的学校档次,对同档次的学校展开调查。1、不能面面俱到,而要有所侧重2、对专业和学校档次的确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并预留调整的空间二、四五月份1、抓住几次地区性模拟考试的机会,了解自己在本校和本地区的排名情况,确定自己的位置区间,根据新的招生政策和其他信息对专业选择进行调整A、了解和自己排名相近的同学所去的学校和专业B、根据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的变动调整学校档次C、寻求自己兴趣和专业方向的更佳的结合点D、寻找有无二次选择机会E、借模拟考试的机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应试技能F、从性格、潜能等更深的层次确定自己是否适合于学习某个专业2、将自己和专业出路情况结合起来进行考虑(推荐进行SWOT分析)A、每年四五月份是信息集中的时期,应该抓住这些信息对自己的目标进行调整B、通过模拟考试,明确自己成绩的竞争力三、六七月份1、参加高考并对自己的成绩进行预估2、等待成绩并填报志愿A、结合试题的难度和自己对成绩的预估调整专业选择,;注意各个志愿之间的合理分布B、寻找降低风险的途径根据预估成绩对目标学校进行调整,缩小范围,对几所学校进行重点评估,根据多方面的信息进行通盘考虑,确定最终的报考学校。坚持将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选择联系起来,一旦选定,不轻易动摇、不要盲目赶热门,应冷静分析能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发展的`专业选择,从适合自己的出路出发选择合适的专业,并考虑到长远的职业发展。通用版高三生个人学习计划【第二篇】我是走读生,每天6:30起床。梳洗吃饭后,马上骑自行车去学校。学校7:20开始早读,我到的时间一般是7:10,有时候会更早。那时教室里的人还少,不出5个人。我静坐下来,复习前一天的笔记、英语短语、英语作文。7:20,早读开始。因为已经学习一小段时间了,所以会比慢到的同学更快进入状态,读的效率就比较高。早读7:50结束。上午有4节课,下午3节课。上课我从来不打瞌睡。这和我的作息安排有关。认真听讲,作好笔记。每一节课下课后,我通常会去找老师,请教前一天做练习遇到的问题或是上课时不明白的地方。有时老师有事,走得比较急,我就去请教同学。不管他能不能把问题讲明,我都会道声谢。有时实在没有什么问题,就先温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同学有时也会趁机问他们遇到的问题,我就尽力帮着解决,实在没办法就一起找老师。有时上厕所还讨论问题。这样反复发现问题,请教、解决,才不会使问题越积越多。有人说从来没有问老师问题习惯,这是不好的。有人觉得错太多,问老师问题很没面子,其实是自己想得太多了。错的多说明问题大,更应该问了。并且从一开学就应该养成请教老师问题的习惯,不要待到最后想问都不好意思。课间有人选择踢毽子,我认为流一堆汗再平静需要过渡。有人选择睡觉,那会在上课时还晕晕的。两种都会影响听课效率。如果你实在需要休息,我建议到厕所洗个脸、在座位上喝杯水或者出去走廊看看校园风景。中午放学回到家是12点左右。先回房间整理书包,等齐家人一起吃饭。我把早上各科的作业列出来,挑一些适合中午做的。吃完午饭再继续学习一会,然后午睡,大概躺下眯20分钟就起床。老师说午睡最好是30分钟,不可以超过一小时,超过一小时会越睡越累。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但对于我来说,没必要睡30分钟,20分钟就足够了,但我会保证一定有午睡。我认为功课再紧也必须午睡眯一下,下午的课才有精神听。午睡起床后先喝一杯水,再去学校。下午上课,我一般提前到,先看看书。有的人提前到,却趴在书桌上睡,我认为那不好,跟在课间睡觉是一个道理,另外在教室睡觉还有毁形象。下午17:00放学,放学后要考试或统练。回到家大概18点,先去阳台养鱼。然后写晚上的学习计划,把早上、下午各科的作业列出来。预计用的时间也标上,以督促自己提高效率。一般我会把晚上学习时间控制在5小时左右,列出任务的好处就是你该做多少事一目了然。你会在15分钟后要去吃晚饭时,很清楚现在还可以读单词,而不是在那里空想今天还有多少事要做,会不会做不完。就不会把你该做的最重要的事落下。心中有数,只要自己按照计划,一步一步走,就能从容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你能选出完成任务的最佳时间,比如在20点到21点完成数学或英语,而不是在23点才想起数学没有写。等到学习任务都完成了,再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情,看看作文集什么的。8点半到9点会喝一杯咖啡。然后洗澡。这样接下来的学习,精神状态就有保障。我一般在晚上12点就熄灯,有时会再学习15分钟。这15分钟用来整理一下晚上复习的科目中有问题的地方,把第二天的功课表看一看,看看美文,或者把当晚背诵的内容再背一遍。然后,安然入睡。我只在寒假、二轮复习和三轮复习时列过长期计划。寒假有12天,我买了一本英语练习《5年高考3年模拟》,厚厚的一本,每天做两章。买了一册数学的预测卷,共13卷。买了一册综合预测卷,共9卷。每天下午的3:00到5:00,我就拿起来做,一天做数学,一天做综合。每天做《语文月刊》的合订本里的3套文言文阅读和1套专项练习。每天起床后和睡觉前的15分钟用来专攻我最薄弱的化学。当然,还不止这些,那时我寒假每天学习14小时。那时用8开白纸列了一张表。纵为日期,横为科目的细目及备注,要在哪一天做、需要多少时间做写在格里,完成时就用其他颜色的笔做记号,遇到问题在备注里写。拿到练习时,你就可以想一下自己需要怎样安排时间才能充分好利用它。你没有必要买太多练习,老师推荐的就去买。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书店,买太多又写不完。也不能凭着自己的喜好去写,高中没有所谓的扬长避短,有的只是查缺补漏。看准一本练习,地毯式地扫雷过关,是你最好的选择。毫无疑问,我是一个资质平庸的普通人。我没有那些高考状元的非凡的能力。从另一方面讲,我所想出来的这种方法是一个适合大多数人的方法。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好学习计划,可以使我们学习生活程序化。每天像时钟一样滴答滴答地摆动,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通用版高三生个人学习计划【第三篇】高三开学进入高考复习第一个阶段,即基础复习阶段。学校里每一个科目都在逐册逐章节地进行复习,我们自己也就应和学校的教师步伐一致,进行各科的细致复习。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五个月,把每一科在高考范围内的每个知识点都逐章逐节、逐逐段,甚至农字逐句地复习到,应做到毫无遗漏。这个阶段,复习中切忌急躁、浮躁,要明白“万丈高楼增地起”,只有这时候循序渐进、查缺被漏、巩固基础,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只有这时候把边边沿沿、枝枝杈杈的地方都复习到,才能在今后更多的时间去攻克一些综合性、高难度的题目。早上6点-8点: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一般人来说,疲劳已消除,头脑最清醒,体力亦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段。可安排对功课的全面复习。早上8点-9点:据试验结果显示,此时人的耐力处于最佳状态,正是理解各种“考验”的好时间。可安排难度大的攻坚资料。上午9点-11点:试验证明这段时间短期记忆效果很好。对“抢记”和立刻要考核的东西进行“突击”,可事半功倍。正午13点-14点:饭后人易疲劳,夏季尤其如此。休息调整一下,养精蓄锐,以利再战。最好休息,也可听轻音乐。但午休切莫过长。下午15点-16点:调整后精神又振,试验证明,此时长期记忆效果十分好。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记忆”的东西。傍晚17点-18点:试验显示这是完成复杂计算和比较消耗脑力作业的好时间。这段时间适宜做复杂计算和费劲作业。晚饭后:应根据各人状况妥善安排。可分两三段来学习,语、数、外等文理科交叉安排;也可作难易交替安排。通用版高三生个人学习计划【第四篇】1、重要提醒第一轮复习(9月—3月初)基础能力过关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之上,对各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查出所有理解上的障碍,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一般而言,考生的复习障碍主要有:概念不清、公式不会运用、计算不准、原理模糊等等。这些都是理解的障碍,同时也是记忆的障碍。考试时,往往使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难以提取出来。通过全盘的通读,才能对信息进行记忆编码,分类梳理出知识点,才能明白各学科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知识网络结构。复习完一个章节,就在不看课本只看笔记的情况下,把课本中的知识点一一地过一遍。遇到记不起来的地方或理解得不是很透彻的地方,再翻开课本看看,这样就会加深印象和巩固记忆。一轮复习一边是高中三年课程的回顾,一边是知识遗漏的查找,这也是为高考总复习知识系统化、能力化做好准备的时期。高考是考三年的内容,而在高一高二落下的知识很多,而高考的其中的一个黄金定律“8020法则”,就是指高考试题的80%是基础知识,20%是稍难点的综合题,把这部分的基础做好的话,就可以上一所不错的大学。所以必须把这两年的基础知识补上,避免高考时这些知识变成失分点,自己通过做大量的题来找漏洞效果不明显而且又浪费了时间。最后以致于信心受挫,决定放弃学习了。这是学习中的最可怕的现象。我们做题不贵“多”而贵“精”。应该做囊括高考的重点、难点、考点的题和通过对照老师讲的具体内容检测出漏洞。第二轮复习(3月初—5月中)综合能力突破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彻底掌握基本知识,使各个知识点整体化、有序化、自控化、实用化,便于指导技能操作,进行思维训练。经过解题复习,使记忆率达到95%以上。另外,本阶段考生还应注意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解题时,先从显在知识点切入,挖掘出隐含知识点,构成已知条件,并由此为“向导”从大脑中搜索出未知条件知识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进行典型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高考黄金定律二就是典型题法则,其实如果我们把高考的方向把握准了,高考的出题模式弄清楚,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会很轻松。不只是在数学、物理这样的理科有典型题,文科的东西也是遵循这一原则的,比如语文的作文,1文章好的结构、好的句子,我们都可以用来模仿。构建知识体系,进行专项练习。体系是综合的根本,专题是提高的保证。我们在回忆信息过程中会出现的暂时性的遗忘。高三学生在考试时,经常答案就在嘴边就是写不出来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舌尖现象”,它常会影响到考生的情绪、信心,所以必须加以克服。高三学生在平时要扎实地学好知识,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体系,借助理解记忆等方式调动复习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有效的检索体系,在需要运用知识的时候能准确、及时地提取出来。当遇到舌尖效应时要保持冷静、放松,这样可有助于知识的回忆。形成考试体系,训练解题思维(迅速做题技巧训练)。很多题型可以归类挖掘共性,尤其是理科题型,题目和条件都有其内在的关系点的,一般的解题入手方法不外乎为顺着题意来,或者以寻求的结果为出发点逆向推导,只有学会从题目本身寻找做题的入手点,或形成一定的解答思维步骤,才能在考场上适应任何题,立于不败之地。所谓的考试体系就是构建在考试时第一遍的做题思路,到这时候可以减弱我们研究题目本身知识点的比例,加强研究做题第一思维的比
本文标题:通用版高三生个人学习计划(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657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