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语言学 > 北大中国现代文学教案20赵树理
第二十章赵树理一、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1)“赵树理方向”首先是一种文艺政策性的引导,是对当时(乃至五六十年代)文学“主流”的一种阐释与倡导,关键是顺应大众化、农民化的审美追求,正好适应了当时解放区的社会变革需求,因而赵树理式的主题与文学语言形式被推崇到主流的位置。周扬当年关于赵树理是“新人”的解释,实际上是要为共产党领导下的面向大众的革命文学树一个榜样,一种努力的前景。首先应从特定时代的要求来看这个问题,肯定其历史的合理性与特色,同时也应看到有得有失,不应轻易否定。(2)赵树理的创作的确呈现出不同于以往新文学作家的新酌历史特点。赵所代表的解放区新一代作家及其创作现象的出现,是以解放区的特定历史环境为前提的,因此应注意其新的时代特点。这突出表现为大众化与农民化。赵树理追求的大众化是可以与农民对话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赐给,能忠实反映农民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要求,并真正为农民所接受。其次,是自觉地将写作与农村变革实践统一起来,常写“问题小说”,写农村变革以及农民的命运、心理、情绪,追求创作与现实生活的配合。注意赵树理创作的历史特点,其长处与局限性。应看到赵树理的出现对“五四”以来新文学的“欧化”现象,以及不能赢得最广大的农民读者,是一种反省与纠偏。但由于隔绝了外国文学的影响,视野也难免比较窄小。二、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3)通过作品人物现象的分析,考察赵树理小说中所具有的新的素质,可以从一个侧面加深理解“赵树理方向”的文学史价值。先要大致阅读与了解赵树理的几部代表性作品。然后可以和二三十年代描写乡土题材的作家相比较,去发现赵树理的“新素质”。主要从三方面评析:一是赵树理的小说所描写的特定历史时期新的生活,新的人物,紧密配合了社会变革,有“实效性”,能直接融人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中,这是以往任何一位新文学作家都没有做到的;二是以往描写农民的新文学作品,都是以人道主义观点发现和同情农民,赵树理则进了一步,直接与农民对话,展示农民新的道德精神风貌及其所面对的矛盾。三是以往作家包括鲁迅多写农民的痛苦与创伤,赵树理则写农民摆脱旧的文化习俗的艰难,但更注重表现精神上的“翻身”:通过农民精神、心理和人与人关系的变化,来显示农民“改造”的艰巨性。四是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创造方面,真正实现了民族化与大众化的统一。以上几点,都应结合具体作品的分析来理解,是本章的重点。(4)关于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分析,还应当有更深入的理解。可以结合前述的“新素质”和“总主题”,去阐释赵树理小说中最常出现的两类人物:一是“老一代农民”形象,如仙、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李家庄的变迁》中的老秦,等等,都是背着沉重的封建主义思想包袱的旧式农民,他们面对巨大的社会变革,也有“翻身”后的新的困扰与痛苦。赵树理往往写他们的落后,也写他们的质朴、善良,并常安排或暗示了他们的转变与新生。二是年轻一代农民,即“新人”形象。如小二黑与小芹,还有李有才,他们都是试图开始掌握自己命运,并敢于挣脱旧的精神枷锁的解放了的一代,他们的行为性格被赋予社会变革的政治内涵,又自然植根于解放区的典型环境,有深厚的生活根据。通过对两类人物的形象分析,应看到赵树理对于农村题材的新的开掘和独特的发现。(5)还应注意了解赵树理小说中浓厚的地域民俗色彩,那山西味道晋阳气息中所渗透的文化内涵。民风民习被他作为一种“社会景物”,即社会精神的附着物。后来在赵树理的影响下形成的“山药蛋”派,也具有此特色。三、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6)应承认赵树理小说在现实主义艺术创造上的重要突破。赵的读者群包括广大识字的农民,他的现代评书体小说形式完全适应了这种读者的需要。应从两方面了解赵树理的小说形式如何改造和运用以说唱文学为基础的传统小说形式:一是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框架,而汲取了讲究情节连贯性与完整性的特点;二是小说当通俗故事写,将情节描写及人物塑造融化在故事叙述中,保留口头性文体的特点,而又比一般传统小说明快、简约;三是口语化,在艺术性与通俗性结合上达到很高的境界。[知识点]赵树理方向、评书体现代小说、山药蛋派。
本文标题:北大中国现代文学教案20赵树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668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