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 北大宗教学导论课件12康德与宗教问题
宗教学导论康德与宗教问题如何理解德国哲学的文化意义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和二十世纪哲学的深远影响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歌德(1749-1832),奥古斯特·施莱格尔(1767-1845),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1772-1829),席勒(1759-1805)音乐贝多芬(1770-1827)神学与柏拉图研究施莱尔马赫(1768-1834),1810年,洪堡与施莱尔马赫建立柏林大学德国古典哲学康德(1724-1804),黑格尔(1770-1831)现代学术体制和基本规范形成于这个时期康德哲学与宗教问题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的道德指向康德哲学的实践目的,是从纯粹理性的角度寻找道德原则,或者说,为自由社会中的道德自律寻找一个理论支撑而这样一个道德目的背后,有一个很强的宗教诉求《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就是从这一套哲学的立场思考宗教问题康德论宗教问题的出发点《序言》前两段道德本身并不需要宗教道德的基础是,人是一种自由的存在物自由的人通过理性的思考,会接受无条件的道德原则因此,就道德自身而言,并不需要宗教道德为什么不需要宗教道德是一种自律,本身不需要别的原则来规定比如,若以享乐作为道德的目标,道德就不是纯粹的道德,人也不是自由的了道德的两种规定:自身的完善,他人的幸福举例(第2页),在法庭上举证时,是想到举证的义务,还是因为举证会带来别的目的如果是后者,就是卑鄙无耻的那么,宗教为什么还必要道德虽然不必依靠别的目的,但人不可能没有目的如果没有任何结果,人们不会心甘情愿地按照道德去做善恶总是没有相应的报应,怎么办但是,又不能以任何具体的事物或享乐为目的因此,逻辑上就需要有一个超越的道德目的这就是宗教的必要性。上帝,是为了实现道德自律而不得不作出的必要的假设《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的基本结构由四篇论文组成“论恶的原则与善的原则的共居或论人性中的根本恶”“论善的原则与恶的原则围绕人类的统治权所进行的斗争”“善的原则对恶的原则的胜利与上帝的国在地上的建立”“论善的原则统治下的事奉和伪事奉,或论宗教与教权制”借助宗教实现道德172页,对前三篇文章的大体概括道德本身是自明的,依靠人的自律但人性是恶的,无法自律(对原罪的哲学解释)要逼迫人自律,必须依靠宗教一个道德共同体,只有通过宗教才能实现宗教与道德的矛盾174页下部要使宗教有效地发挥这种理性的作用,必须实现有形的宗教,而不能仅仅是无形的宗教只有有形宗教的规章制度,才能具有约束力规章制度与宗教的道德约束,是必要的两个方面但是,规章制度可能会变得比道德更重要如果规章制度成为更重要的,就是伪事奉这篇文章的论述,就是围绕规章制度与道德目的之间的矛盾展开的宗教的分类宗教:把道德义务理解为上帝的诫命(175)启示宗教:上帝的诫命--道德义务自然宗教:道德义务--上帝的诫命另外一种分类方法博学的宗教:借助于博学使人相信自然宗教:可以从理性推导出宗教每一种宗教都要包含自然宗教的成分以基督教为例来讨论基督教作为自然宗教181-182页这是一段“康德福音”耶稣的意义,在于他第一个明确讲出了理性的、人心的道德原则为了让人遵守这些道德观念,就要围绕这个导师和这些观念,创立宗教于是,耶稣成了基督,成了圣子基督教的道德原则182-183页的道德原则184页的普遍原则与特殊原则185页中间的善恶之争基督教的道德原则与理性道德之间的关系基督教作为博学的宗教基督教既是纯粹的理性信仰,又是启示信仰按照历史性的信仰按照基督的道德原则的信仰二者不可偏废如果每个人都是博学的,博学的信仰也会对每个人起到理性的效果但对于没有文化的基督徒,博学的信仰就成了被指定的、被动的信仰康德把这种信仰称为“奴性十足的信仰”(189)解决这一矛盾要使基督教不成为奴性十足的信仰,就必须使其中的道德原则成为最高的,历史的启示成为较低的以道德原则为主,是真事奉;以启示为主,是伪事奉;启示仅仅是道德的手段本末倒置的结果,使教会变成了等级森严的政治,教士变成了官员新教对天主教的批判基督教作为博学宗教的历程191页以下第一批基督徒仅仅为了方便而建立了一系列制度,接受了《旧约》随后的人们把制度常规化,把《旧约》经典化对《旧约》的解释,需要对希伯来文的精通与《旧约》的关联,导致基督教丧失了天然的道德优势,变成博学宗教宗教妄想把章程性的信仰当做根本性的,是一种宗教妄想,即把表象当成本质把仪式、祈祷、服从当做宗教的主要内容把取悦于神、从他那里谋利益当做主要目的凡是为了让上帝喜悦,认为除了善的生活方式之外,还能够做的其他事情,都是宗教妄想和对上帝的伪事奉无论怎样的宗教妄想,都是把手段当成了目的与妄想相对的宗教原则理性不仅会推导出道德原则,而且会让人学会谦卑,因为最高的上帝是理性无法理解的198-199从理性出发的宗教,相信善有善报,但并不超越理性的界限,妄测这种报偿是什么200超出这一原则,自以为知道上帝的秘密,就一定是伪事奉不同的外在形式没有区别,都是一样的伪事奉迷信202宗教妄想导致随意解释上帝的报偿,是迷信;在对神的理解上自以为是,是狂热不靠善良,而靠任何人都能做的仪式,是迷信的妄想狂热与迷信导致理性的死亡;而没有理性,就没有真正的宗教除了必要的规章外,教会必须把道德原则引进来对教权制的批判因为敬畏而信奉宗教,就是一种奴性的事奉当这种事奉被制度化,就成为对寺庙的事奉只有这种事奉与道德原则结合,才是理性宗教的教会事奉人们一旦赋予仪式一种独立的能力,就处于一种妄想之中这样就把宗教变成了“拜物教“(物神化)教权制就是拜物教支配的宗教制度康德宗教理论的新教因素贯穿了从内在理解宗教信仰的新教原则强调理性的作用和它的限制反对仪式,反对教权制与一般新教不同的是,康德完全把宗教置于哲学理性的一个环节上帝成为一个必要的假设,而不是确定的存在实质是,将基督教(主要是新教)的信仰理性化、世俗化人们不必真正皈依,也可以按照基督教的原则生活康德、黑格尔哲学的共同倾向康德、黑格尔都有很强的宗教关怀他们的哲学努力,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把基督教思想哲学化、理性化康德通过道德哲学来完成这一点黑格尔通过世界历史来转化基督教的末世论和历史观(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恩历史》)德国自由神学康德、黑格尔的倾向直接影响了自由神学施莱尔马赫的宗教学,《论宗教》,《论基督教信仰》特洛尔奇的基督教史研究,《基督教社会思想史》哈纳克的基督教教义史研究,《教义史》大卫·施特劳斯,《耶稣传》自由神学的基本立场接受现代科学理性,接受现代的基本价值观念从现代理性观的角度,重新理解基督教思想把基督教当作各种文化体系中的一种来理解基督教的很多看上去不合科学的说法,被当作比喻,或是用科学的理解忽略掉了历史地、科学地看待圣经和基督教的历史第三篇论文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1:洛克和康德分别如何从现代角度处理宗教问题?2:结合《马太福音》4:3-11中对“三次诱惑”的描写,怎样理解《基督最后的诱惑》或《宗教大法官》中的“诱惑”概念?
本文标题:北大宗教学导论课件12康德与宗教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669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