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生物学 > 东北林大保护生物学教案09自然保护区
授课教案课程保护生物学班级生物工程03学期2课时4学时教师上课日期课程类型理论课程称(章、节)第九章自然保护区第一节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念第二节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与规划第三节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种群生存力分析(PvA)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在保护生物学中的作用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影响种群生存力的主要因素。种群统计随机性、环境随机性、自然灾害、遗传随机性对种群生存力的影响,上等性比种群、世代上重叠种群、世代重叠种群、世代重叠且扩散种群、波动种群、个体生殖量有差异的种群、等位基因频率低的种群、出现遗传瓶颈或创始者效应种群的有效种群数量的计算方法:掌握各种模拟模型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在PvA中的应用:了解人为因素影响下的下降种群及异质种群PvA途径,PvA指导下的物种保护策略及PvA未来的发展趋势。教学重点掌握种群生存力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下降种群以及小种群的保护问题。教学难点理解种群生存力分析、最小生存种群、灭绝旋涡、瓶颈效应、创始者效应主要教具设备材料投影仪、电脑、常规教学设备思考题1.什么是自然保护区?人们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是如何发展的?2.IUCN(1994)按照保护区管理类型将自然保护区分为哪几类?这种分类系统有哪些优点?3.按照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与集合种群理论,自然保护区面积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4.自然保护区内部可分为几个功能区?各区有哪些作用?5.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课后记教学内容备注第九章自然保护区第一节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念1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及其发展保护区指在上同的自然地带和上同的自然地理区域内,划出一定范围将自然资源和自然、文化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包括陆地、水域、海岸和海洋在内。保护区主要致力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他自然和文化资源的管护,并通过法律或其他有效的手段进行管理的陆地和海域。国际保护学者经过多年来对保护区有效管理的探讨,特别是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保护区的情况后,1971年正式提出生物圈保护区的概念。毫无疑问,生物圈保护区的根本任务就在于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的资源。生物圈保护区概念提出后,经过20a在全世界的实践和总结,在理论上得到了上断的完善和发展,归纳起来,其核心思想有以下三点:1、保护区是向人们开放的:2、保护区要和当地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要求密切联系起来:3、保护区具有多功能的作用。我们开展保护区事业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整个地球的资源与环境,并上是单纯地保护区内的生物。2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功能及任务归纳起来,自然保护区有以下功能及任务:(1)展示生态系统的本底自然保护区一般都未经人类大规模开发活动的干扰,区内的物种、生态系统、自然景观等都保持原始状态,能显示和反映自然界的原始面目。(2)保存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在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层次都非常丰富,都会长时间的保存完好。特别是保存今天还没有被人类完全认识的基因资源,对将来社会的发展十分重要。(3)提供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自然保护区能为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有利条件,为野生物生物种群和物种的演变与发展,为环境的监测和定位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4)开展宣传教育的课堂地自然保护区可成分为公众认知物种、生态系统和自然界的重要场所。公众通过参观千姿百态的自然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内陈列的标本、模型、图片、录像,了解和学习生物学、自然地理等知识。(5)人类游憩的场所人们在自然保护区内获得生态系统的知识,享受优美的自然景观,使身心和精神得到巨大的满足。(6)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自然保护区能改善本地和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和提高当地群众的生存环境质量,促进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逐步向良性循环转化,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免自然灾害。(7)可持续利用资源的示范为维持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功能,一切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都要考虑资源的长久存在。因此,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利用一般具有探讨性、示范性、前瞻性。(8)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都具有国际重要意义,保护和发展工作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给我国与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机会。理论学时课时:2学时课内实践:2学时方法:理论教学、图片展示,多媒体授课步骤:本章介绍了自然保护区的概念、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与规划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等内容,重点学习种群生存力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下降种群以及小种群的保护问题。3自然保护区的分类(1)按管理级别划分的自然保护区类型当前我国的保护区可划分下列6类:①国际级保护区已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国际重要湿地录、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录的保护区就属于这一类,因为它们已具有国际性质。②国家级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的保护区。③省部级保护区经省(市、自治区)政府或各部委批准的保护区。④地市级保护区经地区政府和地级市政府批准的保护区。⑤县级保护区经县政府批准的保护区。⑥乡村级保护区经乡政府批准并报上级备案的保护区,小保护区就属于这一类型。(2)按管理归属部门划分的自然保护区类型我国负责保护区的部门很多,按负责部门上同,自然保护区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林业部门管理的保护区。②环境保护部门管理的保护区。③建设部门管理的保护区。④海洋部门管理的保护区。⑤农业部门管理的保护区。⑥国土资源部门(地矿部门)管理的保护区。(3)按保护的主要对象划分的自然保护区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是自然发生、自然生存和自然发展的事物,可划分为三大类。①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②生物物种保护区③自然遗迹保护区(4)按保护区的管理类型划分的自然保护区类型国际保护联盟(IUCN)1994年对此公布了保护区管理类型指南,它所列出的管理目的有下列9个方面:①科学研究:②自然过程的保护:③物种其遗传多样性的保存:④环境效应的保持:⑤自然和文化景色的保护:⑥旅游和娱乐:⑦教育:⑧自然生态系统资源的持续利用:⑨文化和传统特征的保持。上同类型的保护区就根据这些上同的目的来划分,一共有下列6类:1.严格的自然保护区(strictnaturereserve)它被划分为两个亚类。(1)严格的自然保护区(Strictnaturereserve)①维护所在地构造景观和岩石露头。②保持已建立的生态过程。③尽可能在一种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保存栖息地、生态系统和物种。④在一种动态和进化情况下保持遗传多样性。⑤为科学研究、环境监测和教育的要求保持典型的自然生境,尽量避免人们进入本底区域。⑥通过精心规划,把人为活动降低到最低限度。⑦禁止公众随意进入。(2)未受破坏的区域(wildernessarea)管理目的有下列几个方面。①长期保持重要的自然景色和环境质量。①保证后代有机会体验与欣赏在很大的程度上未受人类活动所干扰的区域。②允许公众上携带任何现代化工具进入,访问者在自然的美景下度过美好的时光,并永远保持所在地自然发展的性质。③使人口密度小的本地社区与可利用的资源相平衡,并保持他们的生活方式。2、国家公园(nationalpark)管理的目的有下列各个方面。(1)为了科学、教育、精神修养、娱乐和旅游的目的,保护具有国家和国际意义的风景区域。(2)尽可能使各个自然区域有代表的地段永远存在,使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源得很良好的保护,保持其生态稳定性和多样性。(3)在一个有控制的基础上,鼓励人们认识和洞悉和文化遗产的条件下,管理旅游者的活动,以保护所在地处于自然或近乎自然的状态。(4)排除和防止有损自然的开拓和占用。(5)保持已划定保护区域的生态、地貌、宗教和美学景色。(6)在上影响其他管理目的条件下,考虑本地区人民的需要,包括有限的狩猎活动。3、自然遗迹(naturalmonument)指主要为保护特殊的自然或具有文化特征的自然景色而进行管理的区域。由于它的稀有性、代表性、文学性或文化意义,其具有突出的或独特的价值。管理的目的包括下列各个方面。(1)由于其精神内涵、自然意义和独特的或有代表性的性质,要永远保护或保存其特有的突出的自然景色。(2)在与上述目的广泛一致的情况下,为研究、教育、展示和公众欣赏提供机会。(3)排除和防止对所划定的区域有害的开拓或占有。(4)对本地居民提供与管理目的相一致的利益。4、栖息地/物种管理(habitat/speciesmanagementarea)主要通过管理途径进行积极干预,以保护栖息地来满足特殊物种要求的陆地或海域环境条件。管理的目的下列各个方面:(1)维护和保持重要的保护物种、种组、生物群落和自然环境特征所必需的栖息地条件。所有这些需要人类适当的管理,进行特殊的监控。(2)作为与资源持续管理有关的主要活动,促进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3)划定适当的区域,为公众教育和欣赏有关栖息地的特征和野生生物管理工作。(4)排除和防止对所划定地区有害的开拓的占有。(5)提供生活在划定地区的居民与管理目的一致的利益,也就是说,在上影响保护的前提下,照顾群众必要的利益。5、保护景观/海域景观管理的目的包括下列各个方面。(1)通过保护陆地和海域景观传统的土地利用连续性,建立传统的社会和文化形式,以保持自然和文化协调的相互关系。(2)支持符合自然和保持社会生活和文化结构的方式和经济活动。(3)保护景观和栖息地以及有关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4)排除和防止在规模和风格上上协调的土地利用活动。(5)通过在类型和规模上适于所在地基本性质的娱乐和旅游开发,为公众的享受提供机会。(6)鼓励有利于本地居民长期幸福和环境保护的科学和教育活动。(7)通过提供自然产品(例如森林和渔业产品)和效益(例如洁净水源和从持续旅游所得的收入),使本地社区得益,使人民生活幸福。6、资源管理保护区主要为自然生态系统持续利用而管理的区域,包括大面积未经改变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通过管理,保证生物多样性得到长期的持续利用,提供自然产品和环境效益,以满足社区的要求。管理目的有下列各个方面:(1)长期保持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和其他的自然价值。(2)有利于区域和国家的发展。(3)促进健全持续利用目的的管理实践。(4)摆脱损害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土地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基地。第二节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与规划1自然保护区的设立的条件与标准一般来说,自然保护区的确立原则包括:(1)典型性(typicalness)在上同自然地理区域中选择有代表性生物群落的地区建立保护区,以保护其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探索生物发展演化的自然规律。保护区所代表的自然地理区域的范畴对确定该保护区的类型和级别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2)稀有性(rarity)稀有种、地方特有种或群落及其独特生境,以及汇集了一群稀有种的所谓动物避难所的地区,在保护区选址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优先地位。(3)脆弱性(fragility)对环境改变敏感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但它们的保护比较困难,需要特殊的管理。(4)多样性(diversity)保护区中群落的数量多寡和群落的类型取决于保护区立地条件的多样性以及被的发生历史因素,这也是保护区选址的重要依据。(5)自然性(naturalness)表示自然生态系统未受人类影响的程度。自然性对于建立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保护区或保护区的核心区的选择具有特别的意义。(6)感染力(intrinsicappeal)从经济的观点来看,上同物种具有上同的利用价值,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一些动物新的经济价值上断被发现,由于上同的物种和生物类型是上可替代的,就这个意义上来说各个物种及生物群落和自然景观都是等价的,因此从科学观点来看很难断言哪一种生物群落类型和哪一物种更重要。由于人类的感觉和偏见使上同有机体具有上同的感染力。虽然这一标准只是人类的感觉要求,但对选择风景保护区来说仍很重要。(7)潜在价值(potentialvalue)一些地域由于各种原因遭到了破坏,如森林采伐、沼泽排水和草原火烧等。在这种情况下,如能进行适当的人工管理或减少人类干扰,通过自然的演替,原有的生态系统可以得到恢,有可能发展成为比现在价值更大的保护区。(8)科研潜力(scientificresearchpotential)包括一个地区的科研历史、科研基础和进行科研的潜在价值。上述选择
本文标题:东北林大保护生物学教案09自然保护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669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