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 山东中医药高专针灸治疗技术课件02肢体经络病症-10面痛
针推康复研究所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模块二内科病症学习情境四面痛案例导入刘某,女,42岁。于1977年10月18日初诊。主诉:头右侧及颜面部痛已10月。10月前,因受风寒,发烧、头痛,全身不舒服,曾经职工医院给药,以上情况好转。但自此以后,经常头右侧痛,右额角、上下眼眶、阵发性烧灼样痛,且逐日加重,发作频繁,发病与劳累和精神刺激有关系,曾在当地服中西药、封闭未减轻。故来我院针灸科治疗。查体:右额角、悬颅、太阳穴压痛明显,局部络脉充血,舌质赤、苔黄厚,脉弦紧。请写出针灸诊疗方案∮诊断:中医:面痛(风寒证)∮西医:三叉神经痛1.能依据任务要求查阅《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等图书资料与从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2.具有分析与处理面痛临床问题的能力。1.能按《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病历书写要求》与相关知识,进行面痛正确诊断及针灸治疗。2.能制定并实施面痛的诊疗计划。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德医风法律意识、妥协能力团队协作、人际交流自信心、责任心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学习目标(1)面痛的概念;(2)面痛的临床表现(3)面痛的针灸辨证治疗。面痛的诊断、针灸辨证治疗学习重点教学难点每个学习情境、任务按6个步骤组织教学任务导入信息分析方案制定方案优化模拟实施评价改进问题、案例导入通过信息分析进行辨证、诊察、论治制定完成针灸治疗技术的相关知识与操作通过师生评估,进行针灸治疗技术相关知识与操作优化对针灸治疗技术设计进行审核并模拟临床操作对针灸治疗技术设计进行评价改进,形成临床诊疗思维布置下一个学习情境、任务教学内容的实施三叉神经是第五对脑神经,是一对粗大的混合神经,包括躯体感觉纤维和躯体运动纤维。三叉神经周围支的分支以及分布第1支(眼支)第2支(上颌支)第3支(下颌支)知识链接解剖生理一二3面痛的概述面痛的临床表现面痛的针灸辨证治疗面痛的常规检查三四知识链接面痛是以眼、面颊部反复出现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又称“面风痛”、“面颊痛”。多发于40岁以上,占70%~80%,女性多见,女:男约为2:1~3:1,以右侧面部为主(占60%左右)。病情顽固,很少自愈。面痛常与外感六淫、情志失调、外伤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面部,与手、足三阳经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面部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或是面部经络失养,不荣则痛。相当于西医学的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分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临床上以第2支、第3支同时发病者最多。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一、面痛的概述主症面部剧烈疼痛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电灼样剧烈疼痛,持续数秒到2分钟。发作次数不定,间歇期无症状,痛时面部肌肉抽搐,伴面部潮红、流泪、流涎、流涕等。患侧常有扳机点,常因情绪变化、冷刺激、说话、吞咽、刷牙、洗脸等诱发。触之即痛,多在唇、鼻翼、眉及口腔内等处,因怕引起发作,病人常不洗脸,少饮食以致面部污秽,消瘦,严重者身体虚弱,卧床不起。因此被人称此痛为“天下第一痛”,又称痛性抽搐。分经辨证:眼部痛面痛表现为眼部剧烈疼痛,属足太阳经病证。上颌、下颌部痛面痛表现为上颌、下颌部剧烈疼痛,属手、足阳明和手太阳经病证。二、面瘫的辨证要点1.风寒证有感受风寒史,面痛遇寒则甚、得热则轻,鼻流清涕,苔白,脉浮紧。2.风热证痛处有灼热感,面红流涎,目赤流泪,苔薄黄,脉浮数。3.气血瘀滞多有情志因素,或外伤史,痛处固定不移,舌黯或有瘀斑,脉涩。4.气血亏虚病程日久,神疲乏力,心悸寐少。舌淡,苔薄,脉弱。∮治则通经活络祛风止痛。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取穴四白下关地仓太阳鱼腰颧髎夹承浆列缺风池合谷内庭太冲∮操作毫针泻法。针刺时宜先取远端穴,用重刺激手法,局部穴宜深刺、久留针。可加灸。1.基本治疗治则通经活络祛风止痛。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四白下关地仓太阳合谷内庭太冲配穴眼部疼痛配攒竹、鱼腰、阳白;上颌部疼痛配迎香、颧髎;下颌部疼痛配夹承浆、颊车。风寒配列缺、风池;风热配风池、大椎;气血瘀滞配三阴交;气血亏虚配足三里、膈俞。三、面痛的针灸治疗操作毫针泻法。针刺时宜先取远端穴,用重刺激手法,局部穴宜深刺、久留针。除风热证可加灸。方义四白、下关、地仓,疏通面部经络,太阳为经外奇穴,是手足少阳经、手太阳经之会穴,能疏通三者之经气,使之气行血行,通则不痛,为面部止痛的要穴;合谷、太冲分属手阳明、足厥阴经,两经均循行于面部,“面口合谷收”,两穴相配为四关穴,可祛风通络止痛;内庭为足阳明经荥穴,与面部腧穴相配,疏通阳明经气血。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据辩证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合谷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行补法。方义面瘫为面部经筋失养所致,面部各腧穴可疏调局部经筋气血,活血通络;合谷为循经远端选穴(面口合谷收),与近部腧穴翳风相配,祛风通络。2.其他疗法(1)电针:选择面部穴位,尤其是神经干所通过的有关眶上孔、眶下孔、颏孔,接通电针仪,疏密波较快频率,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2)耳针选面颊、颌、额、神门。毫针刺法,或埋针法、压籽法。(3)刺络拔罐选颊车、地仓、颧髎,用三棱针点刺后拔罐。(4)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或B1注射液或1%普鲁卡因注射液,压痛点注射0.5ml。(5)皮内针在面部寻找扳机点,将揿针刺入,外以胶布固定,埋藏2~3天,更换揿针。(6)中药辩证治疗,依据个体灵活加减中药。风寒证: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风热证:芎芷石膏汤加减,气血亏虚:八珍汤加减,按语1.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是一种顽固难治之证,针刺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要查明原因,采取适当措施。2.三又神经痛是一种顽固难治之症,至今尚无特效治法。在目前应用的各种治法中,针灸可列为有效方法之一。有关针灸治疗的方法,宜采用对症取穴(近取)和辨证取穴相结合的方法。针刺手法,一般近取穴位应用轻刺、深刺,久留针;远取穴位则用重刺,或行提插捻转等泻法;对于久病体虚的患者,无论近取或远取,都不宣作强烈的针刺手法,以免虚虚之戒。应采用针灸方面的综合措施以促高疗效,如针刺、水针、耳针、埋针、灸法等等。徐氏报道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处方:鱼腰、四白、下关、夹承浆。操作法:第1支痛,选用l~1.5寸28号毫针,从鱼腰穴斜向下方刺入0.3~0.5寸左右,待有触电样针感传至前额时,不捻转,轻轻提插20~50次.第2支痛,选用1~1.5寸26号毫针,从四白穴斜向上方约450角刺入0.5寸左右,持有触电样针感传至上唇时,提插20~50次。第2支或3支痛,选用2寸26号毫针,从患侧下关穴刺入1.5寸左右,待有触电样针感传至舌下或下领等处时,提插20~50次。经治1000例,结果疼痛消失540例(54%),显效292例(29.2%>,好转160例(16%),无效8例(0.8%)。对疼痛消失的540例进行了长期随访,结果半年复发52例,1年复发103例,2年复发52例,3年复发8例,4年、5年复发各1例,复发率为40.2%。本组病例末发现任何明显副作用。(徐笨人等.第二届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1984)四、面痛现代文献课后复习题思考题课后预习1.复习面痛的辨证要点。2.实训面痛的针灸辩证治疗。面痛的针灸辩证治疗?学习情境二:痴呆
本文标题:山东中医药高专针灸治疗技术课件02肢体经络病症-10面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672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