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稽查与征管/审计 > 常州工程职院审计实务课件06-07采购与付款循环
•教学单元六-七: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本单元审计任务:•一、购货与付款循环的特性•二、内控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三、应付账款审计•四、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审计•五、其他相关账户审计一、购货与付款循环的特点•(一)、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会计报表项目资产负债表项目•预付账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知识准备:(二)、主要业务活动的控制点•1.请购商品和劳务:请购单;•控制点:请购单不编号,但要经过签字批准•2.编制订购单:订购单;•控制点:完整性;订购单预先编号,送至供应商及有关部门,独立检查处理•3.验收商品:验收单、订购单;•控制点:完整性、存在或发生;验收单一式多联、预先编号•4.储存已验收商品:验收单上签收;•控制点:保管与采购职责分离•5.编制付款凭单:付款凭单、验收单、订货单、供应商发票;•控制点:预先编号,并经过适当批准•6.确认与记录负债:应付账款明细账、应付凭单登记簿、供应商发票、验收单、订货单、卖方对账单、转账凭证;•控制点:记录现金收支的人员不得经手现金、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独立检查入账及时性及金额正确性•7.支付负债:付款凭单、支票;•控制点:支票预先编号,已签署的支票的相关凭证要注销•8.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支出: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支票、付款凭证;•控制点:独立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二、内部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对购货与付款循环,往往采用抽样审计方法,该循环中会计报表项目所涉及的业务交易量和金额的大小往往十分悬殊,在审计时,通常要将其中大额的和不寻常的项目筛选出来,百分之百地加以测试。•(1)所登记的购货都确已收到商品或接受劳务,并符合购货方的最大利益;•(2)发生的购货都已记录;•(3)购货交易的估价正确。三、应付账款审计•(一)、审计目标•1、确定应付账款的发生和偿还记录是否完整;•2、确定应付账款期末余额是否正确;•3、确定应付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应付账款审计案例•案例一:注册会计师张刚在审计大华公司2009年度会计报表将近结束时,大华公司财务主管提出不必抽查2008年付款凭证来证实2008年度的会计记录,其理由如下:2008年度的有些发票因收到太迟,不能记入12月份的付款记账凭证,公司已经全部用转账分录入账;年后由公司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了抽查;公司愿意提供无漏记负债业务的说明书。•案例二:注册会计师李文在审计H公司“应付账款”时,发现该公司存在3年以上账龄的应付账款——A公司600万元。通过查阅原始凭证和询问有关业务人员,未能取得充分审计证据可以证明此款项的业务性质,无法判定负债的存在性。•案例三:注册会计师吴生在审计新兴公司“应付账款”时,发现:该公司于12月28日购入的G货物50万元,已按规定纳入12月31日存货盘点范围进行了实物盘点。但卖方发票于次年1月5日才收到,并在次年的1月份进行了账务处理,本年度无进货和相应负债记录。•案例四:会计师吴生审计新兴公司“应付账款”时发现,该公司因财务状况不佳,无法支付已有3年账龄的欠A公司的货款10万元(增值税项不计,下同),经与债权人协商,并达成如下债务重组协议:债权人同意以新兴公司生产的产品总成本6万元用于抵偿上述债务。双方已在本年度履行了债务重组协议,但新兴公司未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学生课堂完成任务:•资料:2009年2月,审计人员对金扬公司进行了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在分析、审阅应付账款明细账时,发现其中“华邦公司”账户2008年12月发生的贷方记录,合计金额高达500万,相当于前11个月合计数1000万元的50%,审计人员认为该月的应付账款记录不正常,于是,将12月账内每笔记录与有关凭证进行了核对,其中12月28账内一笔记录金额为350万元,记账凭证中的会计分录是:借:银行存款3500000贷:应付账款——华邦公司3500000•所附原始凭证为银行存款进账单回单和销售给华邦公司货物的销售发票。•经询问被审计单位会计和出纳人员,证明该笔记录是一项销售业务,被审计单位为了转移或隐藏本年度的销售收入,采取了上述非法的账务处理。•一般情况下,被审计单位会在第二年(2009年)将上述所隐藏的销售收入予以冲回,即借记“应付账款——华邦公司”账户,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账户。审计人员通过审阅被审计单位2006年的有关账户,尚未发现有冲回记录。•假设被审计单位属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费用税率为33%,净利润中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0%,法定公益金8%,任意公积金10%,剩下的未分配利润。•请问:指出上述业务存在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何账务处理?(二)、应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程序•1、获取或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账表核对)•2、进行分析性复核。•①本期期末余额与上期比较,分析其波动原因;•②分析长期挂账的应付账款;•③计算应付账款对存货的比率、应付账款对流动负债的比率,并与以前期间对比分析,评价应付账款整体的合理性;•④利用存货、主营业务收人和主营业务成本的增减变动幅度,判断应付账款增减变动的合理性。3、函证应付账款•①一般情况下,应付账款不需要函证,这是因为函证不能保证查出未记录的应付账款,•②如果控制风险较高,某应付账款账户金额较大或被审计单位处于经济困难阶段,则应进行应付账款的函证。•③函证对象应为金额较大的债权人,以及那些在资产负债表日金额不大、甚至为零、但为企业重要供货人的债权人。•④函证方式最好采用肯定形式,并具体说明应付金额。•⑤如果存在未回函的重大项目,应采用替代审计程序。如可以检查决算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实其是否已支付,同时检查该笔债务的相关凭证资料,核实交易事项的真实性。•4、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为了防止企业低估债务,应审查被审计单位有无故意漏计应付账款。•①检查被审计单位有无资产负债表日未处理的不相符的购货发票及有材料入库单但未收到购货发票的经济业务;•②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收到的购货发票,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正确;•③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分类账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正确。•5、检查应付账款是否存在借方余额。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建议被审计单位作重分类调整。•6、结合预付账款的明细余额,查明有否在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两面同时挂账的项目;结合其他应付款的明细余额,查明有无不属于应付账款的其他应付款。如有,应作出记录,必要时,建议被审计单位作重分类调整或会计误差调整。•7、检查应付账款长期挂账的原因,注意其是否可能发生呆账收益。•8、对于用非记账本位币结算的应付账款,检查其采用的折算汇率是否正确。•9、验明应付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答案:经过调整,资产负债表的“应付帐款”项目调减3500000元,“应交税金”调增1495726(508547+987179),“盈余公积”项目调增561196元,“未分配利润”项目调增1443078元。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等项目均调增2991453元,,“所得税费用”项目调增987179元,“净利润”项目调增2004274元。备注:任务答案四、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审计•(一)、固定资产审计•1、审计目标•①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存在;•②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③确定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④确定固定资产的计价和折旧政策是否恰当;•⑤确定固定资产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⑥确定固定资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二)、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1.预算制度(最重要的部分):检查固定资产的取得和处置是否均依据预算,对实际支出与预算之间的差异以及未列入预算的特殊事项,应检查其是否履行特别的审批手续。•2.授权批准制度:企业的资本性支出预算只有经过董事会等高层管理机构批准方可生效;所有固定资产的取得和处置均需经企业管理当局的书面认可;不仅要检查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授权批准制度本身是否完善,还要关注授权批准制度有否得到切实执行。•3.账簿记录制度:•除固定资产总账外,被审计单位还须设置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和固定资产登记卡,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分类核算•4.职责分工制度•取得、记录、保管、使用、维修、处置要划分责任,专人负责•5.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固定资产的投资转出、报废、出售等,均要有一定的申请报批程序。•6.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应了解和评价盘点制度,查询盘盈、盘亏的处理•8.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制度•了解固定资产的保险情况(三)、审查固定资产的增加•1、对于外购固定资产,通过核对购货合同、发票、保险单、发运凭证等文件,抽查测试其计价是否正确,授权批准手续是否齐备,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果是房屋,还应检查契税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2、对于在建工程转入的固定资产,应检查其竣工决算、验收和移交报告是否正确,与在建工程相关的记录是否核对相符,借款费用资本化利息金额是否恰当;对已经在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检查其是否已经暂估入账,并按规定计提折旧;竣工决算完成后,是否及时调整。•3、对于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应检查其入账价值与投资合同中关于固定资产作价的规定是否一致;须经评估确认的固定资产是否有评估报告并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确认固定资产交接手续是否齐全。•4、对干更新改造增加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增加的固定资产原值是否真实;重新确定的剩余折旧年限是否恰当。•5、对于因债务人抵债而获得的固定资产,应检查产权过户手续是否齐备,固定资产计价及确认的损益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6、对于因其他原因增加的固定资产,应检查相关的原始凭证,核对其计价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法律手续是否齐全。(四)、审查固定资产的减少•1、检查授权批准文件;•2、检查会计处理,验证金额准确性;•3、结合固定资产清理和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科目,抽查转销是否正确;•4、检查是否存在未作会计记录的固定资产减少业务。•a复核本期是否有新增加的固定资产替换了原有固定资产;•b分析营业外收支等账户,查明有无处置固定资产所带来的收支;•c追查停产产品专用设备的处理情况;•d向被审计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查询本期有无未作会计记录的固定资产减少业务。(五)、累计折旧审计•固定资产折旧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折旧政策,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随意性。•1、累计折旧审计的主要目标•A确定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财务会计制度,是否一贯遵循;•B确定累计折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C确定折旧费用的计算、分摊是否正确、合理和一贯;•D确定累计折旧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E确定累计折旧的披露是否恰当。•(2)实质性测试程序•①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②检查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其所采用的折旧方法能否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内合理分摊其成本,前后期是否一致。•③审查折旧的计提和分配。•④结合固定资产审计,确定其折旧的计提是否正确无误,并追查至固定资产登记卡。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审计案例分析•案例一:注册会计师李文审计大华公司2008年度会计报表中在建工程项目时发现,公司在建工程支出较大,并且明细账中只设有“综合楼”一个项目。经向公司有关人员了解,并查问了有关工程预、决算资料,其“综合楼”项目中分别包括了实验楼、机修车间土建、仓库改造等工程内容,公司未按具体明细项目设立账户。•案例二:注册会计师李文审计大华公司2008年度会计报表的在建工程项目时,通过现场核查,发现公司第三车间项目已投入使用,但大华公司有关人员理解为本办理工程竣工验收手续,可不按规定转入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案例三:注册会计师李文审计大华公司2008年度会计报表在建工程项目时发现,公司科研试验基地土地工程因城市规划发展之需要全部拆除而造成损失,截至本年底止,“在建工程—科研试验基地”
本文标题:常州工程职院审计实务课件06-07采购与付款循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711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