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复旦药物分析课件08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物的分析
第八章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物的分析1第一节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和酰苯胺类药物的结构与性质2CH2NOOR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基本结构与典型药物特点:代表药物有:3NH2COOCH2CH2N(C2H5)2.HClNH2COOCH2CH3COOCH2CH2N(CH3)2NH(CH2)3CH3.HCl盐酸普鲁卡因苯佐卡因盐酸丁卡因结构特点:4NHR1R3R4CR2O苯胺酰基衍生物,酰胺基邻位或对位有取代基。二、酰苯胺类药物基本结构与典型药物代表药物有:5NHCOCH2N(C2H5)2CH3CH3.HCl盐酸利多卡因盐酸布比卡因67三、主要理化性质:81.芳伯氨基特性:具有芳伯氨基,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可与芳醛发生缩合反应,易氧化变色。2.酯键水解特性:具有酯键,易发生水解。水解的快慢受光线、温度或碱性条件影响。3.弱碱性:脂烃胺侧链为叔胺氮原子,故具有弱碱性;可与生物碱沉淀剂发生沉淀反应;可在非水溶剂中被滴定4.与重金属离子反应:酰胺氮原子与铜离子、钴离子配位形成有色沉淀。5.吸收光谱特性:紫外吸收、红外吸收第二节、鉴别试验一、重氮化-偶合反应具有芳伯氨基药物,如盐酸普鲁卡因等,在酸性溶液中与NaNO2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碱性-萘酚偶合产生红色偶氮化合物。9ArNH2HClNaNO2重氮盐橙黄~猩红色萘酚OH-NH2COOCH2CH2N(C2H2)2HCl+NaNO2+2HClNCOOCH2CH2N(C2H2)2+NaCl+2H2ONClNCOOCH2CH2N(C2H2)2NCl+OH+NaOHNCOOCH2CH2N(C2H2)2N=OH+NaCl+H2O10橙红色沉淀盐酸丁卡因(芳香第二胺结构)与NaNO2作用生成乳白色N-亚硝基化合物沉淀,可与芳伯胺基的同类药物区别。11COOCH2CH2N(CH3)2NH(CH2)3CH3NaNO2H+COOCH2CH2N(CH3)2N(CH2)3CH3NO12CHClTSCONaCuSO3324黄色转溶于蓝紫色中利多卡因细小的亮绿色利多卡因HCoCl2与铜离子的反应与钴盐反应二、与金属离子的反应具有烃胺侧链,与生物碱沉淀剂反应,根据沉淀颜色或测定沉淀熔点进行鉴别。13CH3CH3NHCOCH2N(C2H5)22+Cu2+CH3CH3NCOCH2N(C2H5)2CH3CH3(C2H5)2NCH2CONCu蓝紫色+Co2+CH3CH3NCOCH2N(C2H5)2CH3CH3(C2H5)2NCH2CONCo亮绿色盐酸普鲁卡因胺的鉴别反应-羟肟酸铁的反应14NH2CONHCH2CH2N(C2H5)2NH2CON(OH)CH2CH2N(C2H5)2H2O2FeCl3NH2CONOCH2CH2N(C2H5)23Fe具有芳酰胺结构,被H2O2氧化成羟肟酸,羟肟酸与FeCl3反应生成紫红色羟肟酸铁,随即变为暗棕色至棕黑色。如盐酸普鲁卡因胺。具有酰胺结构的药物羟肟酸羟肟酸铁15三、水解产物反应盐酸普鲁卡因的鉴别盐酸普鲁卡因+NaOH普鲁卡因油状物对氨基苯甲酸钠+二乙氨基乙醇(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兰色)对氨基苯甲酸钠+HCl对氨基苯甲酸(白色)继续滴加盐酸,沉淀溶解16NH2COOCH2CH2N(C2H5)2.HClNH2CON(OH)CH2CH2N(C2H5)2NH2COONaNaOHNaOH+HOCH2CH2N(C2H5)2NH2COONaNH2COOHNH2COOHHClHClHCl.苯佐卡因的水解反应17NH2COOC2H5+NaOHNH2COONa+C2H5OH四、制备衍生物测熔点三硝基苯酚衍生物18盐酸利多卡因ChP(2010)[鉴别]取本品0.2g,加水20ml溶解。取溶液10ml,加三硝基苯酚试液10ml,即生成沉淀;滤过,沉淀用水洗涤后,干燥,依法测定,熔点为228~232℃,熔融时同时分解。19NHCOCH2N(C2H5)2CH3H3CNO2NO2O2NOH.熔点为228℃~232℃CH3NHCOCH3NC4H9NO2NO2O2NOH.熔点为194℃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硫氰酸盐衍生物盐酸丁卡因ChP(2010)[鉴别](1)取本品约0.1g,加5%醋酸钠溶液10ml溶解后,加25%硫氰酸铵溶液1ml,即析出白色结晶;滤过,结晶用水洗涤,在80℃干燥,依法测定(附录ⅥC),熔点约为131℃。20COOCH2CH2N(C2H5)2.HClNHC4H9COOCH2CH2N(C2H5)2HSCN.NH4SCNNHC4H9熔点为131℃五、吸收光谱特性1.紫外吸收光谱盐酸布比卡因[鉴别](2)取本品,精密称定,按干燥品计算,加0.01mol/L盐酸溶液制成每1ml中含0.40m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测定,在263nm与271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其吸收度分别为0.53-0.58与0.43-0.48。212.红外吸收光谱法22利用化合物结构中特殊基团的振动和转动等红外活性振动产生的红外吸收峰对药物进行鉴别的方法。基本原理:在流动相总加入与呈解离状态的待测组分离子电荷相反的离子对试剂,两者形成中性离子对化合物,增加了被测样品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溶解度,使被测组分的分配系数增大,达到样品组分分离测定的目的。反相离子对色谱:分析酸类或带负电荷的药物时,常用季胺盐如四丁基铵作离子对试剂,分析碱类或带正电荷的药物时,常用磺酸盐类如庚烷磺酸盐和烷基硫酸盐类如十二烷基硫酸盐等。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第三节、特殊杂质与检查一、盐酸普鲁卡因中对氨基苯甲酸的检查:离子对HPLC法离子对的浓度:是控制反相离子对色谱溶质保留值的主要因素,通常对离子的浓度为320mmol/L。流动相pH的选择:调解流动相的pH值可在较大范围内,改变弱酸或弱碱样品的保留值和分离选择性。通常测定酸性物质时调至pH77.5;测定碱性药物时调至pH33.5。影响离子对形成的因素:反离子种类、浓度、流动相的组成、pH及离子强度二、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有关物质和光解产物的检查:LC-MS法三、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中2,6-二甲基苯胺及其它杂质的检查:HPLC法四、盐酸罗哌卡因的光学纯度检查:HPCE25第四节、含量测定一、亚硝酸钠滴定法1.原理具有芳伯氨基药物,在酸性条件下与NaNO2反应生成重氮盐,根据消耗NaNO2量,计算出含量。潜在芳伯氨基药物,如芳酰氨基、硝基等,可先水解或还原,得芳伯氨基后,再进行测定。2627RCOOHNHArHOHNHCORAr22OH2NHAr]H[6NOAr22HClZn2OH2NaClCl]NAr[HCl2NaNONHAr2222处理后亚硝酸钠滴定测定含量一般较少采用2.操作中的主要条件滴定反应特点:重氮化反应属于分子反应滴定液NaNO2及反应生成的重氮盐都不稳定反应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温度、速度等28第一步反应速度比较慢,而后两步反应速度则比较快。29Ar-NH2NOCl(慢)H|Ar-N-NO(快)Ar-N=N-OH[Ar-N2]+Cl-重氮盐(快)(1)加入溴化钾加快反应速度NaClHNOHClNaNO22OHNOClHClHNO22氯化亚硝酰重氮化反应机制:加入KBr(催化剂),HBr与HNO2反应,可生成大量NOBr,加快反应速度。OHNOClKHClHNO22230OHNOClKHClHNO222KClHBrKBrHClOHNOBrKHBrHNO212溴化亚硝酰K1比K2大300倍(2)加过量盐酸加速反应理论上:芳胺:盐酸=1:1mol实际上:芳胺:盐酸=1:2.56mol31原因:强酸性可加速反应重氮盐在酸性下稳定酸性下避免副反应发生。如盐酸浓度太大,会使游离芳伯氨的量减小(成盐),而影响重氮化反应速度,使反应速度减慢。32[ArN+N]Cl-+H2NArArNNNHAr+HCl如酸度不足则没反应的芳胺与生成的重氮盐产生偶氮氨基化合物,而影响测定结果。(3)反应温度一般,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但重氮化反应所生成的重氮盐不稳定,温度升高重氮盐分解速度也加快。另外,温度高时,滴定液亚硝酸钠也容易分解逸失,而影响测定结果。所以,重氮化反应应在低温条件下进行。33(4)滴定速度重氮化反应属分子反应,反应速度比较慢,滴定速度不能过快。尤其是近终点时,更要慢慢地滴定。近终点时,游离芳伯胺浓度非常低,反应速度更慢。所以,每加一滴滴定液,要搅拌15分钟后再判断终点。34中国药典规定:在30C以下,把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2/3处进行滴定。在滴定时一边搅拌一边加入大部分标准溶液。35到近终点时把滴定管提出液面,用水冲洗后再继续滴定至终点。标准溶液在液面下加入,可避免HNO2挥发。3.指示终点的方法重氮化滴定法指示终点的方法有:永停法电位法外指示剂法内指示剂法36我国药典主要采用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37(1)永停滴定法溶液检流计终点前:无过量无电流HNO2终点时:有过量有电流(使指针偏离零HNO2永停在某一位置)(2)外指示剂法用KI-淀粉指示剂指示终点的原理:2NaNO2+2KI+4HCl2NO+I2+2KCl+2NaCl+2H2OGVVR1R2+V二、非水溶液滴定法脂烃胺侧链,具弱碱性,可非水滴定测定含量三、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乙酰氨基酚在0.4%氢氧化钠溶液中,于257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其紫外吸收光谱特征,可用于其原料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38四、HPLC法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注射剂可同时测定药物及其降解产物;外标法定量
本文标题:复旦药物分析课件08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物的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768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