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 华北理工中医基础理论课件02-2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之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孳生着、发展着和变化着的。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物质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是由于这五种最基本物质之间的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运动变化而构成了物质世界。阴阳五行2.1阴阳学说概念的起源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等。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如《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如《易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的定义应如何下呢?阴阳是从具体事物或现象中抽象出来的用于标示事物本质的属性,并说明自然界根本规律的哲学范畴。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概念•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原始概念的隐申,几乎将自然界和人体的所有相对峙事物和现象及其自身具有的相对峙的属性,都归于阴与阳两方面。划分阴阳属性的标准阴阳属性是根据其性质、位置、趋势、状态等按一定原则所规定,凡是向上的、向外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运动的、功能的、兴奋的……都属于阳;凡是与此相对的另一方面如向下的、向内的、寒冷的、有形的、黑暗的、静止的、物质的、抑制的……都属于阴。原始概念的隐申凡是具有推动、温热、兴奋等作用的功能和物质属于阳;凡是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功能和物质属于阴。引入中医学领域阴阳的基本特性1.阴阳的绝对性3.具体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2.阴阳的普遍性阴阳属性的内容是规定好的、不变的、绝对的;双方必须是相互关联的(即阴阳的关联性);阴阳同矛盾是不等同的。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凡属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的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分析其各自的属性,所以阴阳也是普遍存在的。1)单一事物无法分阴阳,因其相比较的另一方而确定;2)相互转化性。即在一定条件下可各自向相反方向转化;3)无限可分性。因条件、范畴、层次的改变,具体事物的阴阳属性也随之变化,使“阴阳之中复有阴阳”。阴阳概念的注意点•阴阳的对立性•阴阳概念的相对性•阴阳的无限可分性•阴阳可指有形的实体,又可指无形之气,也可以是事物的属性。阴阳的归类•如以有形的天地和水火而言,天为阳,地为阴,火阳水阴;事物和现象的动静而言,动阳静阴;对于生命活动而言,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或属性,统属于阳,宁静、凉润、抑制作用的物质或属性统属于阴,有形之精血为阴,无形之气为阳。阴阳学说的概念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是由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存在于事物内部的阴阳两个方面不断对立的矛盾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和消亡的根源。这一种理论称为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交感•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互相转化阴阳的交感•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和的过程。•阴阳之气相遇本身就具有相互感应和结合的特性。•阴阳二气的运动是宇宙万物生成、发展的动力,阴阳的交感结合是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究极本原,它本身也是阴阳的运动结果。阴阳二气和谐的运动是交感发生的最佳状态,即老子所言“冲气以为和”。阴阳二气的运动是交感得以实现的基础,交感则是阴阳二气运动的结果或过程。交感,是万物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根源。它使对立着的两种事物或力量,统一于一体,于是产生了自然界的万物,乃至人类,即“天地感而化生万物”(《易传•咸》)。阴阳的对立制约•对立:含有相反的意思,阴阳所代表事物及现象本身就是对立的•制约:有对立所以有制约•对立制约促使阴阳之间不断的斗争而变化(消长)阴阳的对立是指阴和阳和属性是相反的,相互对峙着的。如天与地、日与月、寒与热、动与静等。只有相反的、相互对峙着的事物和现象,才能区分其阴阳的属性。阴阳的制约是指阴阳之间的对立,不是静止着的相互对峙,而是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即阴可以制约阳,阳可以制约阴。如寒可制约热,热可制约寒;动可制静,静可制约动等。阴阳的对立制约是事物发生发展的根本动力,对立制约使双方都不可能无限度地发展,而相对稳定地处于统一体之中。即阴平阳秘。阴阳在对立斗争中,取得了统一,维持着动态平衡,机体也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的互根互用•互根:任何一方的存在都以对方的存在为依据•互用:彼此具有滋生、助长对方的作用•表现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的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相反相成,使得阴阳在斗争中取得生存和生长。互根使阴阳属性不同的事物依存关联和统一在一起;互根互用是事物得以发展变化的内在条件,没有阴阳双方的依存、资助,阴阳二气的斗争运动就不可能维系和发展下去。阴阳互根是阴阳相互转化的内在根据,正因为阴阳相互联结在一起,因而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面转化。阴阳的消长平衡•是阴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阴阳的比例关系不断的消长变化,在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内达到动态平衡。•有四种类型:1、此长彼消2、此消彼长3、此长彼亦长4、此消彼亦消阴阳的消长平衡是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阴阳双方,始终处于此增彼减,此进彼退,此强彼弱的消长的运动变化状态中。但是,阴阳之间在“阳长阴消”,“阴长阳消”之中又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基本形式,其具体表现是阴消则阳长,阳消则阴长,阳长则阴消,阴长则阳消。阴阳的消长运动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阴阳相互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另一基本表现形式,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向各自的对立面转化。它在阴阳消长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发生。•阴阳双方发生转化的内在依据是阴阳的互根互用。•古人通过对自然界和人体内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和体验,认识到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的改变一般出现在事物变化的极期阶段。“物极必反”,“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如:自然界气温等•有渐变和突变形式1、阴阳互根是阴阳转化的基础:阴阳本是指相关事物的对立双方,或一个事物内部的对立双方。二者互根互用,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样才有可能相互转化。2、阴阳转化消长实际上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阴阳肖长的量变和阴阳转化的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阴阳消长的量变是阴阳转化质变的前提,而阴阳转化的质变,是消长量变的必然结果。3、阴阳的转化的条件: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阴阳的相互转化,一般都表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那么这个“极”就是转化的条件。如“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和“极”就是促进转化的条件。•阴阳的各种属性应该结合在一起理解,宇宙的产生,事物的发展变化,均依赖于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相反相承阴阳的运动消长平衡互相转化阴阳交感共同促使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运用1、说明人体组织结构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4、用于疾病的诊断5、用于疾病的防治人体组织结构的阴阳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的对立关系:1、解剖结构:上下内外脏腑组织2、生命物质:3、功能: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就大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体表的背部属阳,腑部属阴;四肢的外侧为阳,内侧为阴。以脏腑来分,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腑之中,以肺为阳,肝脾肾为阴;每一脏腑又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凡此种种,凡是人体中有形质的各种组织结构,均可划分其阴阳属性,所以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是以精为物质基础,以气的运动为动力来推动和调控的。而人体的生理功能又可以用阴阳来概括。“阴平阳秘”(阴阳平衡)为正常的生理概括。“生之本,本于阴阳”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1)人体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是阴阳失调关系于疾病发生的正气和邪气也具有阴阳属性的划分。邪气有阴邪(如六淫中的寒邪、湿邪)阳邪(如六淫中的风邪、燥邪、火邪、暑邪)之分。正气也可分为阴气和阳气两个方面。2)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阴阳偏胜、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是阴阳说明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1)阴阳偏胜:是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外界阳热之邪侵入人体,使阳绝对亢盛;阳偏胜则会损伤人体的阴液(阳长则阴消),导致阴液不足。阳胜则热:是指因阳邪所致疾病的性质是热证。这种热证,因为主要是由于阳热偏胜所致,故而又称“实热证”。阳胜则阴病:阳偏胜的病变会损伤人体的阴液。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外界阴寒之邪侵入人体,使阴绝对亢盛;阴偏胜则会损伤人体的阳气(阴长则阳消),导致阴液不足。阴胜则寒:是指因阴邪所致疾病的性质是寒证。这种寒证,因为主要是由于阴寒偏胜所致,故而又称“实寒证”。阳胜则阴病:阴偏胜的病变会损伤人体的阳气。(2)阴阳偏衰:是属阴或阳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阳虚则寒:阳虚,是指人体本身的阳气不足。阳气不足,则不能制约阴,阴就会出现相对偏盛而导致寒象,所以说阳虚则寒。这种寒证是由于阳气不足,才导致阴相对偏盛而产生的(即阳消则阴长)所以属于“虚寒证”。阴虚则热:阴虚,是指人体的阴液不足。阴液不足,则不能制约阳气,阳气就会相对偏亢出现热象。所以说阴虚则热。这种热证是由于阴不足才导致阳偏亢的(即阴消则阳长),所以属于“虚热证”。(3)阴阳互损:是以阴阳互根互用理论为依据,指阴阳任何一方偏衰到一定程度时,导致另一方不足,而出现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这是疾病发展至后期所出现的一种病理表现,说明病情较重,正气损伤程度较重。阳损及阴: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阳虚不能化生阴液,而同时出现阴虚的现象。阴损及阳:阴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而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阴阳俱损: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最终就会导致阴阳的两虚。(4)阴阳转化: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变化,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证可以转化为阳证,阳证可以转化为阴证。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平衡的失调概括疾病的发生1、阴阳偏胜2、阴阳偏衰3、阴阳转化(病理性,如阴证和阳证的互相转化)“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阴阳失调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阳偏盛阴偏盛阳偏衰阴偏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阴病则热阳病则寒外寒内热阴阳俱损阴阳两虚返回•阴阳偏胜:是指阴阳双方某一方过于亢胜的病理变化,多由外感病邪的侵袭而致。a、阳邪侵犯人体阳偏胜:“阳胜则热”损伤阴:阳胜则阴病。b、阴邪阴偏胜:“阴胜则寒”损伤阳:阴胜则阳病。•阴阳的偏衰:某一方低于正常,另一方相对亢胜。a、体内阳气虚损(阳偏衰)温煦推动作用减弱:“阳虚则(外)寒”b、体内阴气(液)不足凉润、宁静等作用减弱:“阴虚则(内)热”c、阴阳俱虚•注:阴阳俱虚是以阴阳互根互用为依据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邪气胜则实、精气夺则虚”“合而病至,偏害阴阳”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所以任何疾病,尽管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都可以用阴阳来加发概括说明。阴阳用以疾病的诊断,大则可以概括整个病证是属阴证,属阳证;小则可分析四诊中的一个具体脉症。指导疾病的诊断:1)概括证候:一般临床辩证,把疾病总的分为阴证和阳证两大类。八纲之中,表、实、热属阳证;里、虚、寒属阴证。阴阳是其总纲。2)分析症状:中医学诊察疾病,了解病情,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而在其过种中,都应注意分辨属阴属。例如:观察色泽:色鲜明者为病在阳分,色晦暗者为病在阴分,(如黄疸)听声音(闻):声音洪亮者病在阳分,声音低微者病在阴分。切脉:浮大洪数滑为阳,沉小细迟涩为阴。所以说:“察色按脉,先辨阴阳”,临证在诊断疾病过程中,只有掌握了阴阳的属性,才能在异证中正确地区别阴阳。用于疾病的诊断“善诊着,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辨别病证(症候)的阴阳属性八纲中以其为总纲(阳热实、阴虚寒)•分析色脉声
本文标题:华北理工中医基础理论课件02-2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之阴阳学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785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