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华北理工中药炮制学练习题(含答案)中药典故十二则【强烈推荐,不看后悔】
中药典故十二则1、琥珀在远古时代就被人们视为珍宝。公元前四世纪,希腊人誉之为“北部的黄金”。古罗马尼禄时代,琥珀是昂贵的装饰品。在我国,琥珀被古人称为“神药”。传说唐代大医药家孙思邈远出行医,途经河南西峡,遇一产妇暴死。在埋葬时,他见棺缝中渗出鲜血来,断定此人可救,便叫死者家人急取琥珀粉灌服,又以红花烟熏死者鼻孔。片刻,死者复苏。众人皆称他为神医。孙思邈道:“此乃神药琥珀之功也。”相传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的儿子孙和,不慎用刀误伤了心爱的邓夫人,面颊部伤口很大。医生就用琥珀末、朱砂及白獭的脊髓等中药配成外用药为其敷治。邓夫人面部的伤口被治愈后,不仅不留疤痕,反而显得白里透红,更加娇艳可爱。从此,琥珀又成为古代妇女“嫩面”的常用之药。琥珀为枫树、松树等的树脂埋藏地层中经多年而成的化石,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其功效有镇惊安神:用于惊悸、怔忡、健忘、多梦、失眠、癫痫等症,可与朱砂、南星、茯苓、远志、菖蒲等同用,如琥珀定志丸、琥珀寿星丸等;利尿通淋:用于小便癃闭以及血淋、热淋、沙淋等症,常与其他利尿化瘀药同用,如琥珀散;活血化瘀:用于妇女血瘀气滞、经闭不通,可与当归、莪术等同用。琥珀性味甘淡,镇惊利窍是其所长,故凡心神不安、惊悸怔忡、健忘、失眠以及膀胱湿热发为热淋、血淋或癃闭者,均为常用之药;并能活血化瘀,以治外伤瘀血、妇女经闭、症瘕腹痛等症。琥珀与茯苓,同为松之余气所结,都适用于心悸怔忡之症,但茯苓入气偏补,琥珀入血而偏泻。茯苓适于水气凌心或心失涵养之症,而琥珀则适于心不镇静、躁动不安之症。在利水方面,茯苓多用于气虚不化者,而琥珀主要用于膀胱湿热而壅滞者。临床有用琥珀内服治疗结石尿血有良效。用本品2g,每日2次冲服,连服10天,治阴囊血肿有效。笔者在临床中,应用琥珀等药制成珠珀散、定搏灵,治疗早搏、心律失常,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七珍丹相传在清乾隆年间,有一姓韩的宫廷太监,系河北省武强县人氏,在皇宫当差多年,甚为勤快,祖上世代为医。其置身宫廷,虽不是御医,但受世袭影响,通晓医理,精于医术,加之聪慧过人,深得皇室家族赏识。在皇宫大内经常有皇室婴儿所患高热不退、夜啼不安,甚至惊风抽搐等急性热病,宫中太医、御医时以白虎汤、犀角地黄汤等清热熄风之剂,时难取效,皇室家族甚是急迫不安。此时有人荐见通晓医理的韩太监诊治。韩太监以祖传的药丸,婴儿服后,少则一天,多则三天,热退神清,啼止便通,平安入睡,且饮食增加,恢复较快。慢慢地韩太监的医术在宫内颇有名气。此后但凡小儿发热不退,惊风抽搐,只要服韩太监的药丸,往往药到病除。韩太监因而受到皇室家族的宠信,由此也受到太医及宦官的嫉妒讥笑、讽刺挖苦,并屡遭暗算之苦。韩太监自知无法脱离红墙之内,同时无法摆脱奸宦之害,为使祖传秘方不至失传,将秘方传于郝姓同乡,以绢赠之,上书“欲儿安,七珍丹”。又书天、犀、羚、牛、麝、蟾、沉。郝氏为免遭官祸,借故辞去宫中差职,远迁于山西降州府安家落户。为纪念朋友赠方之恩,郝氏在山西降州(今降县)开一药店名叫“德义堂药店”,永做纪念。郝氏的后代将此药方代代相传于今。故七珍丹遂成为山西降州一大名药,家喻户晓,常用不衰,广流民间,被誉为儿科良药,并有“若要小儿安,月月离不开七珍丹”的传说。3、生姜苏东坡先生一次与友人姜至之饮酒。姜至之乘兴调侃他是一味中药“子苏子”。东坡先生灵机一动,反唇相讥道:先生也是一味中药,不是“半夏”,就是“厚朴”。姜至之茫然不知其故。东坡先生说:不是“半夏”、“厚朴”,何以用姜制之。古代医家认为半夏、厚朴有毒,需用姜炮制后才能入药。苏东坡指出:长吃生姜还有延年益寿的作用。据《东坡杂记》所载:“予昔监郡钱塘,游净慈寺,众中有僧号聪药王,年八十余,面色红润,目光迥然。”问其健康长寿的奥秘,答道:“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于四川、广东、山东、陕西等地。中医认为生姜性味辛、温,有发表散寒、止呕化痰的功效。生姜既能生吃,又能用醋、酱、糟、盐、蜜加工食用,是居家过日子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又是物美价廉、唾手可得的保健品。据研究,生姜含有姜醇等挥发油,对胃酸、胃液的分泌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增进食欲,促使肠道蠕动,消除肠胀气。所以民间有谚语说,“早上三片姜,胜过饮参汤”,“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我国古代的许多名人,如孔子,素有食姜的习惯,常用它防病治病,受益匪浅。生姜在临床上应用得十分广泛。取生姜25克,加水煎30分钟,每天服3次,对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有较好效果。生姜50克,加红糖50克,捣为糊状,每天3次分服,治急性细菌痢疾,多数患者腹痛、痢疾等症状较快消失,大便恢复正常,而且未见明显副作用。此外,生姜还可用于半夏、天南星、乌头等的中毒症状。据宋代洪迈《夷坚志》记载:杨某咽喉红肿溃烂,脓血如注。有医家问其饮食习惯,知他爱吃鹧鸪,便叫他嚼食生姜。待一斤生姜吃完,脓血渐止,疾病痊愈。医家说,因鹧鸪好吃半夏,半夏之毒积蓄于鹧鸪肉中,人食肉后,其毒转入咽喉,而患此病,生姜能解半夏之毒,所以药到病除。4、抓药有了药方,就要到药店去抓药。在药店里,你可以看到司药人员把处方放在柜台上,手里拿着戥子,到身后的药柜上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小抽屉里去抓药。如果是位老药工,他一看是几克,在小格里用手一撮,用戥子一量,准是几克。人常说熟能生巧,这种过硬本领是靠成年累月的抓药实践练出来的。新药工抓药,就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了。提起抓药,还有一段动听的传说。唐代药王孙思邈经常外出行医采药,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好的药材,他就不畏艰难困苦地去采药,或进入深山老林,或攀登悬崖绝壁,或穿越河川峡谷。因为采的药材很多,它们的性味功用又不相同,所以不能混杂放在一起。为了便于分类放置和使用,他就特意做了一个围身,在围身上缝制了许多小口袋,凡采到一种药材,就装到一个小口袋里,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一次,孙思邈行医采药来到一个村庄。忽然间一阵狗叫,只见有一妇女躺在地上,嘴里不断发出唉呀唉呀的痛苦喊声。原来这位妇女的小腿被狗咬伤了,鲜血直流。他急忙从围身口袋里拿出一种药来,给这位妇女敷上,不大一会,这位妇女小腿上的血止住了,疼痛也减轻了许多。她的丈夫赶来,见此情景,十分感激,忙拜谢药王的救治之恩。药王就是这样采药走到哪里,行医治病到哪里。他给病人诊治后,就从口袋里拿出药来,因为药物配伍不需要很多,总是从小袋里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来,所以人们就把它叫抓药。后来,人们开药店,为了使众多药物不易混杂,更便于分类取药,店主也仿照药王的办法,将药柜内做成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小抽屉,小抽屉里再隔成三个或四个方格,来贮藏放置各种药材。小抽屉的外边写上中药名称,以便记取,免于混淆。直至今天,病人到药店买药时,有的地方仍叫抓药。5、甘草从前,有位郎中总是很热心地为人治病。一天,郎中外出给乡民治病未归,家里却来了许多求医的人。郎中妻子一看这么多人急着治病,而丈夫一时又回不来,便暗自琢磨:丈夫替人看病,不就是用那些草药嘛,我何不替他包点草药把这些求医的人打发了呢?地上有一大堆干草棍,拿起来咬一口,甘甜怡口。于是,她就把这些干草棍切成小片,用纸包好,发给了那些病人。过了些日子,几个病愈的人登门答谢郎中。郎中愣了,妻子赶忙把他拉到一边,小声对他如此描述了一番。郎中又急忙询问那几个人的病情,方知他们分别患了咽喉疼痛、中毒肿胀之病。此后,郎中便在治疗咽喉肿痛和中毒肿胀时,使用这种“干草”。该草药味道甘甜,郎中便把它称作“甘草”,并一直沿用至今。甘草:根呈圆柱形,表面红棕或灰棕色。气微,具特异的甘草甜味。功效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痈肿疮毒,可缓解药物毒性、烈性。6、药名制谜中药是我国特有的医药宝库。中药药名万千种,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医药文化,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以中药药名制谜寄怀由来已久,历来传为佳话。远在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曹操为了考一考名医华佗,便念出一首十六句的诗,说每句代表一味中药,要华佗写出这十六味中药的名称来。曹操随口念道:“胸中荷花兮,西湖秋英。晴空月明兮,初入其境。长生不老兮,永世康宁。老娘获利兮,警惕家人。三十除五兮,函悉母病。芒种降雪兮,军营难混。接骨妙医兮,老实忠诚。黑发未白兮,大鹏凌空。”曹操念完后,只见华佗胸有成竹,微微一笑,即挥笔写下十六味中药:穿心莲、杭菊、满天星、生地、万年青、千年健、益母、防己、商陆、当归、麦冬、苦参、续断、厚朴、首乌、远志。曹操一看,暗暗佩服,无言以对。唐代大诗人王维,年轻时曾暗恋一位在中药铺卖药的美丽少女,他上门交上一首诗,嘱该少女以所书诗句抓药,其诗如下:“宴毕客何为?夜间不迷途,艳阳牡丹妹。万里赴长征,百年好貂裘。八月蕊上梢,蜂蝶穿花飞。”那少女读完,莞尔一笑,即去配药,很快配齐七味中药,乃是——当归、熟地、芍药、远志、陈皮、桂皮、香附。王维见了,满心欢喜,于是请媒妁下婚贴求姻,终娶如此才貌双全之女而归。7、乌药乌药,又名天台乌、白叶柴、矮樟,是樟科常绿灌木植物。关于它的药用,曾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汉朝浙江某县,有姓刘、姓阮两位青年,为医治村上流行的心痛病,远离家乡上天台山采药,随身带的干粮吃完了,而药仍未采到。后来,他们打听到这种药产在桃源洞一带,就向该洞奔去。走过一道山岭,只见前面水潭边有两个少女,一着红衣一穿绿袄,朝着他俩微笑,还叫着他俩的名字,两人非常惊奇,忙问:“彼此素不相识,姑娘怎知我俩名字?莫非是仙女?”两位姑娘点点头。穿着绿袄的姑娘说:“我叫碧桃,她名红桃,家住桃源洞,今日特来请你们前去做客。”刘、阮二人随俩仙女进入桃源洞后,才知这姐妹俩是天上司药的仙女,奉命在此看守仙药——乌药。他们彼此间一见钟情,相亲相爱,不知不觉半年过去了。一天,刘对阮说:“我俩入山已久,药还未采到,如何是好?”两人正在发愁,只见仙女捧着仙药走来,说:“两位专来采药,历尽艰辛,现特以此乌药相赠,可治心口痛。”第二天一早,两位仙女送他俩上路,难分难舍,依依惜别。刘、阮二人回到家乡,村里已景物全非,全村父老均不相识。后找到一位百岁老人,他说在儿时听祖辈说过村里有两位祖公上天台山采药,后来音讯全无。刘、阮听后,大吃一惊,想不到入山才半年,人间已七世。他们将乌药种到园中,一夜之间已是满园翠绿,稍后将乌药分赠众乡亲治病,疗效非凡。三个月后,刘、阮又返天台,桃源洞已是岸壁生苔、雾锁洞口,仙女不见了,而洞边却多了两座山峰,形似仙女,这就是现在的“双女峰”。由此,天台乌药美名大振,享誉海内外。乌药入药首载于《开宝本草》。它性温味辛,入肝、脾、肾经。具有顺气、开郁、散寒、止痛等功效,能治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等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乌药内含生物碱及挥发油,有增加肠蠕动、兴奋大脑皮质、促进呼吸、兴奋心肌、加速血液循环、升高血压等作用。乌药除配方外,尚能配制成多种成药,如乌金散、开胸顺气丸、乌药散、香附散、木香顺气丸、十香止痛丸等。用于寒凝气滞所致胸腹诸痛证。本品辛散温通、散寒行气以止痛。治肾阳不足、膀胱虚冷之小便频数、小儿遗尿,常与益智仁、山药等同用,如缩泉丸。8、冰糖莲心羹春秋末年吴越相争,越王勾践大败,作为人质在吴受尽凌辱。获赦回国后,起用范蠡为相国,决心东山再起,报仇雪耻。范蠡献计,一面用金帛美女迷惑吴王,一面生聚教训,富国强兵,伺机再起。勾践同意后,便派范蠡出发寻找美女。这一天正是清明节,范蠡在诸暨苎萝山下的浣纱溪边果然发现了为寄托三年前亡国之耻而穿孝的美女西施。在他的说服下,西施接受了越王之命,愿意离开故土去吴,洗雪“会稽之耻”。范蠡亲自护送她前往苏州。行行复行行,谁知走到嘉兴南湖,体质柔弱的西施竟病倒了,龙船只好在这里停泊。范蠡一面传医诊治,一边煎汤送药,不敢怠慢。一个月后,西施病体仍未复原,范蠡心里十分焦急。这时,忽见一个丫头采来几支莲蓬,说是莲心可治姑娘的病。范蠡大喜过望,立即剥了莲实给西施吃,姑娘吃后觉得很受用,胃口渐开。又有乡人来说,用莲子煮烂成羹,加上冰糖,常吃可以补脾养心,清热泻火,有利西施姑娘的病体。范蠡依言,煮成冰糖莲心羹,每天早晚
本文标题:华北理工中药炮制学练习题(含答案)中药典故十二则【强烈推荐,不看后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786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