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华北理工中药学教案(48学时-耿增岩)
课程名称:《中药学》第1周,第1讲次摘要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第三章中药的炮制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2.掌握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含义。3.掌握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4.熟悉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代表著作。5.熟悉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6.熟悉常用或特殊的炮制方法。7.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8.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了解其余的炮制方法。【重点】1.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代表著作。2.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含义,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3.中药炮制的目的,常用的5种炮制方法。【难点】1.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代表著作。2.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含义,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3.中药炮制的目的。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提问什么是中药。试述大家对中药起源的认识。导言(1)课程介绍。(2)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集的概况介绍(3)中药的炮制;中药的性能的概况介绍。【本讲课程的内容】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概念中药:指应用中医学的基础理论说明药效和用途的药物。它是中医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之一,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中成药:则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一定的剂型,标明药物作用、适应症、剂量、服法,供医生、患者直接选用,符合药品法规定的药物。二、内容及概括:朝代著作、作者载药数特点东汉《神农本草经》365①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②将药物按功效分为上、中、下三品。③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知识和经验。④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梁《神农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著730①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②对魏晋以来300余年间药学的发展作了总结③较详细地论述了药物的产地、采制、加工、真伪鉴别等唐《新修本草》李苏敬等煮844①首创图文对照的编写方法。②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药典学著作。③收载一定数量的外来药。④对后世药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亦为世界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宋《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唐慎微著1500余种①集宋以前本草学之大成,研究整理了大量经史文献中有关的药学资料。②保存了已经失传或散佚的古代方药的文献资料。③图文并重,且各药之后列有附方。明《本草纲目》李时珍著1892①对16世纪以前本草学作了全面整理、总结和提高。为药学巨著。②吸收大量民间药外来药新增药物374种;并附方剂11000多个。③按药物自然属性和生态条件分类,分为16纲,六十类。是中古时代最完备、最先进的分类方法。④对药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冶金学等多种自然学科都有很大影响。⑤在国外亦有一定影响,并有多国文字的译本。清《本草纲目拾遗》921收集大量民间药,新增药物716种。对《本草纲目》进行了补充。是继李时珍之后,对我国本草学的又一次总结。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天然的动、植、矿物。中药的产地、采收、与贮藏是否合宜,直接影响到药物的质量和疗效。《神农本草经》中即说:“阴乾曝乾、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存新,并各有法。”《用药法象》也谓:“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味则性味不全。”可见,研究药物的产地、采集规律和贮藏方法,对于保证和提高药材的质量和保护药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节产地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本草衍义》云:“凡用药必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强调了气候水土自然对药材的生产、气味的形成、疗效的高低都有密切的关系。历代医药学家都十分重视道地药材的生产。从《神农本草经》、《别录》起,众多的本草文献都记载了名贵药材的品种产地资料,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的三七、茯苓,四川的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山东的阿胶,浙江的贝母、江苏的薄荷,广东的陈皮、砂仁等等。自古以来都被称为道地药材,沿用至今。第二节采集中药的采收时节和方法对确保药物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动植物在其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药用部分所含有效及有害成分各不相同,因此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也往往有较大差异,故药材的采收必须在适当的时节采集。一般来讲,以入药部分的成熟程度作依据,也就是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节采集。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采收时节和方法,按药用部位的不同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全草:大多数在植物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从根以上割取地上部分,如益母草、荆芥、紫苏、豨莶草等;如须连根入药的则可拔起全株,如柴胡、小蓟、车前草、地丁等;而须用带叶花梢的更需适时采收,如夏枯草、薄荷等。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盛开的时候,此时叶片茂盛、性味完壮、药力雄厚,最适于采收,如枇杷叶、荷叶、大青叶、艾叶等。有些特定的药物如桑叶,需在深秋经霜后采集。花、花粉:花类药材,一般采收未开放的花蕾或刚开放的花朵,以免香味散失、花瓣散落而影响质量,如野菊花、金银花、月季花、旋复花等。对花期短的植物或花朵次第开放者,应分次及时摘取。至于蒲黄、天花粉之类以花粉入药者,则须在花朵盛开时采取。果实、种子:果实类药物除青皮、枳实、覆盆子、乌梅等少数药材要在果实未成熟时采收果皮或果实外,一般都在果实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槟榔、马兜铃等。以种子入药的,通常在完全成熟后采集,如莲子、银杏、沙苑子、菟丝子等。有些既用全草又用种子入药的,可在种子成熟后割取全草,将种子打下后分别晒干贮存,如车前子、苏子等。有些种子成熟时易脱落,或果壳易裂开,种子散失者,如茴香、牵牛子、豆蔻、凤仙子等,则应在刚成熟时采集。容易变质的浆果如枸杞子、女贞子等,最好在略熟时于清晨或傍晚时分采收。根、根茎:一般以秋末或春初即二月、八月采收为佳,因为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且“春宁宜早,秋宁宜晚”(《本草纲目》)。现代研究也证明早春及深秋时植物的根茎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此时采集则产量和质量都较高,如天麻、葛根、玉竹、大黄、桔梗、苍术等。但也有少数例外,如半夏、孩儿参、延胡索等则要在夏天采收。树皮、根皮:通常在春、夏时节植物生产旺盛,植物体内浆液充沛时采集,则药性较强,疗效较高,并容易剥离,如黄柏、杜仲、厚朴等。另有些植物根皮则以秋后采收为宜,如牡丹皮、苦楝皮、地骨皮等。动物昆虫类药材,为保证药效也必须根据生长活动季节采集,如一般潜藏在地下的小动物全蝎、土鳖虫、地龙、蟋蟀、蝼蛄、斑蝥等虫类药材,大都在夏末秋初捕捉其虫,此时气温高,湿度大,宜于生长,是采收的最好季节;桑螵蛸为螳螂的卵鞘,露蜂房为黄蜂的蜂巢,这类药材多在秋季卵鞘、蜂巢形成后采集,并用开水煮烫以杀死虫卵,以免来年春天孵化成虫;再如蝉蜕为黑蝉羽化时蜕的皮壳,多于夏秋季采取;蛇蜕为锦蛇、乌梢蛇等多种蛇类蜕下的皮膜,因其反复蜕皮,故全年可以采收,唯3~4月最多;又蟾酥为蟾蜍耳后腺分泌物干燥而成,此药宜在春秋两季蟾蜍多采结活动时采收,此时容易捕捉,腺液充足,质量最佳;再如蛤蟆油即林蛙的干燥输卵管,此药宜在白露节前后林蛙发育最好时采收;又石决明、牡蛎、蛤壳、瓦楞子等海生贝壳类药材,多在夏秋季捕采,此时发育生长旺盛,钙质充足,药效最佳;一般大动物类药材,虽然四季皆可捕捉,但一般宜在秋季猎取,唯有鹿茸必须在春季清明节前后雄鹿所生幼角尚未骨化时采质量最好。矿物药材全年皆可采收,不拘时间,择优采选即可。第三章中药的炮制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制剂以前必要的加工过程,包括队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后者也称“炮炙”。第一节炮制的目的1.消除和降低药物毒性烈性或副作用。此法多用于有毒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附子熟制,巴豆去油取霜。2.改变或增强药物的性能,使之更能适合病情的需要。如地黄生用性寒凉血,制熟后则温补凉血。3.便于制剂和贮藏。如药物的切片,研碎,切制前的浸泡,贮藏前的烘、焙、炒、晒干等。4.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物纯净,用量准确。如挑拣、洗净、去毛、去皮、去心等。5.矫正药物的不良气味,利于服用。对动物药或有特殊气味药物,应漂洗、酒制、醋制、炒黄等,以除腥臭和怪味。第二节炮制的方法中药炮制方法很多。现代使用的,大致有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它制法五类。中药炮制方法很多。现代使用的,大致有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它制法五类。修制: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炮制方法。可分为:纯净处理粉碎处理切制处理。水制:是用清水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常用的有:润、漂、水飞。炒清炒根据炒的程度不同可分为炒黄、炒焦、炒炭。拌固体辅料炒。即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方法。炮制火制炙常用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童便、盐水等。方法矿物药、金石贝壳类药多用此法。煅:用高温处理药材的方法,分间接煅:如血余炭陈棕炭。煨:用湿面粉或湿纸包裹药物,置热火灰中加热至面或纸焦黑为度。即用水或液体辅料又用火同时加工处理药材的方法。水火共制常用的有:煮、蒸、淬、但其他制法:如发芽、发酵、制霜、法制法等。修制: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炮制方法。可分为:纯净处理粉碎处理切制处理。水制:是用清水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常用的有:润、漂、水飞。炒:清炒根据炒的程度不同可分为炒黄、炒焦、炒炭。拌固体辅料炒。炙:即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方法。常用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童便、盐水等。煅:用高温处理药材的方法,可分为直接煅:矿物药、金石贝壳类药多用此法。间接煅:如血余炭陈棕炭。煨:用湿面粉或湿纸包裹药物,置热火灰中加热至面或纸焦黑为度。水火共制:即用水或液体辅料又用火同时加工处理药材的方法。常用的有:煮、蒸、淬。其他制法:如发芽、发酵、制霜、法制法等。【本讲课程的小结】(1)中药、草药、中成药、民族药的含义以及中药与西药的区别等(2)炮制目的及炮制方法。(3)中药药性理论概念、四气、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讲课程的作业】1.何谓中药、中药学?中药学包含哪些内容?2.历史上各时期的主要本草著作是什么?3.简述植物药材的采集时间。4.试述中药炮制的目的。5.简述火制法的常用方法。6.简述四气、五味的含义。课程名称:《中药学》第1周,第2讲次摘要授课题目(章、节)第四章中药的性能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1.掌握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的含义,确定的依据,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毒性的含义,如何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引起中毒的原因,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2.掌握中药配伍的内容。3.熟悉中药性能理论的含义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4.熟悉中药配伍的目的意义,药物“七情”含义及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5.了解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6.了解配伍的概念。【重点】1.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的含义,确定的依据,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2.药物“七情”的内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的小结;十八反和十九畏的内容。【难点】1.药性的含义,确定的依据,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2.对十八反和十九畏内容的正确理解与应用。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提问常见的中药炮制方法有哪些。试述大家对药性理论的认识。导言(1)课程介绍。(2)中药的性能的概况介绍(3)中药的配伍的概况介绍。【本讲课程的内容】第四
本文标题:华北理工中药学教案(48学时-耿增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786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