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段落。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4、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5、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简要了解新中国的发展,激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学法引导:1、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大意,搜集有关资料。2、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讨论,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的意义。3、观看录像,激发情感。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具准备:开国大典录像带;新中国成立前的资料;《历史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中国的发展,两弹三星的成功;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2002年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国庆50周年阅兵仪式;祖国各个城市的发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破题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知道国庆节是什么时间吗?(10月1日)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告诉我今年是国庆多少周年?(54周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1949——2003)2、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开国仪式。板书:开国大典3、解题:通过预习,大家知道开和典分别是什么意思?(开是建立、成立的意思;典是盛大、隆重的仪式)学生理解开国大典的意思:新中国成立举行的盛大的仪式。二、通读课文,理清段落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弄清楚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先写了什么?重点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大典前参考资料,少熬夜!大典中大典后2、根据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1—4自然段;5—14自然段;15自然段。三、讲读第一大段。1、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参加开国大典的有哪些方面的人?(通过交流,得出有各方面的人,从而感受到典礼的盛大、隆重,非同寻常)。引导读第一自然段。2、思考:会场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主席台在什么地方?男生读第二自然段,女生读第三自然段。3、典礼在下午三点钟开始,为什么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这一自然段哪些词句反映了群众来得早?这反映了什么?(学生交流,如:早已汇集、老远的、清早、五更天摸黑等都说明了人们想早点看到盛大的典礼,说明了人们心情很兴奋,很激动。)(学习汇集一词)4、会场上的人特别多,如果你是记者,你会怎样来形容会场上的人群之多?学生自由发言。我们来看看文章是怎样描写人多的:到了正午。像海上的波浪。学生读背这一句。第二课时一、学习第二大段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第二大段,思考:想想在大典进行的过程中,作者描写了哪些场面?找出相应的句子。学生交流,并读找出的句子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宣告成立——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2、自由朗读,划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3、指导学生相互朗读,读出感情。4、指明学生读,从读中体会兴奋、自豪、激动的感情。注意重点词语。理解诞生、庄严、徐徐(找出近义词:缓缓、慢慢、冉冉)瞻仰等词语。二、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第三课时一、观看开国大典录像带;新中国成立前的资料;《历史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中国的发展,两弹三星的成功;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2002年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国庆50周年阅兵仪式;祖国各个城市的发展等相关的录像和影碟。二、完成课后δ题。三、作业:写1篇观后感。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2《开国大典》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课,是新增的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参考资料,少熬夜!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全文共15个自然段,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可分为五段。第一段(第1至第4自然段)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先概括交代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然后分别描述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第二段(第5至第10自然段)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件是庄严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是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第三段(第11至13自然段)写了阅兵式的盛况。写了三层意思:1.阅兵式开始的情况。2.各兵种通过tian安门受检阅。3.群众看到检阅部队后的激动情景。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tian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第五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散会的情况。课文突出了场面描写:会场的布置、庞大的群众队伍、典礼开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星红旗升起、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宣布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盛大的阅兵式、燃放礼花、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突出特点。这篇课文安排在第九册第二组,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也就是说,通过本课和本组其他几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在练习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懂得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要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要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具体做法如下: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填空。①开国大典是在年月下午时举行的。②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门大炮齐发,一共响。③阅兵式进行了钟头。3.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意。二、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列出提纲。3.讨论分段,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修改所列提纲。三、精读课文,分步训练。1.学习课文第一段。先让学生快速浏览第一段,准备做填空练习: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有,有,估计总数。会场在。主席台设在。以此掌握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了解会尝主席台的布置情况。然后细读课文,体会会场的精心布置和群众队伍场面的壮观。最后品读课文第一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遣词参考资料,少熬夜!造句的精当。如:①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想想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三个词语;②比较“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潮这句话中的“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同;③用“迎风招展”口头造句。2.学习课文第二段。先快速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让学生掌握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再细读这段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时的情景的。接着,通过回忆看《开国大典》的电影、电视,结合课文中的彩色插图,进一步体会这一段课文所描写的动人场面。然后进行重点词句的训练:(1)比较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①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②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起抬起头,·瞻·仰(望着)这鲜红的国旗。(2)这段课文中有几处写了掌声,写法有什么不同?(3)用“诞生”、“雄伟”、“热烈”各说一句话。3.学习课文第三段。快速朗读课文第三段,进行填空练习,使学生掌握阅兵式的程序。“阅兵式的检阅司令员、阅兵总指挥分别是和。受检阅的部队开头是两个排,接着是、。当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飞过天空。”然后细读这段课文,体会阅兵式的壮观场面和人民群众看到检阅部队时的激动场面。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4.学习课文第四段。可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这一段,说说作者是抓住哪两个方面来描绘这动人的情景的。然后抓装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闭上眼睛,结合过去看到的类似的场面体会tian安门上礼花此起彼落,广场上灯火辉煌的绮丽景象。最后让学生用“次序”口头造句。5.学习课文第五段。先齐读这段课文。然后比较“·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6.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跟“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相似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试说两个这样的句子。四、品读课文,综合训练。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中心思想。2.快速读课文,按列出的提纲复述课文。3.做课后“思考·练习”4。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要求背诵的段落。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3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参考资料,少熬夜!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重点与难点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教学过程:一、解题1、出示课题,读题。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二、自学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三、交流1、试说课题意思。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四、阅读(第一段)1、指名分节读课文。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4、随机学习重点句。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2、完成作业本第1、2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2、背诵第6~8自然段。教学过程:一、阅读第二段。1、理清典礼过程。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参考资料,少熬夜!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朗读(自豪,扬眉吐气)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4、背诵6~8节。二、阅读第三段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选读句子。三、作业1、背诵6~8节。2、完成作业本3、5题。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2、背诵6~8节。二、阅读第四段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2、理解。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
本文标题: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82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