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遵义医学院《五官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1《五官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眼耳鼻喉科学方向使用)Ⅰ前言五官解剖学是研究眼、耳、鼻、咽、喉等局部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临床眼科学与耳鼻咽喉科学的基础性学科。该门学科是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眼耳鼻喉科学方向学生在系统解剖学学习之后学习,研究与眼科和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有关的眼、耳、鼻、咽、喉以及食管、气管的解剖,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对这些器官的解剖,为临床眼科学和耳鼻咽喉科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五官解剖学的实验教学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按眼、鼻、耳、咽、喉部及颈前区几个大的部分进行实地解剖,辅以部分标本示教,通过实地解剖和示教标本的观察,学习和掌握各部的解剖学基础理论知识。课前认真预习。每次课教师课前提示时交待清楚应着重解剖观察与思考的解剖结构,课后小结时指出需注意复习的问题,与临床关系密切的结构。课后复习时要求写出书面小结。在眼、外鼻与鼻腔、鼻旁窦、耳、咽喉部与颈前区解剖完毕时各进行一次课堂讨论,总结各部分的解剖情况及必须掌握的知识。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眼耳鼻喉科学方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掌握内容下划实线,熟悉内容下划虚线,了解内容不划线)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掌握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熟悉内容和介绍了解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48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1:1。即理论24学时,实验24学时。四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应用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王斌全,1版,2003年。II正文实验一颅一教学目的在上理论课的基础上,通过对实物标本的学习,掌握分离颅骨和颅的整体观,为学习五官局部解剖打下基础。同时给学生复习掌握系统解剖学中有关五官解剖的基本知识:呼吸系统中鼻、咽、喉,感觉器官的视器、前庭蜗器。二教学要求2(一)熟悉脑颅与面颅的骨组成及位置。(二)掌握脑颅骨中颞骨、蝶骨、筛骨、额骨的位置、分部和主要结构;了解脑颅骨中的顶骨、枕骨的位置和结构。(三)掌握面颅骨中上颌骨的解剖,熟悉参与面颅形成的其它各骨的位置和主要结构。(四)熟悉颅底内面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的骨组成,掌握颅底内面的孔、裂。(五)掌握颅前面观中眶的形态,掌握眶四壁的骨组成和形态结构,掌握泪囊窝的组成,了解眶的各种测量数据。(六)掌握眶壁的孔裂及通过的结构,特别是眶上裂、眶下裂与视神经管。熟悉眶的毗邻,了解其与鼻旁窦的关系。(七)熟悉颅前面观中骨性鼻腔的骨组成、形态结构,掌握骨性鼻腔的孔裂及交通。(八)掌握颅侧面观中颞下窝、翼腭窝的位置与交通。了解颅整体观的其它各面。(九)了解系统解剖学中有关五官解剖的基本知识。三教学内容(一)颅骨共23块:脑颅骨有8块,面颅骨有15块。(二)脑颅骨:颞骨、蝶骨、筛骨、额骨的位置、分部和主要结构。顶骨、枕骨的位置和结构。(三)面颅骨:上颌骨的位置、分部和主要结构。下鼻甲、腭骨、颧骨、鼻骨、泪骨、犁骨、下颌骨、舌骨的位置和结构。(四)颅底内面观: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组成,颅底内面的孔、裂。(五)颅前面观:眶的形态,眶四壁的骨组成、形态、结构。泪囊窝。眶的测量。眶壁的孔裂及通过的结构。眶的毗邻,与鼻旁窦的关系。(六)颅前面观:骨性鼻腔的组成、形态、重要结构、孔裂及交通。4对骨性鼻旁窦的位置、开口。(七)颅侧面观:颞下窝、翼腭窝的位置与交通。(八)颅顶面观、后面观和颅底外面观。(九)系统解剖学中鼻、咽、喉、视器、前庭蜗器的解剖基本知识。实验二头部的血管神经一教学目的在系统解剖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头部实物标本和脑的神经和血管标本的学习,掌握十二对脑神经、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颈外动脉、硬脑膜窦,为学习五官局部解剖打下基础。二教学要求(一)掌握脑神经的名称、性质、连脑部位和进出颅部位。(二)掌握嗅神经、视神经、前庭蜗神经的走行、分布。(三)掌握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的走行、分布。了解睫状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四)掌握三叉神经的分支分布。了解三叉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五)掌握面神经的分支分布。了解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六)掌握舌咽神经的分支分布。了解耳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七)掌握迷走神经的主干走行、主要分支的分布。3(八)熟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走行及其主要分支分布。掌握颈外动脉的分支分布。(九)熟悉脑的被膜和蛛网膜下隙的概念。(十)熟悉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三教学内容(一)脑神经的名称、性质、连脑部位和进出颅部位。(二)嗅神经、视神经、前庭蜗神经的走行、分布。(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的走行、分布。睫状神经节。(四)三叉神经的分支分布:上颌神经、眼神经、下颌神经。三叉神经节。(五)面神经的分支分布。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六)舌咽神经的分支分布。耳神经节。(七)迷走神经的主干走行、主要分支的分布。(八)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走行及其主要分支分布。颈外动脉的分支分布: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九)脑的被膜:硬脑膜、脑蛛网膜、软脑膜;蛛网膜下隙的概念。(十)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海绵窦。实验三眼球的构造一教学目的在对系统解剖学中眼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学习,把理论课讲解的知识进一步巩固,掌握眼球较细小的解剖结构,从深层次上加深对眼球结构的理解与掌握。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眼球三层壁分部及各部名称。(二)掌握角膜的特点、分部及层次。(三)熟悉巩膜的特点,掌握角膜缘、巩膜距、巩膜静脉窦。(四)熟悉虹膜的形态、层次结构、虹膜的颜色与人种的关系;掌握虹膜基质层内瞳孔括约肌与瞳孔开大肌及其与瞳孔对光反射的关系。(五)掌握睫状体的位置、形态与睫状肌;了解脉络膜周隙、脉络膜的层次结构。(六)掌握视网膜分部、视神经盘、黄斑;熟悉视网膜的各层细胞及其功能意义。(七)掌握眼球内容物的组成、各部结构特点及功能。(八)掌握眼房的围成和交通。掌握前房角、滤帘及其意义。掌握房水的产生、作用及其循环途径(前回流途径)。(九)掌握晶状体的组成。熟悉玻璃体的位置和功能。(十)掌握眼的屈光系统组成及其调节。三教学内容(一)眼球三层壁分部及各部名称。(二)角膜的特点、分部及层次。4(三)巩膜的特点,瞳孔、瞳孔括约肌、瞳孔开大肌,角膜缘、巩膜距、巩膜静脉窦。(四)虹膜的形态、层次结构、特点;(五)睫状体的位置、形态与睫状肌;脉络膜周隙、脉络膜的层次结构。(六)视网膜的分部、视神经盘与黄斑;视网膜的各层细胞及其功能意义。(七)眼球内容物的组成及各部的位置、结构特点、功能。(八)眼房的围成和交通。前房角、滤帘及其意义。房水的产生、作用及其循环途径。(九)晶状体的组成。玻璃体的位置和功能。(十)眼的屈光系统组成及其调节。实验四眼副属器、眶内血管及眼的神经支配一教学目的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把理论课上讲解的眼副属器、眶内血管及眼的神经支配观察学习,加深理解与掌握,同时通过学生对整颅实物标本中眶内血管神经的亲自解剖,以期望学生对课堂知识更好理解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睑的层次结构及血管、神经支配。掌握眼轮匝肌的分部与作用。掌握上睑提肌的作用。(二)掌握结膜的分部与结膜囊的概念。了解眶筋膜的概念。掌握眶筋膜的种类。(三)掌握泪器的组成。掌握泪腺的位置及导管开口。熟悉泪腺的血管、神经支配。熟悉鼻泪管的分部及鼻泪管下端的开口。掌握泪液由何处产生,其排至鼻腔的途径如何。(四)掌握眼球外肌的名称、起止及功能。了解第一、第二眼位的概念。了解总腱环与眼外肌、视神经鞘、眶骨膜、硬脑膜、眶内神经血管的关系。掌握眼球外肌的神经支配,了解各神经的走行及易受损伤的部位、造成损伤的原因及受损后的主要表现。(五)掌握视觉冲动的传导通路。了解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内囊、视辐射的纤维排列及视皮质,熟悉各部损伤后的临床表现。熟悉瞳孔对光反射传导通路及视神经与动眼神经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六)掌握眶内动脉的来源;掌握眼动脉的起始、走行、主要的分支与分布;掌握眼球动脉的两个系统及其供血规律;掌握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来源、走行和分布。熟悉虹膜动脉大环与小环的位置、形成、供血区。(七)熟悉视器静脉引流的三个方向;了解眼上、眼下静脉的汇成、位置、引流范围与引流方向;了解眼球静脉的两个系统及引流情况。(八)熟悉眶内神经的名称、性质、分布与功能。了解眼球的神经分布。(九)掌握视神经起止、行程与分部及其三层被膜与脑的三层被膜的关系。三教学内容5(一)睑的层次结构、血管、神经支配。眼轮匝肌的分部与作用。上睑提肌的作用。(二)结膜的分部与结膜囊的概念。眶筋膜的概念。眶筋膜的种类。(三)泪器的组成。泪腺的位置、导管开口、血管、神经支配。鼻泪管的分部、开口。泪液的产生及其排出途径。(四)眼球外肌的名称、起止及功能。第一、第二眼位的概念。总腱环与眼外肌、视神经鞘、眶骨膜、硬脑膜、眶内神经血管的关系。眼球外肌的神经支配,各神经的走行及易受损伤的部位、造成损伤的原因及受损后的主要表现。(五)视觉冲动的传导通路及其各部损伤后的临床表现。瞳孔对光反射传导通路及视神经与动眼神经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六)眶内动脉的来源;眼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眼球动脉的两个系统及其供血规律;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来源、走行和分布。虹膜动脉大环与小环的位置、形成、供血区。(七)视器静脉引流的三个方向;眼上、眼下静脉的汇成、位置、引流范围与引流方向;眼球静脉的两个系统及引流情况。(八)眶内神经的名称、性质、分布与功能。眼球的神经分布。视神经起止、行程、分部及其三层被膜与脑的三层被膜的关系。实验五外鼻、鼻腔一教学目的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把理论课上讲解的外鼻与鼻腔的结构观察学习,加深理解与掌握,同时通过学生对整颅实物标本中外鼻与鼻腔的亲自解剖,以便学生对外鼻与鼻腔更好理解、掌握以及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二教学要求(一)掌握鼻的组成,了解鼻的功能。(二)熟悉外鼻形态学及其支架结构,熟悉梨状孔的构成。了解外鼻的血管神经,熟悉外鼻静脉循环的特点(危险三角区静脉回流)。(三)掌握鼻腔的分部,熟悉鼻前庭的结构特点,熟悉固有鼻腔粘膜的分区及其构造特点。(四)熟悉固有鼻腔四壁的构成、结构及毗邻;掌握鼻中隔构成和分部;掌握固有鼻腔外侧壁中鼻道的结构-钩突、筛泡,熟悉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结构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嗅裂和总鼻道的概念。(五)熟悉鼻腔动脉血液供应(来源)及其主要分支分布;掌握鼻中隔前下部血管网(Little区、Little动脉丛)与鼻后外侧静脉丛及其临床意义,即掌握鼻出血的常见部位;熟悉鼻腔的静脉回流方向;掌握鼻腔神经来源、主要分支(嗅神经及筛前、筛后神经)分布;了解鼻腔淋巴6引流的方向。三教学内容(一)鼻的组成、功能。(二)外鼻形态学及其支架结构。梨状孔。外鼻的血管神经,外鼻静脉循环的特点。(三)鼻腔的分部,鼻前庭的结构特点,固有鼻腔粘膜的分区及其构造特点。(四)固有鼻腔四壁的构成、结构与毗邻关系,鼻中隔构成和分部;钩突、筛泡、窦口鼻道复合体、嗅裂、总鼻道的概念。(五)鼻腔动脉血液供应及其分支分布;鼻中隔前下部血管网(Little区、Little动脉丛)与鼻后外侧静脉丛及其临床意义;鼻腔的静脉引流方向;鼻腔神经来源、主要分支分布;鼻腔淋巴引流。实验六鼻旁窦一教学目的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把理论课上讲解的鼻旁窦、鼻的血管与神经观察学习,加深理解与掌握,同时通过学生对整颅实物标本中鼻旁窦、鼻的血管与神经的亲自解剖,以便学生对鼻旁窦、鼻的血管与神经更好理解、掌握以及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二教学要求(一)掌握鼻旁窦的组成及分组。了解鼻旁窦的功能。了解鼻旁窦的血管分布和神经支配。(二)掌握蝶骨的位置、形态结构,掌握蝶窦各壁的毗邻、开口部位及体表投影。了解蝶窦的分型及其与垂体手术的关系。(三)掌握额骨的位置、形态结构,掌握额窦各壁
本文标题:遵义医学院《五官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827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