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政治/理论 > 遵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教学目的】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3、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和理论品质;4、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方法】全部课时实现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发出了震撼世界的呼唤:“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对抗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向全世界公开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敲响了开创人类社会历史新纪元的钟声,标志着人类思想史的根本变革。任何一种新的代表时代前进发展要求的思想和理论的问世,只有当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在客观上呼唤它的诞生时,才能成为现实和可能,并永葆其经久不衰的勃勃生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第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育成型,特别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充分暴露;二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占据首要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阶级社会的最高形态。自14—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的母体中孕育萌芽之后,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西欧各国比较完整地确立起来。在政治领域持续不断的动荡与革命风起云涌的同时,社会经济领域也发生着多米诺骨牌式的剧烈变革。以牛顿经典力学为最高成就的近代第一次科学革命,引发了技术领域的创新,技术创新带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则又催生了近代意义上的工厂制度,工厂制度的建立使得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反过来又为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自18世纪60年代起,随着珍妮纺织机和瓦特蒸汽机相继发明和应用,产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已基本完成了产业革命。法国、德国以及欧洲大陆其他国家,如比利时、瑞士、西班牙和远离欧洲的美国,也都先后进入产业革命阶段。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那样:“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产业革命在推动机器大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固有的一切矛盾日益暴露和尖锐起来。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1847年又爆发了席卷整个欧洲而且波及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就为人们全面认识和研究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第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无产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儿,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资产阶级同时来到世间的孪生子。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榨,必然激起无产阶级的反抗和斗争,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在欧洲已经形成了一支人数众多、力量强大的队伍,并同资产阶级展开了全面的斗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最初是以自发的形式出现的,斗争的表现形式是攻击生产工具本身,主要是捣毁机器、烧毁工厂、毁坏外国商品,目的仅限于改善劳动条件和自身经济状况。随着斗争的发展和不断深入,特别是当资产者开始联合起来镇压无产者的反抗和斗争的时候,促使无产阶级日益觉醒,也开始组织起来共同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这就使得个别工人反对个别资本家的斗争越来越具有两大阶级对立和冲突的性质。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已经从产业革命初期的自发斗争,逐渐发展成为自觉的有组织的斗争阶段,直至举行大规模的政治罢工和武装起义。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纺织工人两次举行起义,提出了“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的口号;1836—1848年,英国以工人为主力的争取自己政治权利的宪章运动,斗争的矛头直指资产阶级政权;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大规模起义,明确提出了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个根本问题。这三大起义虽然都在阶级敌人的镇压下失败了,但它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独立的政治运动时期。这种情况表明,一方面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实践迫切需要人们去思考和总结,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实践也迫切需要有革命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这种时代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第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结晶,具有深厚的自然科学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近代自然科学的初期,主要处在搜集材料的阶段,从18世纪下半叶起,进入了整理材料阶段,科学家们开始从整体上考察自然界,着手研究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不仅天文学、数学、力学、物理学等古老学科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一些以研究自然物质发展过程为特征的新学科如地质学、胚胎学、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等,也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1755年,康德发表了《宇宙发展史概论》,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随后,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相继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作为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最大成果的“三大发现”,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一是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于1839年首先建立,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有动植物均由细胞发育形成。每个细胞既是生命的独立单位,又在机体的生命活动中相互协调,构成统一的整体。它揭示了动植物之间、高等动物和低等动物之间的联系,证明了一切生物的物质统一性,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二是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由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德国化学家迈尔和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以及格罗沃等加以论证和发展。这一定律表明,由于物质运动不能创生或消灭,作为物质运动一定量度的能量也不能创生或消灭,能量只能在各部分物质之间进行传递,或者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而运动能量的总值始终不变。这就不仅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而且证明了物质运动的永恒性和绝对性。三是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最早由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了生物学的新成果,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这一学说认为,生物始终处在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进化过程之中,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生物经常发生细微的变异。变异的途径是通过自然选择。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适者生存,物竞天择。它揭示了有机物都是由最简单的蛋白质、单细胞的胚芽,经过长期的发展进化而来,显现了无机界和有机界的必然联系。自然科学的这一系列伟大成就,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恩格斯指出:“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界的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第四,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渊源。任何理论思维的产生,不仅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还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继承前人创造的思想理论成果。从思想理论渊源方面来考察,人类以往所创造的全部优秀思想成果都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等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代表了当时哲学的最高成就,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黑格尔是德国伟大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家,辩证法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肯定事物的联系、运动和发展,是历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阐述辩证法基本规律的人,尤为可贵的是他把矛盾看作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但是他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却隐藏在神秘的唯心主义的体系之中,因而是头足倒置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他的最大功绩是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他却把黑格尔的辩证法也抛弃了。他的唯物主义也是不彻底的,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却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其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其形而上学,并根据新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材料,对它们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和发展,从而把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其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积极的成果是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进而指出商品价值既包括活劳动,也包括物化劳动,只有活劳动才创造新价值,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源泉。但是由于其阶级的局限,不能正确地阐明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在其理论中包含了一些庸俗的成分。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其合理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学说,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材料。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早在16世纪就产生了,到了19世纪初,上述三大空想家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发展到顶峰。他们尖锐地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指出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和阶级对立,描绘出改革现存制度的蓝图,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提出了许多天才猜想和有价值的预见。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不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找不到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力量和正确途径。恩格斯说,这种“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因素,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社会历史条件,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长期积淀,特别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和欧洲三大理论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和可能的条件,但是,要把这种客观可能性变为直接现实性,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一定主观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永远是不可能的。马克思恩格斯都是学养丰厚、知识渊博、思想深邃的学者,这使得他们能够站在时代智慧的峰巅,批判地继承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概括和总结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他们同时又是志拓八荒、目光敏锐的伟大革命家,长期亲身参加和领导了当时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在革命实践和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逐渐实现了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并且在革命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理论的探索与研究。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犹太律师家庭。1835年进入波恩大学法律系,一年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4页。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其间,他最感兴趣和专心研究的是黑格尔哲学和历史问题,也非常关
本文标题:遵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82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