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1、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系统2、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教学重点】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3、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教学时数】10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多维结构。社会的基本结构是指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总体的基本构成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以及其他结构。唯物史观系统分析了社会的结构,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生产力系统1、生产力的系统构成:(1)实体性因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2)非实体性因素:科学技术、管理等。2、生产力的属性:(1)物质性。(2)社会性。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科学、技术及其关系。第二、科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基本途径:(1)物化为工具;(2)改善劳动对象;(3)提升劳动者的素质;(4)科学管理。第三、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二)生产关系体系:1、生产关系的内涵:(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2)产品的分配关系;(3)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2、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与支配作用:(1)生产劳动的前提;(2)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性质;(3)决定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4)决定产品的分配关系。3、生产关系的属性:(1)客观性;(2)历史性;(3)具体性。4、生产关系的类型:(1)公有制生产关系;(2)私有制生产关系。阶级和阶层(一)阶级的实质:1、阶级的含义:以特定的经济关系为纽带而连接起来的社群共同体。2、阶级具有历史性:一定经济关系的产物,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又会自然消灭。3、阶级的实质:由于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不同而形成的利益根本对立的社会集团。(二)阶层及其特点:1、阶层:基于人们的社会地位、职业和收入等形成的社会群体。2、阶层有两种情况:阶级中有阶层;不同阶级中有同一阶层。3、阶层与阶级的区别和联系:划分标准不同,所属人群不同;阶层从属于阶级。4、我国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变化。(三)阶级分析方法:1、全面性2、具体性:(1)带阶级性和不带阶级性的社会矛盾和现象;(2)严格区分阶级和阶层、基本阶级和非基本阶级、阶级利益和阶层利益;(3)对阶级和阶层进行历史分析。3、具有普遍适用性。社会的政治结构(一)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特点:1、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文化或观念上层建筑。2、政治上层建筑的特点:(1)政治上层建筑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暴力为后盾。(2)在整个上层建筑中起着主导作用,对观念上层建筑具有支配性影响。3、社会政治上层建筑的构成要素: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政治组织。政权是核心。(二)国家的起源、本质、类型和职能1、起源和本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2、国家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和政治性:是统治阶级实现统治的工具,也是社会管理职能独立化的一种产物。3、国家的类型和形式:(1)国体和政体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2)国家类型: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封建主阶级专政的国家、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3)国家的形式:君主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三)国家的职能和发展趋势:1、国家的内外职能及其关系:(1)对内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2)对外职能:保护国家;调整国际关系。(3)内外职能的关系。2、发展趋势:(1)资本主义国家是剥削阶级国家的最高和最后形式。(2)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新型国家:阶级内容新;国家职能新;历史任务和发展趋势新。社会的意识结构(一)社会意识结构的构成、特点和作用1、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2、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3社会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二)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1、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形态(一)社会形态是指同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体。(二)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三)社会形态划分法(1)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2)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对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意义。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观察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基本理论依据。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目的性1、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第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一个物质体系,生产方式与地理环境、人口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第三,人们不可能象自然科学那样用精确的眼光来考察研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社会发展是人自觉活动的结果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自然界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是完全盲目的、不自觉的力量,没有人参与的,自然规律是自发起作用的;而在社会历史领域,进行活动的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社会规律是通过有意识的人的活动实现的。人在社会历史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不能改变或抛弃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人可以认识和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是在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3、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体现了历史进程的决定性,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则表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选择性。社会历史发展是历史规律的决定性和人的活动的选择性相统一。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就是指人类历史运动具有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历史选择性是历史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活动;历史的选择性与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内在统一的。社会形态更替的特殊形式1、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2、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3、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所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4、不同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在社会形态转变过程中,可能超越某一个或几个社会形态。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一样,具有客观性,社会历史性。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变化,构成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一定的生产力必然产生与之适应的生产关系。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永远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之中,而生产关系在一定阶段内则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第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虽然被生产力所决定,但它又不是消极被动的,它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首先,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其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第三,生产力的决定作用与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辩证统一的,反作用始终是第二位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动态的角度看,便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其基本过程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经过矛盾的解决,达到新的基本适合。这个过程循环往复,永无休止,不断推动社向前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基本内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依据它对生产力的适合与否,分别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或者阻碍作用,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应当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通过变革达到新的基本适合。如此循环往复,永无休止,推动着生产方式乃至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最普遍的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为人们正确理解社会历史问题提供了理论根据;第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战略、策略以及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基础;第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是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各环节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组织设施,通称政治上层建筑,;二是适应经济基础的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通常叫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构成了社会政治结构,国家政权是政治结构的核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第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决定作用: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是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说的。这里所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只是意味着任何上层建筑现象都可以从经济基础中找到根源,得到说明,并不否认上层建筑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其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上层建筑作为经济基础的维护力量决定了有什么性质的经济基础,必然就会产生什么性质的上层建筑。谁在生产关系领域中居于统治地位,谁就必然要在政治和思想领域中居于统治地位。再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同一社会形态中,当经济基础发生量变时,上层建筑也相应地发生一定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当作为经济基础的那种生产关系不得不让位于新的生产关系的时候,上层建筑必然发生性质的根本转变,旧的上层建筑一定会被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第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反映在对经济基础的服务上,这种服务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服务方向上看,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表现为“为我排他”。一方面要保护自己,即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和思想影响,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完善。另一方面则是排除异己,即排除自己及其经济基础的对立物,既同妨碍自己及其经济基础的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残余作斗争,又同有害于自己及其经济基础的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萌芽作斗争。其次,从服务方式上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为对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控制。再次,从服务效果上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促进和阻碍作用。第三,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与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辩证的统一,反作用始终是第二位的,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是由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是由这种经济基础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动态的角度看,便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其基本过程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经过矛盾的解决,达到新的基本适合。这个过程循环往复,永无休止,不断推动社向前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个规律的基本内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由基本适合走向基本不适合到新的基本适合,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推动着社会形态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规律具有重大意义:第一,这一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人们全面理解社会历史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第二,这一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
本文标题:遵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第3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82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