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研究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研究作者:谌爱华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参考文献(45条)1.郑成思知识产权论20002.吴汉东知识产权法20023.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20004.张今知识产权新视野20005.王玉洁.王勉青.王海峰WTO法律规则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20006.韩利琳知识产权的保护与侵害赔偿20027.曲三强知识产权法原理20048.杜文鹃知识产权保护制度20039.张乃根.陆飞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法200010.米勒·戴维斯知识产权法概要199811.刘茂林知识产权的经济分析199612.龙文懋知识产权法哲学初论200313.刘春田中国知识产权二十年199814.蒋志培入世后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研究200215.胡建淼行政程序违法问题研究200016.胡建淼行政强制法研究200317.韦德行政法199718.王连昌行政法学199719.许崇德.皮纯协新中国行政法学研究综述199120.龚瑞祥比较宪法与行政法198021.张满生论TRIPS背景下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期刊论文]-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0)22.李明德互联网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期刊论文]-环球法律评论2001(1)23.马连元WTO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对策2002(02)24.唐烈英试论知识产权的几个基本问题[期刊论文]-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5.李晓西.董念清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期刊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3)26.应松年依法行政论纲1997(01)27.陈美章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探讨[期刊论文]-科技与法律2003(3)28.张红我国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对外贸易秩序的规范与调整[期刊论文]-法学杂志2005(2)29.戴雨山论337条款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及我国的对策[期刊论文]-政治与法律2004(6)30.张朝霞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3(4)31.高卢麟在中国专利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1998(02)32.肖梅地方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职能[期刊论文]-理论学习2004(5)33.孟凡麟.张朝霞对加入WTO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期刊论文]-山东社会科学2004(5)34.莫骅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基本对策[期刊论文]-改革与战略2004(10)35.楼煜华TRIPS协议下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学思考2004(01)36.黄建华欧盟、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期刊论文]-中国海关2004(11)37.周竺.黄瑞华知识产权保护的全球化:中国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2004(3)38.李必达反不正当竞争的行政执法199839.HalbertDeboraIntellectualPropertyLaw,TechnologyandourProbableFuture1996(2-3)40.GouldDavidM.GrubenWilliamCTheRoleof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inEconomicGrowth1996(02)41.YangDeliTheDevelopmentofIntellectualPropertyinChina2003(02)42.BosworthDerek.YangDeliIntellectualPropertyLaw,TechnologyFlowandLicensingOpportunities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2000(04)43.StegemannKlausTheIntegrationof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intotheWTOSystem2000(09)44.PeterDrahosAPhilosophyofIntellectualProperty200045.DavidA-HaasIntellectualPropertyValuation2000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衣庆云知识产权公权化理论之批判-电子知识产权2007,(7)通过分析知识产权客体的可共享性导致其必须借助公权以法律为手段的制度设计和保障,才能实现私权化.认为公权介入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实现和保障知识产权私权化的使命.私权本身的属性并没有因此改变.在此基础上,探讨知识产权法对社会公共利益价值的追求,没有改变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知识产权不可能是私权和公权的混合体.2.学位论文崔美艳知识产权二元属性论2007对于知识产权的属性,学界曾把它归结为私权,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的观点盛极一时,以至于忽略了知识产权中公权因素的存在。但是,知识产权既具有其私权属性的一面,也具有其公权属性的一面,二者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单纯地认为知识产权只是一种私权抑或是单纯地认为知识产权只是一种公权的看法都是片面的,应当说知识产权内在地包含着公权与私权两种属性,因此笔者称之为知识产权的二元属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的私权保护被进一步加强,甚至开始走向泛滥,导致知识产权与诸多权利发生冲突,而权利冲突的实质则是其所表现的利益冲突,其中以知识产权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尤为明显。这种频繁发生的冲突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学者们开始认识到知识产权中公权因素的不可或缺性。于是,关于知识产权的属性这一问题,出现了一种知识产权是“公权化的私权”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知识产权中包含私权与公权两种因素,私权处于主要地位而公权处与次要地位。但是,本文认为,私权与公权是知识产权属性内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他们相互制衡且相互融合,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无主次之分。当社会倾向于保护知识产权人的私人利益时,私权因素占上风,知识产权即具有明显的私权属性:而当社会倾向于保护公共利益时,公权因素占强势地位时,知识产权则更多地表现为公权属性:当私权与公权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时,知识产权属性也相应地表现为一种平衡状态,即知识产权二元因素平衡。也许,在某一历史时期,私权在矛盾中占主要地位:而在另一个时期,公权在矛盾中占主要地位;也可能在某个时期二者融合。本文采用总分法。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对知识产权做一个概括性的了解。随后第二章,对知识产权的属性、发展脉络作了一个整体的描述,同时提出了知识产权属性是同时具有私权与公权属性的混合性权利,并不是单纯地只拥有私权属性抑或单纯地只拥有公权属性,认为这是由知识产权领域的内部矛盾——知识产权人私人利益同社会公众享有传播和使用知识产品的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通过这部分的分析,以期从宏观上对知识产权及其属性做一个明晰的了解,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随后,在本文的第三章以及第四章即从微观层面上来具体地阐述知识产权的私权、公权两个因素,研究其理论基础、成因等内容。关于知识产权私权属性,学界的研究已臻于完善,因此,对知识产权私权属性方面的介绍大都为总结式的,总结了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的理论基础以及几种关于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的理论。而由于知识产权的公权属性近年来才有所涉及,因此本文便从表现、原因、理论基础等各个方面对知识产权的公权因素作了介绍。最后一部分第五章强调了知识产权的私权与公权的平衡,即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要求知识产权属性的私权与公权的平衡。3.期刊论文范俪知识产权公权化的若干思考-金卡工程2009,13(6)多年来,知识产权是私权已成为法学界的共识,从各国的立法例来看,也都是从私法属性出发来构建其知识产权体系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传播,国家公权力对知识产权的干预不断扩大,从而出现了知识产权公权化的理论.知识产权的权属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立的基石,其究竟为公权还是私权,已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的出发点.4.期刊论文邹波.ZouBo知识产权公权属性简探-河南社会科学2010,18(3)知识产权具有私法本质但具备公法属性.在信息科技时代下,知识产权的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基于知识产权私权本质的私法保护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知识产权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知识产权的公法属性已经在知识产权国家战略和发展政策的制定、在国际国内人权保障条约及其在利益平衡等方面有所体现.5.期刊论文冯晓青.刘淑华试论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及其公权化趋向-中国法学2004,(1)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正由传统意义上的私权蜕变为一种私权公权化的权利.私权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知识产权私权的公权化趋向乃是建构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机制、保障知识产权人的专有权、实现知识产权法的公共利益价值之所需.知识产权私权的公权化表明知识产权兼具有私权属性和公权属性,二者对立又统一.其中,私权属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公权属性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知识产权私权的公权化意味着在加强知识产权私权保护的同时应当重视社会公共利益,以防止私权保护不足或私权保护过度从而破坏知识产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知识产权法在民法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地位.6.学位论文王蕾论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2007民事权利属于私权的范畴,知识产权作为民事权利的重要内容,是以其私权属性为基础的。“知识产权是私权”的论断在有关国际公约中有明确的规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下称TRIPS协议)在其序言部分,肯定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必要性同时,要求全体成员承认知识产权为私权,这一规定为整个协议确定了基调。私权制度中的主体平等、意思自治的内涵,成为知识产权制度激励人类不断创新,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权利的私权属性是将知识产权归类于民事权利范畴的基本依据,而私权的神圣性则是对知识产权提供法律保护的基本理念。本文从以下部分对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做了相关的论述。第—部分系统考察了私权的起源、内涵、及划分私权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匕对私权属性中与知识产权权利行使联系紧密的属性,如权利本位、意思自治等做了阐述,并结合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具体隋况论述了私权制度的作用。为“知识产权为私权”这一理论的界定提供了有利的论据。第二部分分析了“知识产权为私权”这一定论的法哲学基础。这些基础主要指的是:洛克的财产权理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康德的财产权理论,以及黑格尔的财产权自由意志理论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为“知识产权堤私权”这—命题的论证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第三部分则从另—个角度分析了“知识产权为私权”的确立带来的社会影响。这部分主要的立足点是公共利益问题。“知识产权为私权”在制度层面上为私人提供了获取财产的新方式。知识财产是有别于传统意义上有形财产的另类客体,以知识财产作为保护对象的知识产权是与传统财产所有权相区别的崭新财产法律制度。作为—种新型的财产权,知识产权又有自己的特点一知识产权具有公权性质。文章中从当前的知识产权的公权化趋势谈起,分析了知识产权进行公权化的原因和具体体现。并通过对知识产权中公共利益的分析,努力寻求建立公共利益和知识产权者个人利益的平衡机制。7.期刊论文孙海龙.董倚铭.SUNHai-long.DONGQi-ming知识产权公权化理论的解读和反思-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25(5)知识产权的权利属性是知识产权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因传统的视知识产权为私权的观点在面对知识产权相较于其他私权的特殊性及其领域内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时常常遭遇无法解释的困境,所以,有些学者提出了知识产权公权化理论,即在承认知识产权私权本质属性的前提下,指出知识产权是公权化的私权,试图以此来寻到新的突破口.但事实上,该理论因其立论依据本身就存在疑问,是经不起推敲的,它是在社会思潮运动影响下对知识产权权利客体特殊性的一种误读.知识产权作为私权的根本属性不应该因为知识产权所呈现出的某些独特性而被改变,在当前承认并且强调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具有重大意义.8.期刊论文张燕论知识产权的公权化-今日财富2010,(3)一直以来,知识产权都被视为成一种特殊的私权,兼具了私权和公权的属性.2006年国内卡拉OK版权付费制度的实施,将知识产权公权化这一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面
本文标题: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91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