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 2023年全面学习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心得体会(两篇文)
2023年全面学习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心得体会(两篇文)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表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到如今“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中国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阔步前行指明方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高质量”发展就是紧紧依靠人民,为人民谋“万家灯火”,同时也需要我们从“万家灯火”中检验“高质量”发展。从“万家灯火”中看高水平科技,必须保持“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勇气。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从“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创下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到“夸父一号”开启对太阳的探测之旅,从“天鲲号”首次试航成功,到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从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到C919大飞机准备运营…从太空到深海,中国人的脚步一直向前,不断通过科技创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项项开拓性、创新性成就,是中国致力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体现,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今,科技领域越来越成为大国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唯有创新方能为科技发展提供最根本、最持久的动力源泉。唯有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躬行不怠,方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万家灯火”中看新发展格局,必须要有“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的恒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由国内循环,到积极融入国际大循环,这对我们提升经济实力和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同全球其他经济相互依赖,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因此要心怀“国之大者”。通过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必须继续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锲而不舍为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而奋斗。从“万家灯火”中看农业现代化,必须要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担当。“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只有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底线思维,充分发挥农业农村“压舱石”作用,防范和化解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如今,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号角已经吹响,要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厚植“三农”情怀,争当行家里手,不断在干中学本领,在学中长才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成为“三农”战线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万家灯火”系人民幸福安康。高质量发展之路,并不是一个抽象、模糊的概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高质量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创造高品质生活统一起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人民“万家灯火”照亮人间星河。2023年学习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心得体会1330字稿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惊蛰至,春回大地,春牛出栏,春鞭打响,扶牛犁田,好一幅“过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的繁忙景象。年轻干部正值最有劲头的时期,当躬耕“基层田野”,狠抓乡村高质量发展,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踔厉奋进。下好党建引领“先手棋”,持之以恒细耕“责任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阵地”,要想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就必须要把好“方向盘”,抢抓“机遇期”,切实利用好党建引领这个抓手。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贯穿经济工作,要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精心谋划、科学部署。要坚持向中心聚焦、向大局用力,结合乡村实际发展定位、发展战略、发展现状以及产业发展需要,找准党建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突破点,确保党建工作能够更有效地嵌入中心工作、契合发展需要、融入发展大局。要抓牢“一项目一领导负责”的发展思路,以领导带头招商引资,引导发展新“归雁”经济,规范落实“党委引领、群众参与、党员示范、党群互助、产业带动”五项措施,营造乡镇人人都是“招商员”的向上氛围。吹响产业发展“新号角”,脚踏实地细耕“营养田”。“练好内功,站稳脚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指出,“要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抓紧补短板、锻长板。”粮食是“国之大者”,要狠抓现代化农业发展,提高粮食产量,要把粮食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利用好大数据、大生态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等漏点短板,推动“家庭农场”“集体经济产业”向科技含量高、效益高的产业链、技术链和利润链上游进军,把“乡村风景”转变为“产业生产”。做好做实集体经济,从“土地”出发,进行专业规划、资源整合,发展适合本地区的特色农业种植,逐步扩大规模形成产业。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的经济互助性,以“龙头企业传帮带”模式,形成“大带小、强带弱、富带贫”的产业抱团发展格局,将小东西做成大产业,由大产业带动大发展,让农民真正地在自己的土地上富起来。跑出创新牵引“加速度”,新益求新细耕“发展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因地制宜”创新,按照“一个片区、一个产业、一个品牌”的思路,深挖辖区优势资源、融合现有产业基础,打造乡村特色品牌,走出一条“非同质化”的乡村振兴道路。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逐步打造乡村旅游产业,比如不少村党支部以集体经济枇杷种植为优势,逐步发展出每年一次的“枇杷采摘节”,打出乡村农活体验新招牌;也有村党支部依托生态绿色资源优势,打出“生态康养”品牌,建造集养老院、民宿、生态旅游、美食一体的乡村旅游体系。用好“互联网十”优势,发展互联网经济,充分发挥直播助农扩宽销路作用,可以借助党员干部先锋力量,调动返乡大学生、驻村第一书记等青年力量参与直播助农,架起消费助农的桥梁。
本文标题:2023年全面学习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心得体会(两篇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106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