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消防管道技术规程1总则1.0.1为在建筑给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中,做到安全卫生供水,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新建、改建、扩建的生活建筑或生活和生产合用的给水管道设计、施工及验收。给水温度不大于45℃,给水压力不大于0.6MPa的多层和高层建筑分区供水系统。管道在室内不得用于消防供水系统或与消防供水系统相连接的生活给水系统。1.0.3管材、管件应符合现行的产品标准《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GB/T10002.1-96)和《给水用硬聚乙烯管件》(GB/T10002.2-88)的要求。用于建筑物内的管材、管件公称压力应采用1.6MPa等级。1.0.4管道连接宜采用承插粘接,粘接用粘接剂应满足使用的粘接强度和系统供水的卫生要求。当采用橡胶密封圈连接时,其材质应满足密封性能及卫生要求。1.0.5管道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除执行本规程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42)和国家及上海市有关设计规范或规定。2术语2.0.1卡套式连接CompressionFitting采用金属材料或管材同质材料制作带螺帽的管件,安装时管道插入管件后拧动管帽,压紧胶圈或管箍,利用胶圈或管箍压缩对连接点进行密封。2.0.2伸缩节ExpansionConnector用于补偿管道因水温或环境温度变化产生伸缩的专用管件。2.0.3管道支承SupportofPipeines搁置管道用支架,可分为活动支承和固定支承两种支承形式。2.0.4管道固定支承FxiedSupportofPipelines使管道三度空间均不产生移动的支承。2.0.5自由臂FreeArm管道因水温或环境温度变化产生的伸缩,通过折角转弯,利用转弯管段的悬臂摆幅进行补偿,该转弯管段为自由臂。3设计3.1管道布置和敷设3.1.1管道宜在室内管窿、吊顶、管井内暗设或嵌墙敷设。高层建筑混凝土剪力墙部位、商品住宅毛坯房宜明设。管道不得浇注在钢筋混凝土墙、板、柱、梁内。嵌墙敷设管道管径不宜大于25mm。3.1.2管道不得敷设在温度大于60℃或因热源辐射使管壁温度高于60℃的环境中。管道不得沿灶台边明设,立管距家用灶具边不得小于0.40m。3.1.3敷设在室外的管道应按上海市标准《住宅给水管道工程防冻保温技术规程》采取防冻保温技术措施。3.1.4给水管道与其它同沟(架)平行敷设时,宜沿沟(架)布置。上下平行敷设时,平面位置应错开;与其它管道交叉敷设时,应采取保护措施。管道不宜与热力管道同沟敷设;当需要同沟或同架敷设时,应敷设在热力管道下方。3.1.5管道穿越楼板、屋面时,穿越部位应作为固定支承点,并做好防渗漏措施。3.1.6室外进户管道穿越建筑物基础、地下室混凝土墙板时,应在室外采取防建筑物沉降措施。3.1.7管道穿越沉降缝、伸缩缝,应采取防伸缩或沉降措施。3.1.8室内外埋地管道,应避免布置在上部有重物或集中荷载的位置。3.1.9管道穿越水箱、水池壁部位,应预埋耐腐蚀金属材料套管或硬聚氯乙烯材质专用套管;管道穿越地下室混凝土墙板部位,应预埋金属防水套管。穿越部位采取防渗漏措施。安装浮球阀端部的管段应采用耐腐蚀金属管道或管件。3.1.10横管宜设0.002~0.005坡度的坡向泄水装置。3.1.11高层建筑给水泵房宜采用法兰连接的衬塑钢管或钢制喷塑管及配件,水池内吸水管段应采用耐腐蚀金属材料或钢制管内外喷塑材料。3.1.12橡胶密封圈连接管道不应嵌墙敷设。3.2管道补偿和支承3.2.1管道因水温和气温变化,其伸缩长度可按式3.2.1确定:△L=△T*L*α……………………………(3.2.1)式中△L---管道的伸缩长度(mm)△T---计算温差(℃)L---管段长度(m)α---硬聚氯乙烯管线胀系数(mm/m℃),宜取0.073.2.2管道计算温差按式3.2.2确定:△T=0.65△ts+0.10△tg……………………………(3.2.2)式中△T---管道计算温差(℃)△ts---管道内水的最大变化温差(℃)△tg---管道外环境的最大变化温差(℃)注:以地表水为水源时,每m管道最大伸缩量为1.38mm,设计计算宜取1.25~1.35mm/m。3.2.3支管与干管、支管与设备容器相连接,应利用管道折角进行自然补偿。自然补偿最小自由臂长度可按式3.2.4计算确定。LZ=K(△L*de)½……………………………(3.2.4)式中△L---自固定支点起管道的伸缩长度(mm),可按本规程式2.2.1计算确定;de---管道外径(mm);K---材料比例系数取30。3.2.4最小自由臂长度不宜大于表4.4.2的管道最大支承间距。3.2.5明敷管道,当采用折角自然补偿有困难时,支管长度大于等于6.0m,在引出点应设专用伸缩节,且在干管部位应设固定支承。3.2.6直线管段固定支承点最大间距不宜超过18m;当超过18m时,固定支承点间宜安装与管道相同公称压力等级的伸缩节。3.2.7当采用橡胶密封圈连接的管道,固定支承点间距不应大于6.0m,且应在折角转弯的管件部位采取防止推脱措施。3.3管道水力计算3.3.1给水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可按图3.3.1管道水力计算图(公称压力1.6MPA)确定。3.3.2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宜按沿程水头损失的25~30%计算。4施工4.1一般规定4.1.1管道安装工程,施工前应具备以下条件:1施工设计图及其它设计文件齐全,并已经会审;2批准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已进行技术交底;3施工力量、施工工具能保证正常施工;4施工场地及施工用水、用电、材料贮放场地等临时的设施能满足施工需要;5到工地材料属上海市建委颁发的准用企业产品,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配套的胶粘接、橡胶圈性能符合本规程技术要求;其实物和资料经核实无误。4.1.2管道安装前,施工人员应了解建筑物的结构,熟悉施工设计图、施工方案及其它工种的配合措施。安装人员应经培训且熟悉硬聚氯乙烯给水管的一般性能,掌握安装程序及操作要点,不得盲目施工。4.1.3管道在安装前应对材料外观和管材、管件的配合公差进行检查。管材、管件内外表面当有污物时应清理干净。管道在安装检查过程中应严格防止油漆、沥青等有机污染物沾污管材、管件表面。4.1.4管道不得用作吊、拉、攀件使用。口径大于等于32mm的水表、阀门及其管道附件宜有固定支承措施。4.1.5管道穿越楼板、屋面处,其空隙部位应采用C10细石混凝土分二次窝嵌密实,底部应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筑宽度不小于30mm,阻水圈高度不小于25mm,或设置高出地坪面不小于50mm的硬聚氯乙烯护套管,套管根部应窝嵌在地面找平层内。4.1.6粘接系统室外进户管道、管道穿越沉降缝、伸缩缝应采用9Oo转弯折角安装形式,其折边长度为500~700mm。在建筑物沉降较大地区,其折弯部位宜配置相同管径和压力等级的卡套式橡胶圈密封的管件。4.1.7管道穿越墙壁、壁柜等,应预埋硬聚氯乙烯套管或预留洞。4.1.8管道穿越地下室混凝土外墙壁,应按设计要求预埋钢制防水套管或硬聚氯乙烯专用套管。4.1.9管道穿越水池、水箱,按设计要求应预埋耐腐蚀金属材料套管或硬聚氯乙烯材质专用套管,水池、水箱溢流管可留孔或直接预埋硬聚氯乙烯管及配件。安装杠杆式进水浮球阀端部的管段应采用耐腐蚀金属管及管件。4.1.10给水管道穿越预埋套管,其孔隙的中间部位,应采用防水胶泥嵌缝,厚度不小于35mm,待嵌缝材料密实固化后,再用M10水泥砂浆填实,墙体两侧应与墙面筑平。4.1.11管道与给水栓连接部位应采用塑料增强管件、镶嵌金属或耐腐蚀金属管件。明敷管道的配水点应利用带锚固件管件或两端设金属管卡,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4.1.12横管按设计要求应有坡度、坡向泄水点。4.1.13管材断料宜选用细齿锯、割刀或专用断料工具,断口应平整,并垂直于管轴线;断后管端应去除毛刺,必要时应修正断口。4.1.14管道安装时应将印刷在管道表面的商标、规格、公称压力等标记处于外侧显目位置。4.1.15管道间断施工时,其管口应设可靠的临时封堵。4.1.16管材、管件在运输、装卸和搬运时应小心轻放、排列整齐,不得受尖锐物品碰撞,不得抛、摔、滚、拖和烈日曝晒。4.1.17管材、管件均应存放于温度不超过40℃的库房内,距热源不应小于1.0m,库房内应通风良好。4.1.18胶粘剂及酒精丙酮等清洁剂均为易燃品,在存放、运输和使用时应运离火源,存放处应安全可靠、阴凉干燥、通风良好。4.2管道承插粘接4.2.1管道承插粘接应采用聚氯乙烯溶剂型胶粘剂,胶粘剂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1.管径小于等于63mm时,粘度大于等于0.09PaS(23℃);管径大于等于75mm时,粘度大于等于0.5PaS(23℃);2.在20±2℃,固化72小时后,粘接剪切强度应大于等于6.0MPa;3.承插粘接点72小时后20±2℃条件下,密封性能应满足表4.2.1的要求。表4.2.1承插粘结点密封性能管径De(mm)试验压力(MPa)持续时间De≤904.2PN1.0De>903.36PN1.0注:PN为管道公称压力,试件二端设有止推装置。4.2.2胶粘剂应呈流动状态,在未搅拌情况下不得有分层现象和析出物出现。使用时应随开随盖,冬季施工发现胶粘剂有结冻现象,应使用热水温热,不得明火烘烤。4.2.3粘结管口部位应用干布擦揩干净,表面不得有水迹、污物,粘结工序不应在潮湿环境下进行操作,施工场地应干燥、通风良好。4.2.4粘结前,管口外缘应倒角,坡度宜15~20o,边坡长度按管径确定,宜取2.5~4.0mm。4.2.5管道粘结应严格按以下操作程序进行:1.严格检查管口和承口表面,检查无误后,用清洁干布蘸无水酒精、丙酮等清洁剂擦拭承口及管口表面,不得将管材、管件头部浸入清洁剂。2.待清洁剂全部挥发后,将管口、承口用清洁无污的鬃刷蘸胶粘剂涂刷管口、管件承口,涂刷时先涂承口,后涂插口,由里向外均匀涂刷,不得涂漏。胶粘剂用量应适量;3.涂刷胶粘剂的管表面经检查合格后,将插口对准承口迅速插入,一次完成,当插入1/2承口时应稍加转动,但不应超过90o,然后一次插到底部。全部过程应在20S内完成。当施工期间气温较高,发现涂刷部位胶粘剂已部分干燥,应按以上规定重新涂刷。4.粘接工序完成,应将残留承口的多余粘接剂擦揩干净;5.粘接部位在1h内不应受外力作用,24h内通水试压。4.3管道与金属管件及附件连接4.3.1管道与金属管件和螺纹连接时,应采用注射成型的外螺纹管件,不得将管件绞丝扣连接。管道与金属管材和管道附件为法兰连接时,宜采用注射成型带承口法兰外套金属法兰片连接。4.3.2注射成型内螺纹管件,宜用于明装管道系统,不宜用于嵌墙管道或与金属外螺纹管件、管道附件连接。4.3.3管径小于等于32mm嵌墙安装的管道,注射成型的外螺纹管件与内螺纹金属管件连接时,应采用聚氯乙烯生料带填料,试压结束检查无渗漏后,在外螺纹端部宜用环氧胶泥沿周边进行包覆。4.4管道补偿和支承4.4.1管道穿越地坪楼板、屋面应是固定支承点。穿越部位管道与板面间隙应严密防水,按本规程4.1.5条规定施工。4.4.2楼板间管段离地1.00~1.20m应设支承点,其余部位支承间距不应大于表4.4.2的规定。表4.4.2管道支承点最大间距外径De2025324050637590110立管100011001200140016001800210024002600横管600650700900100012001300145016004.4.3粘接系列横管道,应优先采用管道折角自然补偿,最小自由悬臂应按设计要求确定。4.4.4直线管道最大固定支承距为18m。其中间部位宜设相同公称压力等级的管道伸缩节。4.4.5固定支承点的支架应采用金属件,紧固部位金属管卡不得损伤管材表面,必要时宜采用塑料或橡胶隔垫。4.5管道安装4.5.1管道安装时不得有轴向扭曲或强行校行。4.5.2暗设管道应在土建粉饰刮糙前进行施工。明敷管道宜在土建饰面完成后进行。4.5.3管道嵌墙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管道嵌墙应在墙内预
本文标题:消防管道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1212 .html